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足球文化发展审视

2016-11-28乔凤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足球体育文化

孙 科,乔凤杰

中国足球文化发展审视

孙 科,乔凤杰

(清华大学中国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足球作为了解不同文化特质的载体,能够体现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与创造精神。从历史生成的语境来看,正是中国文化中“野蛮性”和“现代性”文化基因的驯化和缺失导致了足球发展的落后。中国足球文化要在现实生命体验中唤起人原始野蛮本性意识的觉醒,更要在发展中体现出现代化应有的行动思维,而这两种精神特性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造就狂野不失理性的大格局、大境界足球。中国足球的改革是一场文化运动,其进程集中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保守与激进的思潮博弈,是新权威主义路线理性选择的结果。从实然的角度来看,中国足球文化要引入西方理性思维,推崇尚武精神,为下一代的足球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应然的角度来看,中国足球文化的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创新与少年儿童相匹配的足球软文化,从而缔造新的国民性。

足球文化;足球改革;职业足球;球艺;动漫

任何一项成功的体育改革,必须基于中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倘若颁布不符合现实需求的政策法规,不仅不能有效缓解体育发展中既有的各种矛盾,反而会促生新的矛盾和难题;任何一项有效的足球改革,首要考虑到的是现有的体育体制以及足球管理体系,更重要是民众的文化接受心理。中国足球发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但所有发展的路径与推广的措施必须符合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就是说,只有将中国足球改革看成具有文化意义上的思想启迪或者改造运动,中国足球的现状才会有真正改变的希望。《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姑且不论其发布方式对体育资源分配的干预和社会风气的净化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单从其内容表达来看,已经从对具体的运动项目的规范上升到了对价值引导的探讨,然而价值的引导该如何内化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些仍是需要我们深思的。此外,中国足球文化如何改造,也应是足球发展讨论的重要议题。

1 足球文化的趣味生成

1.1 足球文化的复合性

足球文化能成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取决于参与足球运动的主要社会阶层。“在世界其他地方,足球在不同社会的差异很小:它是工人阶级的娱乐项目……美国则是个更少见的例子,它将足球的阶级结构颠倒了过来。在美国,除了拉美移民,职业阶级狂热地追求足球,工人阶级却没有机会接触到它。运动用品生产商的调查不止一次地显示参加这项运动的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子女占了很大比例。全国有一半的足球参与者来自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家庭。也就是说,他们来自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庭。”[1]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足球队被称之为挣扎于民族主义的红蓝军团,它较多地传承了加泰罗尼亚主义的斗争精神;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抗争事实说明,足球也能成为推翻政权、引发革命的导火索。足球的发展也是宗教与历史的一面镜子,如格拉斯哥流浪者与凯尔特人这对冤家,它们的问题根植于英国历史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足球不仅仅是足球,足球往往与宗教、战争、杀戮、种族、民族主义纠结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可以是情感的慰藉,可以成为反抗的工具,甚至成为国家文化传统的载体。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的趋同性增强,西方文化的现代性精神正在消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蕴,就体育而言,中国体育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有别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更多的以西方竞技的项目演绎人的生活。也可以说,具有现代精神的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活力,正在以超越整合社会的方式改造世界。

1.2 足球文化的生成语境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将外来文化纳入自我系统的强大同化功能,其顽强的生命力又让人看到了竞技体育在中国不一样的角色扮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体育的本体,就是人的运动行为,这种行为是主体性的,人的主体行为而产生运动现象,构成了体育文化的意义。正是如此,将人的传统性与西方体育的现代性相结合,才是解读中国当下体育文化的真实情况的关键。在这个语境下,中国足球文化趣味的产生不仅考虑西方文化的现代性,更多的还要考虑到中国自身的文化语境与思维模式。中国自古就有上层审美影响公众趣味的传统。以冰嬉为例,从宋代开始有记载到清代发展到鼎盛,冰嬉由一项民间的娱乐活动演变为宫廷的一项游艺活动,进而上升到国俗的高度,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在这项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皇帝的喜爱即上层领导的偏好以及习俗规格的上升是主要原因,而冰嬉具有的娱乐性和军事性是其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再如蹴鞠,且不论是否为世界足球的原型,从先秦时期到清朝,蹴鞠由一项具有军事性质的练习项目逐步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游艺活动,直至明朝因蹴鞠与淫乐相关联导致其被废止,也能看到上层审美对公众嬉戏爱好的影响。

从冰嬉、蹴鞠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中国古代体育具有娱乐观赏的文化基因,运动文化习俗调剂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统治阶层用游艺活动化成天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这种基于娱乐性的活动尚不能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损风化。近代以来,中国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西方的体操传入中国,这种直接能够强国强种的运动项目被知识分子和掌权者奉为圭臬,大力提倡。从此,中国的民间体育逐步让位于西方体育,直至建国以后体育的发展,都能够寻找到“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或苏化”思潮的影子。的确,国破家亡的时代哪有娱乐性的存在,“商女不知亡国恨”也只是对小众层面的讥讽,救国、强国的主张才是整合社会、改良社会的对症之药。鉴于体育能“鼓民力”,有增强国民血气体力之效,体育可以培养后备兵员,为国防和生产建设服务,成为了化解民族危机的一剂良药。具体到足球来说,近代足球可能源于中国人对“东亚病夫”称号的抗争心理,亦或源于教会文化熏陶,中国足球队在近代的远东运动会上拿到了9次冠军,造就了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并以卖艺筹款的方式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和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足球精神文化遗产。

1.3 足球文化的生成条件

依据传统的启示,在中国的文化特性与足球发展的联动中,中国足球文化趣味的生成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1)足球的发展要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领导要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其1890年出版的《模仿律》一书中,提出了3个模仿律,其中“下降率”就认为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几何级数率”是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先外后内律”是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各社会阶层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与上层社会的喜好是相关联的,一种文化的流行要符合上层人士的趣味,还要有草根的基础,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级别的组织,有大量的从事此项运动的专职人员,最终成为一项习俗。2)足球要有接纳其发展的文化土壤,足球的发展要有着力点。近代的民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教会文化的熏陶,以及足球蕴含着民族觉醒的力量,让足球在大学扎下了根,但民国政府的羸弱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3)足球要发展,必须要有观赏性和娱乐性,造就这两个特质的是“技艺性”,即“球艺”。茅鹏先生从训练学的角度提出了“球艺”的概念,认为“球艺”一体两面,包括技术和球场实战体能。“球艺”天赋的发现和训练有其特定的区间,将“球艺”的提升置于足球发展的最高位置,是足球训练的目标。实际上,“球艺”主要是指足球的技艺性、技巧性,是具有审美判断的斟酌,有其传统文化因素的考量。我们不仅谈“球艺”,而且要培养“才力球艺”,即有才华、智力和富于技巧性球艺的完美融合,这样就会衍生日常化和世俗化的足球竞赛与观赏文化,进而内化为具有本民族色彩的足球审美情趣。

历代中共的领导人都非常关心足球运动。足球能够受到上层的关注并演化成为一种审美情趣得以大力推广,是符合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传统的。同样,体育能够鼓舞爱国主义热情和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精神,是与欧美列强竞争的重要形式,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将足球上升到这个高度,也是符合新中国以来国家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这些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亦有所体现。可以说,《方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今后足球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其职业化的推进、市场化的主导、大众化的参与、教育化的培养,都暗含着中西方文化在冲突中不断融合的新文化表征。但是,中国足球从未在“球艺”的发展中拥有过高傲的姿态,而是在职业化的进程中沦为政治经济利益的囚奴,与民族文化和精神渐行渐远。反观排球,尽管发展的普及性较差,但是女排精神却超越了一切整合了社会,成为中国体育文化乃至时代精神的代名词。由此可见,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出具有“才力球艺”的明星运动员,成为制约中国足球文化趣味生成的关键因素。

2 足球文化的生成样态

2.1 足球文化的不同生成形态

文化的意义是深刻的,其意义在于对人的终生难以察觉的影响,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影响在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对同一事物的改造,会造成相似不同味的反差。足球正是如此,苏式的、西式的足球文化在与中国的文化碰撞时就产生了“莲心清苦藕芽甜”的效果。同样是足球,为什么西方足球的演绎就令人赏心悦目,中国足球的发展就令人捶胸顿足,这只能说明中国与西方足球的“根”扎下的土壤是不一样的。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足球文化土壤呢?为什么中国古代产生了蹴鞠运动,而现代足球运动却在英格兰发端?从中国蹴鞠和英格兰现代足球的起源地或者地域来看,类似的游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这正是不同文明塑造的结果。从现有的记载来看,蹴鞠源于胡服骑射的替代品也好,现代足球英格兰痛恨丹麦士兵踢头颅也罢,两者都显示出这类球与军事和游戏有关。换个思考的角度,如果从文明的角度,看人的属性造就不同的文明可以推断足球文化的内涵。程志理先生认为足球运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来自于英国的“户外”理念;足球是草原文明的延续品,而中国是农业国,对牧业文明缺乏集体性记忆,这是造成中国足球不发达的原因之一。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仁本礼用”的儒家思想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这在蹴鞠的发展中有所体现,如在汉代,蹴鞠还是与军事息息相关的,比赛双方直接对抗,唐代蹴鞠分队比赛,中间隔门而非直接对抗,成了宴请的礼仪竞赛表演,最后蹴鞠技艺发展出了“球终日不坠”的踢技,实际上成了头、肩、背、胸、膝、腿、脚相互配合的杂耍表演,讲究球踢的高而又好看,这实际上都是“礼之用和为贵”与统治阶级娱乐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是礼仪文化塑形的结果。

苏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现代足球在英格兰的出现恰恰是游牧民族文明延续的结果。英国多次颁布足球禁止法令,也足以说明这项运动的粗野和暴力性质。车旭升等人认为自从爱德华二世1314年首次颁布足球禁令到1876年为止,英国全境前后共下达了47条足球禁令。统治阶级禁止足球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参加足球运动影响军事训练;其次是与足球具有暴力性和不文明的特性有关,当时足球参与者大都佩短剑,比赛中经常拳打脚踢。随后,中产阶级的参与改良再到工人阶级主体人员的转换,足球的野蛮精神依旧烙印在了英式足球上,足球就是让懦夫变成男子汉,足球的野蛮性传统仍是英式足球的审美趣味。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中国蹴鞠与英式足球两者倡导的理念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古代的蹴鞠虽然已成了一种杂耍艺术,毕竟踢球技艺过人,尽管此技艺非彼球艺,但是对技术、技巧的领会是有传统的,况且,若蹴鞠作为民俗能够流传至今,中国足球“球艺”也未必羸弱。

2.2 足球文化生成的困惑

那么,发展足球是不是就要去掉礼仪文明的因子,才能推动足球的进步?以邻国日本为例,为什么日本足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果认为中国足球在体现“野蛮性”或直接竞争对抗的身体接触能力上是弱势的,为什么日本足球又能战胜欧美诸强?显然,身体存在差异是原因但并不是导致中国足球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张斌曾经反思足球落后源于中日之间的现代化水平差异,但联想到中国的篮排球经常战胜日本,又否定了自我的分析,产生了难以解答的疑惑。身体弱势不是主要原因,改良人种就会陷入优生的逻辑,现代化水平差异的结论又难以成立,球技的领会在古代与近代都有传统,那中国足球的落后又归结于什么样的因素呢?是综合性的分析还是单方面的主导?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著名的国际教练员和评论员是如何谈及中国球员暗含的文化性格以及存在的问题。施拉普纳认为中国足球缺乏勇敢的拼搏精神,不思进取,发展足球太急;米卢蒂诺维奇认为:中国球员的控球是幼儿园水平,不会利用踝关节,脚背传球少之又少,视野狭隘贻误战机,意识基本都不达标。阿里汉志执教中国足球后认为:中国的足球运动员缺乏足球思考与语言、没有团队思维、没有层次感、不敢负责、害怕丢脸、太在意外界说法、不敢说话、没有铲球、没有核心、阅读能力差、缺少大局观、看热闹的多、什么都不可能、没有激情、只想着钱,球员认为人际关系在团体的维持中占据主导地位。马德兴的总结更为直接:“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体现。”[2]冈田武史认为,中国球员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缺乏自信,二是自立意识不足,第二点或许归结为社会问题:封闭的基地宿舍,一日三餐全包,场上场下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节奏,没有渴望踢球的意识。”[3]冈田武史的分析涉及到了球员的性格与管理体制的问题,长期的低水平发展造就了球员的不自立、不奋起、不竞争的性格特点,而国家与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消解了球员的创造力。

2.3 足球文化特性的反思

为什么国家队外籍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和总结如此重要?因为这些总结体现了中外不同文化思维的差异,包含了其对中国足球的生态认知和日常生活体验,具有很强的参考力。可以看到他们的反思都是中国足球的缺陷,这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了反传统主义和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中国足球文化中表现的并不彻底,关系、面子等根深蒂固的文化因子难以祛除;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足球的技术化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还没有使足球沦为外铄的工具。通过以上分析,加之当下中国足球已有的问题,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重点是球艺水平的提高和球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也就是说,对文化的反思要涉及到人性的重构。“球艺”的提高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而中国足球文化心理性格的缺失却难以短时间弥补。实际上,正是中国足球文化中“野蛮性”和“现代性”文化基因的驯化和缺失,造就了中国足球运动员畏首畏尾的心理顽疾。所以,中国急需要呼唤两种文化特性,第一要倡导野蛮性,在人的现实生命体验中唤起人的原始野蛮本性意识的觉醒,推崇先秦的尚武精神文化;第二要追求现代性,在发展足球时体现出现代化应有的行动思维,开创与时俱进的足球精神。第一种特性可以理解为一种顽强拼搏带有血性的感性精神,第二种特性可以理解为发展足球带有契约性的理性精神,而这两种精神特性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才能造就狂野不失理性的大格局、大境界的足球。

3 足球文化发展的考量

3.1 足球的文化属性

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传承精神,蹴鞠是中国文化的衍生品,现代足球是西方文化的延续品,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指向。野蛮性,是人的狼性精神体现,强调凶狠的攻击性和强悍勇武的竞争性,然而好勇斗狠与儒家风骨格格不入,亦与孔子的君子矜而不争、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的礼义主张区别较大,更谈不上文武兼修的人生追求;现代性是人的主体理性精神的反映,强调先进合理的制度性、启蒙的思想性,而足球的现代性追求基本上属于把举国体制和推进职业体育化视为解决足球问题的良方,从未深刻领会西方文明社会的契约精神,直接导致了足球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先是受到国家管理的制约,然后又经历了无序市场的疯狂”[4],并没有按照职业体育的发展规律来办事,其发展从未逃出过政治文化的范畴。所以,思考足球改革,关键是要建立与先进足球文化相适应的制度和相匹配的理念,在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足球文化进行重构。“文化为累世积聚之结果,欲期社会改革事业之成功,对于文化之积聚,不能不先加以参考,继加以评估,最后加以选剔,合者留之,不合者将次匡救之。”[5]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何取舍,又以什么样的文化思潮评估,用何种主义的文化来审视和改造中国足球现状,需要改革者从历史进程中了解现实发展的困境。

近代以降,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西方的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加速整合世界,中国先接受苏联教育体系,而后又敞开国门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无比复杂而又艰难的转型期。这段时期,自由主义与反传统主义的文化思潮一直存在,主张推倒重来的激进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权威主义的渐进改革观念此消彼长,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断裂和各种主义的制衡实际上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土壤。这些论争在足球改革的体现中更为明显,1992年红山口会议可以说是一次推倒重来的激进改革,里面夹杂了自由主义的思潮,过于强调制度对足球发展的影响,而中国又缺乏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对职业化改革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中国足球的发展陷入了行政上的“专治独断”和经济上的“疯狂烧钱”,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的节制、敬畏精神。由此可见,缺乏基础抛弃传统的“试错式”足球改革可以休矣。

3.2 足球文化的变革指向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正是对中国足球23年改革的总结和勘误,也再次证明了新权威主义才还是整合社会、保证中国足球改革平稳有序发展的理性选择。从长远来看,中国足球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足球文化的改造。这次方案明确地将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意在引发足球热,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促进和提升学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发展和品格;方案普及发展社会足球事业,目的在于将足球作为大众文化进行推广,从而为足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基础;改革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和运营模式以及足球竞赛体系和职业联赛体制,旨在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发展建设城市足球文化,规范市场经济引发民族精神与心态带来的世俗文化。足球与教育结合,具有思想上的启蒙性,可弥补中国足球阅读能力差的弊端,让足球运动员的洞察力有所提高;让足球成为大众文化,促进公共足球场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意在营造文化公共空间;俱乐部以及联赛体制的改进,确立追求市场化、职业化、法制化的价值取向,从精神、制度等层面确立了中国足球文化的现代性,意在引导人们确立新的观念、思维和行为选择。

严复认为“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足球文化中的现代性追求能够促进中国足球的“进”,那么中国足球的“旧”又能如何保证“守”与“进”的平衡性呢?即足球的本质是竞争,那么能不能借用西方的竞争方式来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文化,将西方理性的制度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足球文化。与日本社会的集团整体本位不同,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社会本位,而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所以中国人的竞争并不完全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即使有规则也会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所以,既能在规则当中强调竞争意识,同时又不抹杀中国人传统的性格,并通过合理的市场和法律机制规范足球的发展,是当下中国足球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在保持现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渐进待机的方式,以实现从传统旧体制向具有现代文明与民主的社会进步”[6],是中国足球实际发展的现实路径。

3.3 足球文化习得的关键

中国足球应该怎样发展,我们需要营造一种什么样的足球文化氛围,说到底就是在追求现代性上的应然和实然如何对待。“作为当代社会文化基本结构的现代性,在本质上就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世界”[7],加之文化与习以为常的生活取向相关,社会足球、职业足球就应该实然发展,现有的文化和生活经验足以影响成人的心态和行为。而要彻底地改变足球文化,缔造新的国民性,就必须从儿童开始,将儿童足球的发展放在应然这个层面。由此来看,邓小平主张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是隐含了深刻的哲学性的,带有日常生活哲学的批判性和重构性。这也涉及到功利与超功利的问题。如何看待功利性也是需要探讨的。功利性当然与急功近利还是不同,一种是价值的追求,一种是心态的失衡。人如果没有了功利性即失去了追求的动力,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会带来世俗化和功利化。所以,从实然的角度发展足球可以功利,使人们看到足球发展带来的前景和利益。而从娃娃抓起,在娃娃的成长中烙上具有传统与现代双重思维体现的足球文化因子,培养孩子热爱体育的意识,才能真正缔造新的国民性。

在中国体育的制度层面,中国没有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的宏大场面,也没有美国五大职业联盟的狂热追捧,那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喜爱呢?借助软文化的传播来弘扬足球文化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以动画和漫画为例,其最大的好处是将体育的精神附着于静止的或动态的、无声或有声的语言画面连续播放中,从人物形象体会中产生向往体育的憧憬,然后变为现实生活的体验。如米卢蒂诺维奇在赛前播放《热血男儿》激发运动员的士气;日本的电视剧《排球女将》《绿水英雄》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排球和游泳。可以说,日本体育的普及与其动漫文化的高度发展密切相关,动漫内容几乎涉及到了体育的全部项目。“体育漫画作为一种青少年的教育手段,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而且渗透到体育报道之中。比如因为出了《YAWARA》这样的漫画书,所以才会有谷亮子;有了《网球王子》才有了锦织圭的现实版;有了《奥运高手》才有内村航平;有了《足球小将》才有了中田英寿、本田圭佑;有了《加油的骏》才有了日本体操的复兴。”[8-9]由此来看,动漫的确可以作为孩子体育启蒙的重要依托,也有助于在整个社会形成对尊重体育运动和追求体育精神的文化导向。

4 小结

足球可以作为了解不同文化特质的载体,能够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创造精神。如果不以现代体育的属性作为参照,就很难理解蹴鞠和现代足球的价值差异,二者一个侧重“艺”归于表演,一个侧重“技”意在竞争。中国足球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野蛮精神丧失和制度现代性因子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足球绝不是单纯的技术传授,也不是文化精神的传递,更不是人种的优生改造,而是一个心灵唤醒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入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并强调文化的实践特性,以此引发体育爱好的精神性、心态和情感体验。体育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用文化解释体育的层面上,而应该从体育本体维度建设文化。可惜的是,我们的学术研究或者是体育文化宣传,都在借用一种文化理论诠释一个体育现象,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再生产特性,造成了国民的体育意识缺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曾言,很多人最终论述的观点可能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是整个论证过程中所调动的思想资源以及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东西都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启发。愿本文的观点能对中国足球文化的建设有所裨益。

[1]富兰克林·弗尔足球解读世界[M].都帮森,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26.

[2]马德兴.球殇——阿里·汉的悲情中国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120.

[3]应虹霞.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

[4]罗文.足球无疆——二十年目睹中国足球之怪现状[M].陈江源,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62.

[5]阎明.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0.

[6]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26-105.

[7]萧功秦.历史的眼睛[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75.

[8]日本漫画对体育的激励作用[EB/OL].[2014-09-11].http://blog.clzg.cn/blog-28563-684737.html.

[9]日本动漫与体育相依托[EB/OL].[2014-01-20].http://japan.xinhuanet.com/jpnews/2014-01/20/c_133058628.htm.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

A Discussion on the Chinese Soccer Culture

SUN Ke,QIAO Fengjie
(Sports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s the carrier for learning about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soccer could reflect the mental and creative spirit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From a historical context,it is exactly the Chinese culture gene of“barbarism Domestication”and“modernity scarcity”that led to the lag behind of Chinese soccer.Chinese soccer culture should notonly rouse human consciousness of original nature in the real life experience,but also reflect behavior thinking ofmodernity,the combination of which willmake Chinese tradition create grand pattern and great state of soccer development,w ith ferity while not irrational.China soccer reform is a culturemovement,whose process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irit and modern culture,the balance game between conservative and radical thoughts,which is also the result of the neo-authoritarianism’s rational choice;however,from the reality,Chinese soccer culture should introducewestern rational thinking and respectmartial spirit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soccer development in next generation.In terms of what should be done,Chinese soccer culture construction ought to start from children.Soccer soft culture of innovation matched with children soccer would help to create the new nationality.

soccer culture;soccer reform;professional soccer;soccer skillsa;nimation

G843

A

1004-0560(2016)01-0007-06

2015-11-11;

2015-12-15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际体育治理改革与中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研究”(14AZD086)。

孙 科(1981—),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政策、体育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足球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