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肖菊莲:从崩溃的边缘“重生”

2016-11-26吴爽编辑李鲁山

教育家 2016年41期
关键词:新余市特教重生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编辑 | 李鲁山

江西省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肖菊莲:从崩溃的边缘“重生”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编辑 | 李鲁山

2009年,肖菊莲接到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的调令,调时任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副校长的她到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校长。

面对一纸调令,肖菊莲延迟履新整整三个月。

突如其来的变故

“我在普教已经工作得得心应手、顺风顺水了,再涉足到另一个未知领域,当时是有抗拒情绪的。”肖菊莲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仍记忆犹新。

1989年,肖菊莲新余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做起,先后担任了备课组组长、年级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凭借出众的能力她于2007年晋升为副校长。

肖菊莲的丈夫在教育局任副局长,她在事业上蒸蒸日上,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丈夫突发脑血管破裂,成了一个植物人。面对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自己伺候的丈夫,肖菊莲说“当时近乎崩溃。”最痛苦的时候,肖菊莲曾想过轻生。

2010年,丈夫离世,儿子的一句话让她醒了——“我已经没有爸爸了,不能接受再没有妈妈”,肖菊莲紧紧地抱住儿子,泣不成声。就在丈夫生活不能自理的这三年,恰逢儿子上高中,肖菊莲每天要往返于医院和学校。“我最亏欠的就是儿子,他经常吃了上餐没下餐。”肖菊莲说到这里有些哽咽。让她倍感欣慰的是,儿子当年高考发挥出色,考上了上海一所著名大学。

肖菊莲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度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肖菊莲说,这也成为新余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达调令时给她的理由——“你对家庭,对丈夫这么有爱心,去特殊教育学校一定也能做得好。”这个理由在肖菊莲看来,未免有些牵强。经过三个月的思想挣扎,在难以抗拒的行政命令前,肖菊莲顶着压力上阵。

新官上任难题多

2009年之前,肖菊莲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当她来到特教学校,一切都变了——脑瘫、自闭症、多动症等各种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孩子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大小便失禁,这让很多刚来学校的年轻教师,常常是一边帮学生清理屎尿一边呕吐;有的学生会端着一杯正在喝的水,突然“啪”地泼洒在老师的脸上,烫得老师脸起泡;还有的学生20多岁,心智仍处于幼儿水平,但是生理已经发育成熟,课堂上的手淫常常令老师尴尬不已……

这些学生异常的行为举止,让老师们猝不及防。

肖菊莲从下定决心走进特教学校的那天起,她就知道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提升这些孩子的生活质量是我肩负的责任,既然来了,就要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

特殊教育学校一开始没有独立的校园,和一个普通教育学校挤在同一个校区,学校安全隐患大,一些适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也不能安装使用。特教学校封闭式管理,普教学校开放式管理,两种管理方式的冲突日益显现。特别是聋哑、智障的学生走出校门,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归途,地毯式搜索对肖菊莲来说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为寻找一位走失的学生,她带领老师们兵分三路,从新余市一直找到八十多公里开外的樟树市,从白天找到黑夜,她不放弃每一个可能的线索,最终把孩子找到了。

特教学校的福音

李荣是肖菊莲在普教学校时的同事,提到肖菊莲,她说:“肖校长是特教学校的福音”。她讲述了一件让她至今对肖菊莲倍感敬佩的事情。

肖菊莲到特教学校两个月时,在新余市一个全市教育系统科级以上干部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在会议快结束时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提”,会场鸦雀无声,肖菊莲“蹭”地站了起来,介绍了学校的现状,呼吁学校有个独立的家!市委书记当场应允,这让现场很多人震惊。

或许好事多磨,市委书记不久调走了,建设新校区一事被搁置。肖菊莲始终没放弃,她奔走于国土局、发改委、规划局、财政局等单位努力寻求协调,多方呼吁,面对不解与质疑,她坚持己见。肖菊莲说,“如果我的嘴巴是木头做的,早就磨烂了”。从新校区选址到整体的设计规划,肖菊莲全程参与,磨烂的几双鞋记载着她的足迹。

建成后的新校区占地20亩,设备齐全,区域划分错落有致。一提起新校区的变化,肖菊莲面带微笑,语气中透着一分无比自豪之情,“我的孩子们现在有的国庆节放假都不想回家,十分留恋校园。”每当说到自己的学生,“我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肖菊莲的开场白。

简小菊是新余市特教学校的一位数学教师,从事特教工作多年。她告诉记者:“肖校来之前,我经常会很茫然,因为给这些学生上课,像面对一块铁一样,上课收效甚微,肖校到学校后,手把手地教我们老师备课、上课,并给我们上示范课,这让我找到了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肖菊莲带领年轻教师,探索适合特教的课程,依据学生兴趣,走班上课。对有出行残障的人士,她在周末“送教上门”。为了教会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她教学生一遍遍模拟演练,通过行为强化,提升学生生存技能。如:为教会孩子们乘坐公交车要“前门上后门下”,她和老师们分别扮演售票员、乘客等角色。一名六七年都未曾开口叫一声“妈妈”的孩子,通过反复的行为强化训练,终于叫了声“妈妈”,肖菊莲感动得泪流满面。

2015年,肖菊莲带队,请专业教师给学生培训,她与学生们同吃同住,陪学生参加国家特奥会,斩获全国特奥男子篮球团体银牌、女子篮球队团体铜牌。几年来,她所辅导的听力障碍学生有二十多人在特教学生文艺汇演中屡次获奖。

肖菊莲说,她没有知名普通教育学校校长那么“风光无限”——有丰富的家长资源、社会资源,但是“我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看到这些孩子们在讲台上达到他们人生的巅峰时刻,我为他们骄傲和自豪,有一种妈妈般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新余市特教重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Alita:Battle Angel
微软重生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