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命哲学视角审视幼儿园课程知识

2016-11-26任春茂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

任春茂



从生命哲学视角审视幼儿园课程知识

任春茂

【摘 要】生命哲学视生命为存在的第一要义,强调生命的动态性和关系性。生命的完善离不开学校教育,课程知识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知识传递不可或缺的一种承载主体。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起着奠基的作用。幼儿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儿童是有独特身心的人,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知识必须是合理的、科学的。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幼儿园课程知识,一方面强调幼儿园课程知识应关注儿童的生命;另一方面也强调幼儿园课程知识应注重情境性和协调性。

【关键词】生命哲学 幼儿园 课程知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知识化的社会,“什么是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怎样获得有价值的知识?”这不仅成为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等关注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大众所热衷讨论的话题。尽管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的涵义具有不一样的看法,但人们一致赞同知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总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的传递离不开相应的载体,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知识传递不可或缺的一种承载主体。课程所传承的知识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只有得到社会大众认可的主流知识才能进入学校成为课程知识。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起着奠基的作用。幼儿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儿童是有独特身心的人,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知识必须是合理的、科学的。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幼儿园课程知识,有利于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知识更全面的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园课程知识的重新建构和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知识应关注儿童的生命

幼儿园课程知识回答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最核心的问题“幼儿园应该教什么?”。受传统教师观、儿童观、知识观的影响,幼儿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程知识也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脱离,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广泛而激烈的批评,甚至还有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否定幼儿园课程知识的必要性。知识和教育是两个密不可分的主体,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活动,而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围绕知识来进行的。幼儿园作为人最开始接触的教育场所,义不容辞的担负着知识传承的义务。[1]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关注儿童的生命,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扩展儿童的生命意义。幼儿园课程知识作为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要求其课程知识应以儿童为本位,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以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为宗旨,促进儿童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不断完善。

二、幼儿园课程知识应注重其情境性

生命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和时间是相互依存的,时间的变化带来了生命的改变,因此,生命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体现其流动性的开放系统。人类的思想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这种变化发展带来了各种新的想法。因此,按照生命哲学的视角,幼儿园课程知识应是一个寻找、发现、不断变化的过程。[3]这种情境性的课程知识观强调:

第一,幼儿园课程知识目标强调统一性的同时,应注重其差异性。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儿童在园期间不仅能获得身体上量的增长,更能促进其心理上质的改变。这种身心的不断发展能否获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幼儿园的课程知识。任何活动的开展总是受到一定目的的牵引,作为反映幼儿园教学活动重要载体的幼儿园课程知识,其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到儿童所具有的年龄特点,根据某一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本阶段儿童发展的统一性目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知识主体所生活的物质环境和所处的文化背景,儿童作为幼儿园课程知识的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有各自独特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除了要考虑其幼儿的基本水平以外,还应注重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幼儿园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应和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应注重儿童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使得知识的含义变得复杂多样,人类文明的一切结果都可以叫着知识。幼儿园课程知识作为知识在幼儿园阶段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反应了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所获得的知识的来源和性质。生命哲学家重视直觉和体验,认为儿童既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活动的客体,强调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儿童的主动参与,幼儿园课程知识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幼儿园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得课程知识能够真正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第三,幼儿园课程知识的评价应注重其动态性。“儿童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情况如何?”“选择的课程知识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了幼儿园课程知识的评价。泰勒认为,所谓的评价,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计划所能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4]幼儿园课程知识评价是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以幼儿园课程知识为对象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主要涉及到幼儿园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效用性以及幼儿园课程知识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宜性。[1]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接受主体是儿童,儿童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儿童的生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因此,评价幼儿园课程知识,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站在生命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注重其课程知识评价的动态性。

三、幼儿园课程知识应保证其协调性

萌芽于18世纪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存在的第一要义。[5]人的生命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结构中,生命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生命离不开他人生命、离不开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单是让生命在横向意义上获得完善,更为主要的在于从纵向的角度促进生命内在意义的发挥。幼儿园课程知识来源的多样化,版本的丰富化,要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知识选择时应保证其课程知识间的协调性。

首先,选择的课程知识应注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网络结构的平衡性。选择什么样的课程知识?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最终应建立在促进儿童生命完善的基础上。儿童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综合体,儿童生命意义的建构,离不开他人的存在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处在各种关系网络中的儿童必须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这样儿童才能从本质上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同时,儿童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儿童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爱护自然环境,让自己融入到周围环境之中,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次,选择多样化的幼儿园课程文本。课程知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社会知识进行选择的结果,课程知识具有制度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序列性的特点。[6]课程文本作为课程知识的物质载体,其形成过程也应受到课程知识特点的影响。多元文化所形成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各种课程文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单一的国家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所取代。幼儿园相对于其它阶段的学校教育来说,国家对课程文本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使得幼儿园对课程文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因此,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选择适合本园儿童发展的课程文本,让幼儿园课程知识呈现出更多的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04):32,199.

[2]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7.

[3]燕良轼.生命哲学中的教学理念蕴含[J].高等教育研究,2004(07):12~16.

[4]〔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

[6]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2).

[7]肖川,曹广祥.课程知识的特征与生成过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7(03):47~50.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立项项目“生命哲学视野下幼儿园课程知识的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ZC272)。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