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016-11-26樊奇
摘 要 经济新常态下,中高职间的顺畅衔接对于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中高职衔接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绩效的内涵以及评价要素的分析,确定从环境、投入、运行、产出四个层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利用AHP方法进行测算,确定指标权重。
关键词 AHP;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41-04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开始由成本驱动转向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1]。当前,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高端产业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显,中高职间的衔接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实施效果来看,中高职衔接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并未实现顺畅衔接。为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中高职衔接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学术界对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2][3][4][5][6]。本文在对中高职衔接绩效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的要素和体系进行分析,并据此构建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AHP方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测算,以期推动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体系的内涵
(一)中高职衔接绩效的内涵
绩效(performance)是组织效益或效率的总称[7]。目前学术界对中高职衔接的绩效还未有明确的定义,本文在参考绩效概念的基础上,将中高职衔接绩效定义为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发展能力,包括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两方面。其中,过程绩效是指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情况,各类投入及各项活动的实施情况;结果绩效是指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质量。
(二)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要素
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通过监测中高职衔接中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各方投入、实施运行和具体产出,推动中高职全方位有效衔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
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中高职衔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环境要素、中高职衔接的投入、运行和产出。
评价标准。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标准包括经验设定、行业标准和时间序列标准三类。
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模糊决策评价、比较分析法等。
评价实施。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的实施主要包括对中高职衔接的绩效进行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对中高职间的衔接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体系应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实施、差异分析和改进。在构建绩效评指标体系过程中,应在战略目标指引下确定评价目标,对评价目标和绩效要素进行分析,从环境、过程、产出三个层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二、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的过程
本文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目的性、有效性、可操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的环境、过程和产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拟定评估的架构和具体指标,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就各指标的重要性征求专家意见,同时考虑指标相关性和数据可得性,对重要性较低的指标进行删除,最终确定本研究的评估构面和具体指标。在确定了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估架构和指标后,利用AHP方法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请相关专家根据“1~9 标度方法”对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赋值。最后,计算出赋值的平均值,构造出判断矩阵,确定各构面及具体指标的权重[8]。
(二)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1.评估构面及权重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赋值,首先构造判断矩阵A,确定评估构面的权重,结果见表1。
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将判断矩阵A中每行的数据相乘,去处结果组成向量BT,则BT=(2 0.1667 0.1667 18)T,计算BT的四次方根CT,得:CT=(1.1892 0.6389 0.6389 2.0598)T,对CT进行归一化得:
由表1可知,在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中,专家认为,产出最为重要,所占权重为0.4550;其次为环境,所占权重为0.2627。投入和运行所占权重较低,均为0.1411。这说明中高职衔接的发展中,产出和环境尤为重要。
2.具体指标及权重
具体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可按照评估构面权重计算方法进行,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如图2所示。通过计算可知,各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如表2所示。
由表3可知,在环境中,社会需求情况(0.4747)和中高职平台支撑情况(0.2551)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中高职衔接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需求是决定中高职衔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内部环境来看,中高职平台支撑情况是衡量中高职衔接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投入中,中高职衔接资金投入规模(0.3811)、衔接专业中高职教师素质(0.2547)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资金投入规模在中高职衔接发展中非常重要。原因可能在于中高职衔接中师资培养、设施设备投入、实地调研、专业研讨、课程建设等都需要以资金投入为基础。此外,在中高职衔接中,衔接专业中高职教师素质也是保障中高职顺畅衔接的重要因素。
在运行中,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衔接程度(0.5329)和中高职衔接体制机制健全程度(0.2884)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这说明在中高职衔接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衔接。同时,为保障中高职衔接的顺畅运行,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健全是重要的保障因素。
在产出中,中高职衔接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0.3526)、一次就业率(0.2113)、学生满意度(0.1903)是重要的评估要素。中高职衔接的产出中,中高职衔接毕业生的质量是其决定因素。在衡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中,用人单位满意度是最要的评估要素,其次是一次就业率和学生满意度。这说明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一定要以企业的真实需求为依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三、结论
中高职衔接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高职衔接开展时间较短,目前中高职间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校际合作、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的有效衔接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构建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体系。在借鉴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相关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后续的研究可通过选择开展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和中职院校,对其中高职衔接的情况进行测评,从而改进和完善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5-18.
[2]樊奇.新常态下江苏中高职衔接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26):39-41.
[3]张永华.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31-32.
[4]刘志国,刘志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7):99-102.
[5]张建.英国中高职衔接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31):106-107.
[6]臧志军,石伟平.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机制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67-72.
[7]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8.
[8]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