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卫风·氓》中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弃妇诗经婚姻

罗 妮

《诗经·卫风·氓》中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罗妮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给我们展示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使我们了解先秦风貌的窗。《诗经·卫风·氓》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给我们展示了先秦时期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直到婚姻失败的全过程,一直都被认为是一首弃妇诗。本文以《诗经·卫风·氓》为研究重点,分析其诗篇中的人物形象,力图探讨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

《诗经》 女性 婚姻

一、《诗经》的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文化肇始于先秦文学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前秦文学这片古朴而多姿的画卷之中,《诗经》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它给我们一代代的中国人展示了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期,在中国文化的幼年阶段,我们远古的先民在中华大地黄河流域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唱响的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诗经》成书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页之间,它是先秦时代最淳朴自然生活的展示,孔子亦在教育的他的儿子时,建议多读《诗》多识花鸟鱼虫之名。其实通读《诗经》,不仅仅是了解远古初民生活场景的一个途径,亦是我们古今对话的窗口。在阅读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先民的思想是如此的纯洁天真,“思无邪”再最贴切的比喻,同时在诗句中传达出来最质朴的人类的情感也是跨越千年令我们心灵激荡的感同身受。

二、《诗经·氓》中的人物形象

在《诗经》众多的题材中,常常分为农事诗、讽刺诗、祭祀诗、弃妇诗等几类,在这些诗篇中弃妇诗是最引人关注的诗篇之一,其中《国风·卫风·氓》更是其中值得回味的名篇。《氓》被划归为弃妇诗本身就在学界引起来极大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弃妇诗,它有别于《诗经·邶风·谷风》这样的标准的弃妇诗。《谷风》开篇便是“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展示了一个悲戚的妇女形象。《氓》与之差异很大,它从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开始写起,首先将画面对准男主人公“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他憨憨地笑着抱着布来和女子换丝。当然他并非只是“抱布贸丝”实则“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幅画面放之古今全是十分灵动的画面。面对这个求爱的男子,女主人公是欢乐的并乐于接受的,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而且与男子定下了婚约,这样的情感就是我们现代常说的自由恋爱。《氓》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见,彼此有好感的情景,女子爽朗、热情、纯真的形象通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跃然纸上。在诗中婚前的两人是快乐的,但是问题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婚后逐渐显示出来了,根源即为男女主人公生活背景的差异。氓之所以为“氓”是他的职业的最好解释,《说文解字》解释“氓,边民也。”何为边民?即王化不到之地,指的是他居住的地方遥远,而氓的职业是“抱布贸丝”的小商业者,这与女主人公的农业生活是有极大的反差的。氓居无定所,各地游走去贸丝,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立身之本,亦为他养家糊口的手段,这样的职业特质最大的特点便是不稳定性。与之相反,送子涉淇的女主人显然与这样的生活是不同的,她是“王风所化”之地的女子,她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氓为了结婚与她生气时,女子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显然,女子生活在一个需要媒妁之言才能结婚的地方,没有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女子才会“愆期”并告诉氓没有在约定的时间结婚的原因就是“子无良媒”。当婚后面对家庭时,女子也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操持所有家务,这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的女子也就是传统中国女性的展现:忠于家庭,一切为了家庭。

三、《诗经·氓》中体现的现代女性思维意识

《诗经·氓》中的这个女子显然又不仅仅停留在任劳任怨的角色里,她面对婚姻出现的问题有了反思,她有现代女性的思维,她认为“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不能依附于男子不能为爱沉沦,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她对于她自己的丈夫也产生了她的看法:“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表明在婚姻关系中,女子仍处在被动中,男子的态度决定了婚姻的走向,“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是最真实的女子内心写照。她抱怨自己生活的单一“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伤心于丈夫对自己“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后思来想去,想明白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女主人公从婚前的欢愉到婚后的无奈与无助,到最后的觉醒,都是一个身处婚姻生活中的古今女子相同的境遇。在《诗经·氓》中男子与女子的一见钟情与现代不无二致;女子感怀与自身容颜不再在桑林间而唱出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与现代女性的爱美之心也完全相同;当婚姻出现危机时,女子的诉苦与现代生活中的“怨妇”也确实相同;当最终想明白女性独立才是最佳出路时的觉醒,也与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决绝是一样的。在现代诗歌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典朦胧诗《致橡树》唱出的现代女性的心声与三千年多前的《诗经》中的这个女子竟然跨越时空的相似。我们不难看到,《诗经·氓》中这个在桑林之间唱出自己爱情故事的古代女子将自己的爱情理念教给了后世的现代女性,一代代的女子都在自己的爱情婚姻故事里找到了最好的心里位置。

[1]周振甫.诗经译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

罗妮(1980-),女,文学硕士,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弃妇诗经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诗经》“弃妇诗”研究综述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古今弃妇形象的转变及妇女地位的反思
张幼仪:打造商界传奇的徐志摩弃妇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