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导向研究

2016-11-26魏伟新盛婕

老区建设 2016年20期
关键词:城镇化资源旅游

魏伟新 盛婕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导向研究

魏伟新盛婕

[提要]当前,中国社会步入了庞大转型期,城镇化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呈逐年递增状态,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很明显,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和精神享受的渴望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方面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在很有必要。然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显现出许多纷杂的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做好城乡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重点了分析总结快速城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相互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快速城镇化;影响因素;开发

一、研究综述

在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因其能够满足都市人向往自然的心理需求的独特优点,以及在简单旅途中和较少消费中体验优越的环境、享受愉快的心情的益处,已成为大众在周末休闲度假、修养身心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发展的转机。且对于乡村旅游市场的研究,国外学者以需求与供给为研究视角。[1]而开发不同模式的乡村旅游地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也将是研究重点之一。科恩(Cohen,1972)将游客分为漫游者、探寻者、散客、团体游客四类,而不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自然不同,例如旅游环境是刺激具有挑战还是舒适安逸。[2]城镇化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而乡村旅游为城镇化推进创造了若干积极因素。众多学者对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讨。蒙睿等在分析西部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相互影响,可以通过三方面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3]第一,开发乡土特色的旅游产品;第二,恰当的规划城镇与旅游区的距离;第三,有效的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文伟指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将促进城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间经济文化交通的沟通。[4]张媛认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方式是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而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点。[5]曾天雄、罗海云对城郊型、景郊型及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镇化推进的相互影响进行了阐述。[6]王林和笪玲就城市化与城郊旅游的相互促进关系及其如何实现良性发展提出建议。[7-8]

二、快速城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互相研究

1.城镇化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影响深重,其既带来发展机遇又给了无限挑战。其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催生了大量的乡村旅游需求,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大众生活质量和文化层次显著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越来越重视,激发了大众的旅游意识。促使他们参加乡村旅游的同时对乡村旅游市场的产品有相当旺盛的需求,毫无疑问将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2)城镇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资金保障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促进了城市向农村的覆盖,引领农村向城市靠拢,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几年来,中央财政不断投入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2013-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39.45亿元,2015年投入29.45亿元,2016年实行每年每村150万元。[9]

(3)城镇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市场空间

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了产业空间结构,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了新型农村社区,而乡村旅游活动是一种空间行为,是游客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过程,新型城镇化促使了城乡旅游一体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市场价值及市场空间。[10]

(4)城镇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

新型城镇化改变了过去城乡发展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庞大差距,重视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重点促进了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这也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虽然促进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振兴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

(5)城镇化将一些特色乡村变为城市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急于求成、忽略城市建设本质的现象屡屡发生,忽视了特色城镇的建设核心。部分地区过于技术化、人工化、刻意化、城市化的开发使得特色乡村失去了乡村本土个性,忽略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乡村旅游的生命周期难以长久,将特色乡村变为城市,使其失去特色。

(6)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特色文化消失,乡村旅游资源价值下降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规划者开发理念缺乏创新,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且在开发过程中盲目跟风,追逐外来文化,使得本土文化及民间乡俗文化遭到破坏,甚至造成古村落及文物古迹的遗失,出现乡村文化景观弱化、地位边缘化等困境,使乡村旅游资源价值急剧下降。

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城镇化的影响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生态资源、农业文化资源的作用,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城镇化发展有着意义深重的影响。

(1)乡村旅游附加产业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

今年来,伴随旅游消费的逐渐增加,已注重核心景区带的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新的扶贫模式,推动了地方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带动了诸多附加产业,其将生态、生产、生活完美融合,促进了农业、工业、贸易、旅游协调发展,并且促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如此,将引领从由村到镇再向县的转型,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还可发挥无限大的潜力。

(2)乡村旅游为城镇化提供部分资金及动力来源

正确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做好合理的旅游规划,调动乡村旅游的积极主动性,努力做好乡村旅游,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收入,同时在从事乡村旅游业过程中加强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提升了文化素质,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就地就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及动力能源。

(3)乡村旅游为特色城镇化提供经验借鉴

乡村旅游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有着不同的资源特色、生态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相呼应而各自迥异。随着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的多样化发展城镇化建设也的到启发,特色城镇化建设呼之欲出,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取代了城市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而对于规模、区位相近的城市采用错位发展的创新理念也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风格迥异。

(4)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保护乡村文化,保护城镇的精神支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国乡村可谓承载着中华传统文明,只因其分布着非常之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文化不断流失,为世人所不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则突出了乡村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切实保护了乡村民俗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成为维护城镇精神支柱的必要条件。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方式不当等原因,也会对城镇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5)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当将导致城镇化进程受阻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势相对而言比较好,具备了初步的建设规模。但由于缺乏宣传、基础设施不完善、景点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不正规、交通支持不够等原因使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当,导致城镇化进程受阻。某市兴建旅游度假村,圈围了大片土地,建设过程中资金匮乏,资源开发受阻,建设一半后搁置,导致该地再次规划困难,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6)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化效率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根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我国城镇化所需投资融资资金金额巨大,预计在未来三年,其需求量将到达二十五万亿元人民币。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资金,从而不得不影响到当地城镇化的效率。同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成功将大大提升乡村吸引力,则导致城市吸引力急速下降。

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导向

1.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及资源取舍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乡村旅游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新态产业,适度开发,做好资源取舍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在开发过程中要更多地展示自己最核心的东西—乡土味,在此基础之上懂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到持久开发。

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不同依托或投资主体资源开发模式各有不同,故而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主导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主导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的决定。所以,在选择开发模式前要重点考察资源状况,考虑与其它景区景观的结合以及与周遍城镇的依赖性。同时交通便利、生态保护等不可忽视。

如江西婺源李坑村和安徽宏村,其主导发展模式为原生态文化村寨型。其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发展旅游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乡村旅游应配合城镇化而共同发展。

(1)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增强乡村旅游的特色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提前做好科学系统的规划,有机整合乡村的各种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尽量减少盲目开发和投资失误,避免相邻地区的雷同和重复建设。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要求自然、天成的生态环境和具有浓郁乡土味,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不做城市旅游规划的低级翻版。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产业,政府宏观管理功能发挥的好坏,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影响很大。政府可通过规定乡村旅游景点必须取得工商、卫生、安全等有关部门的许可,并且接受基础的旅游知识培训。政府还可督促成立乡村旅游协会,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有序竞争,确保游客合法权益及村民基本利益的合理体现。

(4)乡村旅游文化挖掘与保护

深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与传承,在重视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同时,要注意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魅力,挖掘深藏于民间的文化、民俗、景点、人物等非物质类文化方面的内容,增加人文内涵,彰显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情风俗。

乡村旅游文化保护措施。为了让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保持下去,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实施抢救性保护。例如通过制作影像资料,真实地记录传统民俗文化;建立原始型的民俗村,防止过度商业化;落实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等方式保护乡村旅游文化。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强调增强城市宜居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故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将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教育投资力度,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在景点开发建设时就要考虑生态可持续;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形成交叉互补,而不单单被同化;或者创新方式方法,如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方面;最后,应加强售后服务,如注重游客投诉,相应作出改变。

四、结论

1.开发模式。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应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城镇化发展,做精品旅游。

2.资源取舍。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适度取舍,在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节约利用,可持续发展。开发过程中要“趋利避害”,创新开发理念,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建设协调适应发展。

3.文化发掘。深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乡村旅游文化研究创新为乡村城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4.开发力度。乡村旅游资源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新态产业,但要适度开发,有远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持久开发。

[1]Romero,P.A.The rural tourism in Galicia[J].Revista Galega deEconomia,2003,(2).

[2]Winston Moore,PeterWhitehall.The Tourism Area Lifecycle And Regime Switching Model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

[3]蒙睿,刘嘉纬,杨春字.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4).

[4]文伟.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6,(6).

[5]张媛.乡村旅游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3,(4).

[6]曾天雄,罗海云.论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的相互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7]王林,喻考鹏.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旅游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

[8]笪玲.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

[9]robot.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J/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31/ 13947438_0.shtm l.2015_8_31.

[10]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

[责任编辑:邵猷芬]

魏伟新(1982—),男,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旅游文化;盛婕(1993—),女,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2016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生。(江西九江332005)

该论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江西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JC1414)

猜你喜欢

城镇化资源旅游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旅游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