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学的定位、特质与构建

2016-11-28邓运龙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功能恢复运动训练康复训练

邓运龙

(八一军体大队科研所,北京 100072)



◀博士论坛

康复训练学的定位、特质与构建

邓运龙

(八一军体大队科研所,北京100072)

摘要:为加强突出中华传统、体育特质的康复体育学科建设,对康复训练学的定位、特质与构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思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其定位,在于突出身体康复,同时注重功能恢复;其特质,在于突出身体功能训练,改善和提高功能水平,同时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其构建,在于把握“差异与差距”,“传统与特质”和“恢复与康复”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康复训练;身体康复;功能恢复;运动训练

1康复训练学的发展,在于改变定位缺失,特质模糊的现状

康复训练学是相对于运动训练学而提出来的。从理论构建的对象而言,运动训练学主要针对健康人群,包括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和行业体育等进行运动训练的人群;康复训练学主要针对伤病及其伤病高危人群,包括身体康复、功能恢复和健康促进等进行康复训练的人群。

康复训练是一项功能评估和运动练习的体育活动。其过程是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训练者通过学习一定的运动练习的方法与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功能水平,强化心理适应能力,抵抗和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和提高运动与作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机体全面发展。它的实践操作性强,对实际技能要求高,要求康复训练师既需要有扎实的解剖、生理、生物力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理论基础,也需要有熟练的运动训练及其运动练习、功能评估等专业技能。

目前,运动康复专业是依照康复医学的康复治疗、参照物理医学的物理治疗专业设计的,从起始阶段就缺乏对体育属性的定位,缺乏具有体育特质的“康复训练学”的建设,服从服务于康复医疗、物理医学体系,是从属式发展模式;它主要依托康复医学、物理医学的理论、技术及人力,虽然添加了一些体育专业课程,但由于缺乏自身特质的定位与发展,尤其体育自身的训练方法与技术优势没能彰显发挥出来。这就造成目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运动”的特质不明显,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与康复医学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也有距离,难于真正走上一线岗位,迫使不少人改行或另辟蹊径,从头再学。虽然目前国内康复行业如火如荼,但富有体育特色的康复训练特质并没有突显出来,体育产业应有的份额没能真正凸显与形成;同时,众多的退役运动员找不到出路,健身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也因为技术含量不高而处于低价竞争状态,生存与发展困难,有的转向学习中、西医的“康复治疗技术”,只有少部分人在真正意义上学习或从事着有限资源的体育康复。

客观现实上,国际物理医学及其物理治疗专业,国内康复医学及其康复治疗专业,都是把“康复训练”作为“运动疗法”纳入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教育体系的。在多年放到康复医学、物理医学的过程中,得益于医学理论技术的滋养,促进了康复训练的基础丰富,但也疏漏了体育理论方法的培育,限制了康复训练的特质发扬。而康复训练自身实属康复之精髓,多年来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作用与成效不菲,但更多的还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而进行的功能锻炼,没有回归本源,缺乏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康复训练活动。这种情况就带来能够反映康复训练实质的身体康复、功能恢复和健康促进的作用,能够实现身体伤病康复、运动表现提升相统一的行业能力、作业能力的功能,特别是能够满足竞技体育、军事体育和公安、消防、娱乐等特殊行业需要的运动能力的优势没能充分表现出现出来。也正是由于康复训练实质的定位缺失,连体育系统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的学生,真正能够出来解决体育比赛备战、军事斗争准备,实现伤病康复与能力提高相统一的重点难点问题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个把出来多靠自己复杂的求学历练,也似乎不可复制。所以,运动康复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形,也就不难理解了。

2康复训练学的定位,在于突出身体康复,同时注重功能恢复

构建康复训练学,既是身体康复的需要,也是功能恢复的需要。既是“康复体育”的特质及发展需要,也是“康复医学”的精髓及发展需要。中华武术和中医中药崇尚武师懂医,医学大家往往也是武术大家。这些恰恰融合和突出了中华传统、体育特质。

康复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体育与医学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康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 年,古代奥运会诞生之前,体育活动和体育相关背景的科学技术就已初露端倪,尤其是印度草医学、中国的中草药技术、针灸就已经存在。其他诸如印度医学中的瑜伽术、巴比伦医学中的体操疗法和按摩法、中国医学中的华佗五禽戏[1]。在中医学里,康复一词,首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中“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2]。“康,安也”;“复,返也”。安也,即身体康复;返也,即功能恢复。康复医学突出身体康复,康复体育突出功能恢复,两者各有各自的内涵与侧重,一边是临床康复治疗,一边是运动康复训练,它们有机的统一共同完整的推进了康复进程与发展。

康复训练学主要通过功能评估与运动练习,并结合营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法手段来实现服务对象的身体康复、功能恢复和健康促进。它是运动训练、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物理医学的交叉点、着力点,也是康复方法构建、康复实践创新与康复行业发展的切入点、生长点。中华武术和中医中药注重内外兼修、武医共为的思想文化,两者异曲同工,这为康复训练学打下了中华传统、体育特质的思想内涵和认识视野,并随着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技术、科学文化的注入,给康复行业带来了新生动力与旺盛活力。

3康复训练学的特质,在于突出身体功能训练,改善和提高功能水平,同时注重身体素质训练

康复训练学和运动训练学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体育训练学的全部,两者相一致的基本属性,就是改善和提高功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的“训练”。康复训练与运动训练又有所不同,康复训练旨在改善功能水平,其指向主要为身体功能训练,主要包括通过灵活性训练改善和提高基本动作的自由度,通过稳定性训练改善和提高基本的动作控制,通过专门技能训练改善和提高专门能力;运动训练旨在发展身体素质,其指向主要为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对人体来说,身体素质和功能水平是个有机整体,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例如,针对康复对象,不仅通过身体功能训练来实现伤病康复、身体恢复,还需要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发展运动素质,提高运动能力;针对训练对象,不仅通过身体素质训练来发展运动素质、运动能力,还需要通过康复训练预防伤病、康复伤病。

多年来,运动员、士兵等训练伤发病率难以控制下来、慢性损伤屡有复发以及损伤康复与功能恢复欠佳,这在相当程度上与缺乏对康复训练学的科学构建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康复训练学正是康复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生长点。运动员备战参赛、士兵准备打仗,还需要在身体素质训练和身体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门技能训练,以及营养、心理和社会学等支撑。

功能训练,是能够根据一个标准来促进可接受的功能[3]。可接受的功能是指,功能训练必须能够促进和保持基本的功能动作模式;功能训练必须促进和保持基本的身体能力;功能训练必须促进和保持运动、活动的专项技能。它具有重要的次序性,因为功能训练选择必须在促进和保持一个功能水平的同时,不能对另一个功能水平产生损害。功能训练有三种基本形式:1)一般功能动作质量,包括纠正练习或功能练习的保持;2)一般功能动作数量,主要是提高一般功能动作的负荷和能力,这是总体的功能条件;3)专门功能动作质量和数量,主要是提高专门技能、活动和运动的负荷和能力,这是活动或专门运动条件。

功能训练既包括主动躯体活动训练,也涉及被动性躯体活动,其作用包括: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组织压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按运动方式有两类:1)被动身体训练,完全依靠训练师、器械或者本身的健康部位等外力协助完成的运动,如按摩、放松、关节松动术及各种训练方法的被动手法等。2)主动身体训练,利用自身肌力进行的运动,一般可发为三种:①辅助主动运动,在器械、训练师或自己健康肢体的帮助下,尽最大努力完成的运动;②主动运动,不依靠外力而完全由自己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运动;③抗阻运动,是克服训练师、器材等实施的各种外来阻力完成的主动运动。根据伤病性质、肌力大小、全身体力状况和训练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

人体的本质是结构与功能的对立统一,功能是人类生命运动的核心,在人类进化的进程中结构是跟着功能走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康复医学主要通过改变结构并改善功能来实现伤病康复,康复体育主要通过改进功能并改善结构来实现身体恢复。功能训练能够恢复功能、康复伤病、促进健康、提升能力,其功能水平表现在劳动、休闲、体育、军事和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

4康复训练学的构建,在于把握“差异与差距”,“特色与特质”和“恢复与康复”的基本内涵

4.1把握“差异与差距”

在学习追赶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差距的同时,注重自身差异化发展。总体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差距是现实的,客观的,这也是多年来体育系统高校老师、运动队科医人员和教练员,频繁地“走出去,请进来”的主要原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看准了这一点,大多是通过商业模式进行输出推广,多以论坛授课、证书培训等形式涌现。但我们也要思考和研究,这些投入、引进对国家运动队以及大赛备战的实际帮助有多大,对体育实力提高贡献怎么样,对全民健身活动改善了多少?所以,在对待康复体育建设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要正视差距,更要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华武术、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华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编创原则中,有很多是受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影响;它突出了攻防技术,反映了生产斗争与战争实际,也进一步为生产和战争需要服务;它注重身心统一与内外统一观,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精神与人体各部分都是统一的整体;它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长短武术器械有数十种之多,不同风格的拳种也有200余种,流传的套路多达2000余个。中医中药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的“辩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

更为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医经筋理论的挖掘与创新,对体育及康复体育、对康复训练学的发展更是增添了一道曙光与坚实基础。中医“经筋理论”是中医学术中研究经筋分布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防治、康复的理论,是中医学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4-6]。经筋,即人体筋肉系统之简称,同经脉名称相对应。以十二经筋为核心,它是总括人体全身皮肤、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有机结构,并与经脉结成“筋与脉并为系”的有机联体,是机体生物活性的庞大器官。经筋发挥维护机体形体整体统一,保证躯体正常功能活动的作用,“联缀百赅”、“维络周身”、“着藏经脉”,“护脏固腑”。目前中医治疗筋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良好。筋伤手法具有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生物力学等新的研究反映了筋伤手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手法不仅能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良好生理状态,还可以提高痛阈、改善微循环、调节内脏和神经系统功能[7]。

4.2把握“传统与特质”

在康复体育的学科建设上,注重彰显中华特色、体育特质的发展。注重彰显中华传统,主要是继承和创新中华武术和中医中药的哲学思想与理论方法,形成中华特色的康复训练理论。就康复而言,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基本指导理论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整体观和辩证观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功能障碍主要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且功能障碍的转归与人体正气密切相关。因此,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和正气观是传统中医康复技能的基本指导思想。

注重突出体育特质,主要是突出康复体育的特质-运动练习。生命最重要的标志和体现是运动。运动既是生命的表现,又反过来促进和发展生命活动。运动的表现不仅是物理位移,也表现为生物体功能及结构的动态变化。康复训练就是通过针对性的方法手段达到改善和提高人体功能并进而改进人体结构的活动,这有别于医学特别是西医通过改变、改进人体结构来实现疾病治疗康复的目的。

康复训练学的重点是基于人体的本质结构与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注重人体功能为核心,突出运动科学特色,以中医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广泛应用运动科学、中医学,以及力学、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思想、技术与方法来实现中华特色、体育特质的发展。

4.3把握“恢复与康复”

在康复训练的专业发展上,注重恢复与康复并重,并突出功能恢复的体育优势。康复医学及其康复治疗,在伤病康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技术与手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但功能锻炼方面多限于满足一般的工作生活需要,没能实现功能恢复和伤病康复的并重与统一,特别是功能水平薄弱,造成康复治疗与日常工作、生活的脱节,很多伤病人员本来只要进行术后、诊疗后康复训练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长期奔波于各类医院就诊,既带来工作、生活质量的下降,又形成了高昂的医疗支出。对于运动训练,以及军事、公安、消防等特殊行业来说,康复训练更是满足不了需要。正是由于突出体育特质的康复训练没能真正发展起来,很多伤病人群,得不到专业的康复训练服务,伤病难于康复,功能难于恢复;如此,反过来又限制了康复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就康复训练的实质来说,它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既要遵循人类实践过程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康复训练目的的特殊性,即根据训练者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突出功能恢复及能力水平,兼顾伤病康复,实现提高运动能力、作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针对竞技体育,以及军事、公安、消防等特殊行业,达到参赛备战、参战准备和作业岗位的要求。第二,康复训练环境的特殊性,即多限于运动康复中心、运动健身中心、特殊行业训练中心和康复医学中心等有训练师指导下的特定环境之中,具有相应的保障保护条件与措施,也可以是学习掌握了康复方法与运动技能的训练者选定的场所。第三,康复训练方式方法的特殊性,既是按训练师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安排的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功能训练和专门技能训练。术后的伤病员早期多限于功能锻炼与临床康复。

针对训练师与训练者来说,康复训练,首先要做的是减少疼痛和渗出。在康复的急性期,通常需要对损伤的组织进行制动,以促进康复。在术后或者损伤后,康复治疗应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肉自主活动。早期对损伤组织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训练,以增强其肌肉自主活动,主要表现为:恢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恢复软组织的活动性和灵活性、恢复神经肌肉控制。康复不仅应该强调对损伤关节的力量恢复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也应该强调对其周围组织的康复训练。

5结语

总之,康复训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活动,要切实把握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功能训练和专门技能训练的内涵与关系,既要追求训练目标,又要根据训练者身体条件,并结合实际环境、条件来进行。先有评估,才有训练,并在评估中训练,训练中评价,评练结合、评训互进,教学相长、学练互动,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注重效果、保障安全。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大多数省和直辖市出台了配套文件,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安排体育康复协会组建、全民健身试点和康复教育教材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这将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以及体育康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12,14,21,28.

[2] 苏友新,冯晓东.中国传统康复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 Gray Cook著.张英波,梁林,赵洪波译.动作-功能动作训练体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268.

[4] 黄敬伟.经筋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5] 薜立功,张海荣.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6] 薜立功.中国经筋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

[7] 陈朝晖.《黄帝内经》关于筋的理论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

Charac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NG Yun-long

(Scientific Research Iustitute,Bayi Military Sports Brigade,Beijing,10007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sport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features of sport,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basic idea of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udy. Its orientation is to emphasize body rehabilitation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ighting functional training of the body, improving functional level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and its structure is grasp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s of “difference and gap”, “traditional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sport; body rehabilita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hysical training; functi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6)02-0005-04

作者简介:邓运龙(1962-),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哲学、运动康复训练。

* 收稿日期:2016-01-18; 修回日期:2016-02-17

猜你喜欢

功能恢复运动训练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全厚皮片移植及大张厚中厚皮移植对烧伤后手外形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CPM锻炼护理措施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