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提升体质健康

2016-11-28刘敬婧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艺体处山东淄博25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

刘敬婧(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艺体处 山东淄博 255000)

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提升体质健康

刘敬婧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艺体处 山东淄博 255000)

摘 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在于运动习惯的养成。促进高中学生体质健康要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运动习惯。碎片化时间的运动锻炼要符合碎片化时间的特点,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去探讨开展用好碎片时间促进体质健康的方法、手段,进而形成学生运动习惯。

关键词:碎片化时间 体质健康 运动习惯 方法和手段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取决于家、校和社会等综合因素,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学生个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决定因素的是个人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运动习惯。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高中,把常态的授课和组织多种课下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方法。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体质的下滑还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环境下,没有办法要求高中学生每天抽出以课时为单位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造成了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运动习惯的下滑或丢失,进而形成体质健康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笔者看来就是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的时间锻炼身体,形成运动习惯,提升自身体质健康。

1 学生碎片化时间的界定

高中学生的碎片化时间除了正常学习(课上学习、课余学习)和正常生理活动时间之外都可界定为碎片化时间。在校最典型的碎片化时间是课间、大课间和在校不上课的小时间段(如晚饭结束到上晚自习的间隙)。学生在校的可用碎片化时间课间一般5~7 min,大课间25~27 min,以及中午午休后到上课和晚上吃饭到晚自习的15~20 min左右时间。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阳光体育一小时要求,一般学校大课间为“一拳两操”,有些学校为阳光大课间。“一拳两操”多带有学校仪式性质,很难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阳光大课间小学和初中开展的明显要好于高中,原因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小学、初中学生听话”。高中学生能从理论到实践去认可锻炼身体的益处,但真正具体到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多数学生都会找出各种大家了解和熟知的理由。

换位思考,我们给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学生主动认知的体育知识都过多强调了竞技体育的表象,而忽略群众体育或健康体育的本质——健康在于运动。反思我们对学生的体育教学,都过于强调运动的规范性,比如场地、器械、时间、技术规范等。这些要求让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模式化,而淡化了运动本质首先在于动,而各种体育项目是动起来的规则化“游戏”。有整块的时间活动叫运动,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同样也叫运动,两种都可以促进运动习惯的形成,都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更符合高中学生的特点。

2 做好5~6 min运动,引导和带动学生形成运动习惯

5~6 min运动主要就是用好课间等碎片时间。除了传统的课间活动,从近几年兴起的体能锻炼来看,1~5 min的小练习可以涵盖身体锻炼的方方面面,这些小练习要求场地小,器械简单,间隔短,练习目的指向性明确。比如流行的3 m2健身活动,5~6 min可以完成2~3个动作的包括心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3个目的指向明确的练习。5~6 min的瑜伽练习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完成6~10个动作的练习。5~6 min还可完成8~10节4×8拍的健身操,4~6节以上的现代舞(广场舞);5~6 min还可完成整套的武术套路;5~6 min还可以进行一次规模不小的平板支撑比赛;进行3~5个班的蛟龙出海比赛,等等。

5~6 min作为学生在校的最典型的碎片时间,引导学生练习的运动应符合运动强度中小,场地要求限制小,以个人体能练习为主,另外易于组织,便于开展,花样繁多等特点。这种小活动除可调动学生迅速产生兴趣,迅速投入,还安全,针对性强,同时不会影响学生的课上学习以及师生皆宜、师生同乐。最重要是潜移默化地督促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会用碎片时间,就自然更会用完整时间。

3 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的反思

首先就是学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要相对统一。认识统一主要指在碎片化时间运动的推广中不论文化课教师还是体育教师都要有和学生师生同做,师生同乐的参与意识。在调查中,班主任认为学生运动和学习可互补的班,一般每天坚持运动的同学就多一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参与起到的以身作则的带动作用要远好于体育教师的发动宣传,学生的向师性也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目前家长越来越关注学生在校细节的今天,教师的参与还能有效带动家长参与的热情,形成家、校、生三方的合力。这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最理想状态。

其次,作为组织、引导、参与的体育教师要有目的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这种知识、技能的更新既是引导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提高体质健康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中对体育教师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善于终身学习,活学活用,勤学勤用的要求。体育教师能够相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学习和兴趣的要求,引导学生能

动会学,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体育教师职业的至高要求。如果体育教师给学生的答疑不如学生去查百度或APP更方便,体育教师在学生间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

4 学校在促进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的反思

个人认为学校层面在促进学生用好碎片化时间的问题上除了做好宣传发动和强调安全外,还要有计划地做好以下几点。

(1)有针对性地布局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运动的设施。目前学校的体育设施大都集中在一处,这种设计的初衷是学习和运动的互不干扰。在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体质健康的认识上不是把体育场搬到教学区,而是学校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设计进行便利活动的场所。比如将更适合学生特点的全民健身路径放到教学楼前;辅助性的小阶梯可以和单腿、双腿、上肢练习的小场地进行组合;四肢同时同动的攀爬可以和高低的拉伸檑木进行组合;还可以设计有利于学生方便取、放小体操垫等器械的器械房,设计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微型风雨场地;学校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设计突出的特点就是场地和设施要让学生便于运动、利于运动和目的明确地开展运动,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等特点。特别是可把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最关注的肺活量、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作为运动设施设计的切入点,结合学校教学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2)引导和组织好教师和学生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用好碎片化时间带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首先解决的就是学生的“不习惯”。不习惯在课间进行活动,不习惯运动和学习的紧密衔接,不习惯迅速的身体调动等。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习惯”,前期的重点是培训,而后就是贯穿始终的示范和带动,包括教师和学生。示范和带动的方法更多要依靠小团队的作用,这种团队各班都可以有,都可以进行有目的地培训。更好的是运动兴趣社团的自发形成,让兴趣社团成为学生中有要求、有目的的运动和运动学习团队。既可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又可自发地去更新运动知识和组织更适合学生特点的运动形式、方法,更利于开展校内和校外的活动,形成运动习惯。

碎片化时间的运动锻炼本质还是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习惯的养成;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本质也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本质上是希望学生形成健康生活习惯。由此,用好学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侯乐荣,居媛媛,张艺宏,等.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9(4):84-87.

[2]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5):125-128.

[3]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1):956.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a)-009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092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
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及对策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效果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