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监督是一剂良药
2016-11-26杨治钊
■杨治钊
党内监督是一剂良药
■杨治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这一重要论述,虽简短朴实,却言近旨远,阐明了党内监督之基本道理:是保证全体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之举措,亦是保护党员干部忠诚干净之良药。
唐朝开明皇帝李世民,敢于开言纳谏,常把魏征比成镜子,听取并采纳建议200余条,成就了贞观盛世之状。当魏征去世之时,太宗失声痛哭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此乃肺腑之语。太宗认为,监督不是“挑我的刺”,而是“批评性”的自我保护,让其在治国理政中,或避免自身祸害,或免遭人为灾难。换句话说,把监督当成一种保护行为,就能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与身心。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状况日新月异,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决策失误风险愈来愈高,各种社会诱惑越来越多,更应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借助群众力量监督,才能杜绝魄荡魂摇,使决策更加科学、决策执行更加有力。虽然接受监督,集思广益听意见,纠正错误想对策,受到限制多一些,自由度少一些,舒适度差一些,但是仁言利博,不费之惠,有利无害,大有裨益。可防“病”上身,有利于个人成长进步,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内监督认识不够深刻。以前吃点喝点、送点收点、过得舒服点,想干啥就干啥,根本不算回事儿。而现在呢?处处受到掣肘,干事皆碰“聚光灯”,随处可触“高压线”。前后对比,反差强烈,少数人为此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这是为啥呢?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把上级监督视为不信任,把同级监督看成过不去,把下级监督当作不尊重。
俗话说:“火车脱轨会翻车,风筝断线会坠地。”一些党内腐败分子,即使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包括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高级干部,在失去强有力监督的条件之下,也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严重违纪违法,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监督是党组织对自己的爱护,接受监督是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邓小平曾经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此语揭示监督之真谛,既要大胆工作,又要接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党员干部只有习惯在监督之中干事,学会在约束中创业,才能摆脱名利金钱地位的约束,赢得人民群众的赞美。
党内监督是一剂良药,良药虽苦但利于病。因此,党员干部首先应该适应监督。要加强从政为官之修养,使胸怀变得宽广一些、境界提升一点。要带头遵守政治生活制度,主动参加党内教育活动。要支持和配合巡视监督,接受询问和质询,真诚面对谈话和诫勉,认真开展述职述廉。要通过监督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纠正错误,不断完善自己,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惟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