APP下载

李小龙创立截拳道对中西文化的借鉴研究*

2016-11-28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小龙武术思想

晏 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李小龙创立截拳道对中西文化的借鉴研究*

晏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303)

截拳道是中西文化碰撞出的结晶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文化现象进行全方位窥究,得出构成独具“李氏”武学思想中西文化元素,它包含有:中国道家的“虚无自然”;儒家的“侠胆仁义”;佛家的“参禅慈悲”;兵家的“功效取胜”;周易的“阴阳平衡”,西方尼采思想的“强人意志”;克里希那穆提的“自由不羁”;黑格尔思想的“绝对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革新”。归纳出的中西文化元素让截拳道的“无形、无法”更加具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为截拳道“正本清源”提供理论支撑。

李小龙;截拳道;中西;文化;借鉴

自小接受中西文化熏陶的李小龙人格特质、武学思想及武术精神都对截拳道的创立及截拳道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截拳道提出“以无形为有形,以无法为有法”的训练理念,来源于李小龙对老子、禅宗、周易及西方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思想的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化为己用[1]。思想作为一种“虚无”理念,传播当中容易受到传播者的“加工演绎”甚至曲解。截拳道是李小龙的基本格斗体系,“现在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在讲正宗的截拳道”[2]。现今社会所教授的截拳道已和现代的散打运动毫无区别。我们在感叹李小龙的早逝也为截拳道的发展与推广自出机杼;然而我们只有把崇拜转化为研究,才是对李小龙本人真正的尊重。本文以文化为视角,深入分析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时对中西文化元素的借鉴,力求还原截拳道内在“真义”。

1 李小龙对中国文化的借鉴

1.1道家精髓——虚无自然

《道德经》中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为道?道即为自然;何为自然?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所谓的自然就是还原本真,出于本性,且不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李小龙在1955年学习咏春拳时候就对水有一段悟道:“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任何的容器,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而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也有过相同的论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与此同时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就是否定任何固定打斗模式和僵化套路,强调学无止境和科学求真,他及其注重对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以使每个人都能尽展所长[3],这就是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不治而无不治”的发展。截拳道是无形的,所谓“大象无形”,截拳道拒绝任何形式的束缚,只有当一个人武技上没有了形式,他才能拥有各种形式;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了风格,他才能适应所有风格[4]。可见中国道家思想促发了李小龙截拳道的核心思想的萌发。

1.2儒家精髓——侠胆仁义

中国侠义精神自古就有,侠客具有重然诺、轻生死;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等特性。截拳道被观众熟知是在电影银幕上,银幕上的李小龙真实的打让人看的畅快淋漓,在其拍摄的《唐山大兄》借用泰拳点步跳弹法的快踢法痛打泰国黑势力;《精武门》中喊出“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铿锵之语,砸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壮举,用柔道技巧把日本人重摔在地;《猛龙过江》中选择罗马斗兽场为背景,运用西洋拳击败了罗礼士,这都体现李小龙内心深处具有的中国儒侠中“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毅勇敢的英雄品行。

中国追求和谐、自然,李小龙崇尚自然,不拘谨小节,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他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想法跟别人完全不一样,他的世界观就是“你不就是个人嘛”。他回到香港跟罗维导演合作时都是直呼其名,这在当时香港电影环境中是很不礼貌的。但这个“没礼貌”源于他是李小龙[5]。在一次拍摄过程中,一位负责道具的工作人员不幸遇难,李小龙立马拿出一万块钱给了那个工作人员的太太,但他却告诉大家不要把这件事讲出去,尽管他是功夫巨星,但他有习武之人的慈悲心、仁义心、侠义之心。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待人真诚,影视片中的李小龙传播着当时世风所需的正能量,这才让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了解喜爱截拳道的人越来越多。李小龙的人格特质奠定了截拳道思想“正统”的基调。

1.3佛家精髓——参禅慈悲

道家、佛家是李小龙酷爱的中国古典哲学,在佛教中禅是静坐,释迦牟尼在静坐中思考,据其所悟创立了佛教。参禅就是思考,思考就是智慧的一种体现。佛曰“迷失师渡,悟了自渡”,1965年5月,李小龙由于当时没有收到拍摄任务,一家三口回到香港。在回到香港的四个月里,李小龙除练功外就是看书、买书、思考和撰写武学笔记。正因为明白眩目的表象之后是朴素的大道,四个月的休整,思考,李小龙在“参禅”中提出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武道哲学理念。这也使得李小龙的截拳道思想进一步成熟。

在李小龙拍摄的影片中,大部分剧本走向、人物设计均是由他本人构思完成的。在《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影片中,他演角色的大部分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生活窘迫,但影片中德主角并没有因为其出身贫寒、受人欺凌表现出厌世情怀,反倒展现出一种对世事积极的态度与百忍成金的精神。在影片的格斗情节里,对手的依依不饶,招招致命,并未使他“以牙还牙”,最终他的“慈悲心肠”使得双方对抗“点到为止”,这也展现出他对对手的“临终关怀”。正因为他对中国佛家思想的尊崇,使得影片最终以“教化人性”、“仁义慈悲”、“发人深省”的“正能量”作为结局。

1.4兵家精髓——功效取胜

拳为运动之道,健身之方,术为取人之法,胜人之妙。小时候李小龙身体称不上健壮,他从13岁开始跟随叶问习练咏春后,身体形态才逐渐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来自于他对格斗的热衷,为此,他针对自己制定了科学的训练方案。李小龙为了实现优秀的体能所采取的方法,也为截拳道的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种注重功效的训练也使得他的出拳速度和力量异于常人。兵家常道:“兵不厌诈”,李小龙说:“传统武术只晓得盲从与模仿,他们永远找不到武术积极的真谛,我不相信对手会像兄弟对招般,让你对峙观察,后策动攻防,也不相信对手会像对打演练或沙包那样,给你蓄势运劲的时间”[6],“勾漏手”是李小龙截拳道的实战技击的一大绝招,常以佯攻迷惑对手,诱使敌人暴露空挡,使对手难以招架;“功效取胜”的理念让截拳道在众多技击术中凸显出科学合理的特性,同时也为截拳道精神内涵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5周易精髓——阴阳平衡

李小龙自小随父习练太极拳,太极的核心理念是“阴阳”,阴阳二字最早出现在《易经》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李小龙对中国传统阴阳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在其武学著述中写道:“阴阳学说不仅与拳术理论,武术锻炼密切相关,就是在技击对抗中,也无不内含阴阳学说。”[7]李小龙截拳道的理念、主旨是将传统的防守与反击分成两步的做法合二为一,防守反击同时进行[8]。正是习练太极拳对阴阳观念的先期认识,使得他对武术搏击对抗中的“攻防一体”有更深的体会认识。

2 李小龙对西方文化的借鉴

2.1尼采的思想——强人意志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超人哲学”、“虚无主义”思想,尼采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人应该具有主宰世界的能力,这样的人才能称为“超人”。李小龙在武术的对抗之中就表现出了重视自我,认知自我,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这就体现出他的“强人意志”与“超人哲学”。与此同时,李小龙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观念进行批判,他打破了武术中的“门户之见”,并把“东方武术九成九都是花巧不适用的”作为自己口头禅,说明中国武术在技击对抗方面的退化与软弱,他的这一做法无异于尼采的“上帝之死”,也为当时拳师教授的“轻技重养”的理念相悖,但这点醒了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

2.2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自由不羁

李小龙对克里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在其一次训练中受伤后,恢复期间对其著作的研读。克里的哲学思想是:“真理是无所羁绊的,没有固定的条件,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实现手段;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可以以任何特定的方式去寻求真理”,受此思想的影响,李小龙在他的大学论文《悟》中写道:“有一次接受训练,自己跟自己生气起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道了——水……,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9]。他感受到实战搏击当中作为自己应该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式与方法,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武技形式。1971年,李小龙《让自己远离传统空手道的束缚》写道:“其实我对于打斗功夫没有什么创新和改良,没有哪种功夫能有截拳道那样的攻防办法。”[10]截拳道提倡克里所主张的自由哲学,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借助于各种自由的搏击动作,进行二人对打练习,形成全新风格的截拳道功夫。[11]

2.3黑格尔的思想——绝对精神

2.3.1“独立存在”在截拳道中的体现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它包含“独立存在、囊括一切、化繁为简”。1967年,李小龙对截拳道定名后,众人想为截拳道标新立异,但他说:“倘欲了解武术真理,洞悉你的敌人,你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抛弃偏见、好憎。”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不属于任何门派,每一位截拳道练习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博取专精,实现到其自我发展的造化,截拳道是无派之派[12],它的独立存在体现出黑格尔绝对精神的一面。

2.3.2“囊括一切”在截拳道中的体现

李小龙在美国生活了12年,在国外的学习与历练,让李小龙吸收了一切适合截拳道发展的技击艺术,使其自成一体。在截拳道中,其站位姿势学习了西方的击剑术,在运动的步伐中借鉴了西方拳击,其腿法学习李俊久传授的跆拳道腿法,在实战中,李小龙推崇以攻为守,他认为打斗的本质是以最直接、迅速的方式将对方击倒。黑格尔的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西方的雕刻中出现了像:大卫、思想者、掷铁饼的人等非常具有西方代表性造型的艺术,这与西方的美学观念中注重对人体写实描绘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从李小龙的电影及其拍摄的训练视频来看,其一般都赤裸着上体,显露出强健的肌肉线条,这传播出来的就是西方人所追求的力与美的结合。西方追求“感性显现”使得截拳道像“更快”的方向发展。

1958年,李小龙赢得了香港恰恰舞的冠军,恰恰舞的重点是以脚底出去,随即整个脚底着地,不用脚跟引导;在舞蹈编排结构不可过多长距离的移动,每个动作节拍配合相当重要。反观李小龙在电影格斗场面中使用的步法特点,它以前脚脚掌前后左右跳动达到灵活选位进行直面攻击,步法移动距离基本不以大幅跨步出现,且步法运动及攻击发声——WATAHHH是具有节奏性的,截拳道下肢步法具有节奏性的灵活特点这与李小龙的恰恰舞水平是有紧密关联的。

2.3.3“简约与贯通”在截拳道中的体现

简约就是去繁就简,贯通就是提升出原理。李小龙的截拳道的武学体系的建立过程就与其基本特征相符,他曾对严海镜说:“在雕刻塑像的时候,你不能再雕塑上添加东西,而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一些非本质的东西凿掉,直到创作的真实性毫无障碍的呈现出来为止。因此,和其他风格的功夫相比,掌握与练习我的格斗术系统并不意味着增加更多的非本质的东西,或者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去减少那些非本质的东西,或者说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在进行消化与吸收。功夫就是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13]走向个性之路的截拳道强调“武术因人而异”,讲究“简单、直接、非传统”,认为截拳道的修习就如同雕刻一尊雕像,不是不断的增加,而是不断的减少,不断地抛弃不必要的东西,所有这些标志着李小龙武学思想的成熟,此时的李小龙已经登上了实用美学的巅峰。[14]

2.4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革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今世界上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的科学与革新思想不断被人们运用于实践之中。李小龙的截拳道思想也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他比喻截拳道时用到“月亮之指”,他指出千万不要误将手指当成月亮,也不可以过度的专注于手指而忽视了天空的美景,手指所起到的只是指引“光明”,最终获取多少全靠自身努力。他认为任何人要对对手强劲一击做出最快的反应,都必须拥有更强壮的前臂、更好的柔韧、更快的速度和更强劲的力量,为此他潜心研究人体生理学和人体运动学,针对格斗当中所需用到的身体素质板块制定更加科学训练计划,他还发现,如果想让自己体能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的肌肉力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这些训练方法与理念为截拳道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与此同时,李小龙为提升深层肌肉参与格斗,创新使用电击刺激肌肉的方法。

3 中西武技元素融合开启截拳道思想“无形无法”

李小龙一生当中学习过众多搏击之术,他在众多搏击术中总结提炼,将截拳道锻造成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独门武术门派[15]。其中最早其父教授的吴氏太极拳是为了去除李小龙身上过于刚烈的“阳”,这“阴阳转换,连绵不断”的意识已在他武学体系里悄悄的生根发芽;梁子鹏是内家拳宗师,其拳法理论颇有造诣,李小龙跟随于他很好的提升了对太极拳等传统拳法的技击原理及内在含义;咏春拳小念头中:“我们着重修习搏斗观念,而非招式,我们能运用自身优势,应对一切招式”这句话也成立截拳道的核心;邵汉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各种功夫关键点使得李小龙短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提升;去美国之后其认识了严海镜,严的健身方法使得李小龙身体机能肌肉力量爆发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也为李小龙的“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将自己多年所悟的空手道精要悉数传授给李小龙,并指出:“拳术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激发了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念头;李俊久是美国跆拳道领袖级人物,他将自己的腿法传授与李小龙,李小龙的“凌空侧踢”“高踢腿”都始于李俊久的启发。

师从名师且取其精华使得李小龙自身武术素养极高,再加上其平日爱思考、常总结、精提炼,使得截拳道至今活跃在世界武坛上,其“无法”、“无形”的目标也一直被习武之人追随。

4 结语

当代美学家阿诺德说:“在不同民族形成的不同身体艺术中,会有不同的动作原点,并以此开展独特的律动,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16]新事物的产生一定有其文化的推波助澜。一个新生事物想具有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做根基,依托文化来发展壮大自身。何为文化?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截拳道的创立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李小龙头脑发热创造出来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截拳道在国内长期处于被肢解状态,人们总是从个人的门派观念或片面的理解出发,非此即彼地进行比较或对截拳道哲理进行断章取义,造成曲解,殊不知这一切都与他自身所具备文化素养,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及其所热爱的文化现象密不可分,中西文化元素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根基,更是李小龙完善截拳道使其成为独立的武术门派的内在动因。

[1] 武希玲.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及其价值体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2] 杨祥全.李小龙武学思想的发展与完善[J].中州体育,2012

[3] [12]朱建华.截拳道为何与众不同[J].中华武术,2003

[4] [7]马小娟.作为哲学系学生的李小龙[J].人民公安,2013

[5] 吴思远.众说李小龙[J].当代电影,2010

[6] [9][10]李小龙.李小龙大学时代著名哲学论文—悟[J].中华武术,2002

[8] 陈琦平.振藩截拳道入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1] 唐龙.李小龙经典武道论文两篇[J].中华武术,2001

[13] 聂楷.从《李小龙传奇》看截拳道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现[J].电影文学,2010

[14] 关文明.一代英杰李小龙[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15] 琳达.当准备与机遇相会[J].中华武术,2008,8:63

[16] 伯林特.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7] 李小龙,约翰里特.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The Research of the Reference of JKD Founded By Bruce Lee to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YAN Ju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port Academy,Guangzhou 510303,China)

JKD is crystalliz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expert interviewing method, the logic analysis method. the thought of JKD to do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to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lements, it constitutes the unique “Lee” martial arts thoughts, it includes: Chinese Taoist “emptiness of nature”; the Confucian “Xia Dan righteousness”; “Zen Buddhist Compassion”;The military “effect to win”; Zhouyi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West of Nietzsche thought “Strong will”; Kfishnamurti's “free” and Hagel thought of “absolute spirit” and the Marx doctrine of “science innovation”, Summed up the cultural element that JKD “invisible”, no more concrete to show in the world, but also fo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Bruce Lee; JKD; Chinese and Weatern; culture; reference

2016-07-26

晏骏(1990-)男,江西临川人.助教,硕士

2015年广东省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岭南体育文化梳理与创新研究(2015WTSCX053)

G85

A

1007-323X(2016)05-0094-04

研究方向:岭南武术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李小龙武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做最真实的自己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