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11-26公衍峰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教育

公衍峰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公衍峰

【摘 要】社会经济增速放缓,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建立起就业教育系统,实现全覆盖、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教育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749万,大学生就业难更为突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就成为了尤为重要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就业教育课程

就业教育课程是指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观念引导、就业心理调适、面试指导、简历写作指导等方面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素质、人生规划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就业。

(二)就业讲座

就业讲座是指高校开展的以宣传就业法律法规、就业形势与政策,传授就业信息采集、职场着装与礼仪、就业心理调适、简历写作及面试准备技巧等为主要目的的专题授课形式,具有涵盖面广、集中高效等特点,是目前高校就业教育的重要形式。

(三)团体辅导和工作坊

团体辅导和工作坊是近几年兴起的心理辅导形式,将之运用于就业教育中,一般指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四)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之后的全国创新创业浪潮下应势而起的一种特殊就业教育,也成为新时期衡量高校就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1)高校就业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首先,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选聘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其次,高校陆续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就业教育课程;再次,高校建立、培养了就业教育教师队伍;最后,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学生就业质量有所提高。

(2)高校就业教育尚存在的不足:第一,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专门机构主要功能是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相关教育活动没有得到较充分开展;第二,高校开设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健全,教材、观念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三,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很多教师没有相应资质,鲜有教师具备企业工作经历,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理念陈旧;第四,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还不够丰富,主要依托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好;第五,高校在就业教育尚投入不足,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第六,高校开展的就业教育普遍未建立起反馈、考评机制,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能反映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方法

(1)全覆盖:高校将全体在校学生纳入就业教育体系,确保有需求的大学生得到就业教育和指导,实现高质量就业。

(2)专业化: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上岗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和水平,建立考核机制;实现教育内容科学化,引进高水平教材,学习先进国家、高校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育形式多元化,不能一味灌输式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3)个性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咨询、服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解决大学生在生涯规划、求职等过程总遇到的具体问题。

(4)系统化:教育内容方面,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信息获取(就业政策法规、招聘信息等)、技术指导(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基础知识、心理调适、观念引导、职业测评等构建的就业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方面,建立就业课程、讲座、团体辅导(工作坊)、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体系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教育媒介方面,建立课堂、公共信息平台(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QQ群组等)、私密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空间、博客等)联动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就业教育系统。

(5)全程化:建立起从大一至大四的全程化指导模式,建立大学生个人档案,开展追踪服务,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就业教育和服务体系。

四、结语

在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加大对就业教育工作的投入,建立起就业教育系统,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媒介等方面着手,形成全员化、全程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体系;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开展常态化培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政.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2):64~65.

[2]谭文才.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指导[J].时代教育,2016(1):100~101.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公衍峰(1982-),男,山东临沂人,海南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