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硫平联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2016-11-26吴哲张丽娜孙国庆张蕾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氨磺喹硫平低剂量

吴哲,张丽娜,孙国庆,张蕾

喹硫平联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吴哲,张丽娜,孙国庆,张蕾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13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分别采用喹硫平单用和与低剂量氨磺必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等。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ANSS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D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有效缓解阴性症状,改善负面心理状态,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喹硫平;氨磺必利;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系统疾病类型之一,好发人群为中青年女性;该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高及难以治愈等特点。患者首次发病后如不进行有效彻底治疗,复发风险极高,在造成自身身心健康损伤的同时,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1]。喹硫平是一种具有5-HT2与D2受体双重阻断作用的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方面效果确切[2];但部分患者应用喹硫平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本文探讨喹硫平联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均符合:(1)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2)首发病例,(3)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脑器质性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者、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临床资料不全者等。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年龄18~56岁,平均(37.19±5.40)岁;病程1~13个月,平均(5.84±1.32)个月。治疗组年龄18~58岁,平均(37.27±5.43)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77±1.3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喹硫平单用治疗,初始剂量200mg/d,根据患者耐受和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加量至750mg/d,2次/d口服。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即200mg/d,2次/d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1)病情评价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4];(2)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4]。

1.4 疗效判定标准[5](1)显效:PANSS评分总分减分率>60%;(2)有效:PANSS评分总分减分率30%~60%;(3)无效:PANSS评分总分减分率<30%。PANSS评分总分减分率=[(治疗前PANSS评分总分―治疗后PANSS评分总分)/治疗前PANSS评分总分]×100%。

1.5 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 3.01和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92%,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PANSS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ANSS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CDSS和TES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DSS和TE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重症精神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具有病程迁延、复发风险高等特点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6];规范有效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症状体征和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重要。精神分裂症可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而因社会偏见导致缺乏密切朋友关系,难以组成家庭,在就业和日常生活中遭受歧视则进一步加重社会能力下降程度,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社会退缩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残疾[7]。如何有效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负面情绪及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喹硫平是一种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双重阻断剂,对于边缘系统受体选择性作用较突出;其可与5-羟色胺2A,1及H1受体高效结合,对于D2和2受体亦具有中度亲和力,而在D1和M 1受体亲和方面效果较差[8]。有研究发现,喹硫平治疗范围应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安慰剂较为接近,且基本无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9]。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属于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具有高度选择性。有研究证实,低于300mg/d氨磺必利应用可有效形成突触前D2/D3受体效应,接触突触前抑制,从而上调突触间隙多巴胺水平及前额叶皮质多巴胺活动强度,在改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效果确切[10];而高剂量应用则可与突触后多巴胺受体紧密结合从而起到缓解阳性症状的作用;同时氨磺必利对除D2/D3外其他受体亲和力较弱优点可进一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程度[11]。

本文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精神病理、总分及C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证实低剂量氨磺必利辅助喹硫平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在减轻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改善抑郁情绪方面优势明显。笔者认为低剂量氨磺必利对于突触前D3/D2受体优先阻断及后续诱发负反馈调节,导致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中DA释放量增加是治疗组可获得更高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改善收益主要机制之一。而两组患者治疗后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显示喹硫平与低剂量氨磺必利联用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并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1]黄楠,陆峥,盛建华,等.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1):1-4.

[2]宋桂清,孙长友,李云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61-62.

[3]季建林.精神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79-282.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90.

[5]李华芳.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1-13,122-124.

[6]陈汉华.哌罗匹隆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77.

[7]高良会,王健,孙秀丽,等.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9):653-655.

[8]韩刚亚,严冬梅,张新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21(6):257-259.

[9]Hasan A,FalkaiP,Wobrock T,etal.World FederationofSocietiesofBiologicalPsychiatry(WFSBP)Guidelines forBiological Treatmentof Schizophrenia,part1:update 2012on theacute treatmentofschizophrenia and themanagementof treatmentresistance [J].World JBiol Psychiatry,2012,13(5): 318-378.

[10]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 38(4):249-252.

[11]吕伟,李美花,刘林晶.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随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21(9):1290-1292.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51

R749.3

A

1671-0800(2016)10-1357-03

2016-06-10

(本文编辑:孙海儿)

310000杭州,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吴哲,Email:wuzhe 11223355@163.com

猜你喜欢

氨磺喹硫平低剂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