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龄化进程中公共设施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与城市发展——以武汉为例

2016-11-26朱斐斐赵君平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城市发展人性化

朱斐斐 赵君平



浅析老龄化进程中公共设施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与城市发展——以武汉为例

朱斐斐赵君平

【摘 要】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来看,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地理空间中的社会的、经济的综合体。当城市从迅速扩张向稳定发展期前进时城市建设就不再仅是量的概念,更是质的提高。而质就体现在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中,公共设施建设是否齐全,是否有着无障碍人性化的设计都将影响整个城市的运作及形象。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关键词】公共设施 人性化 城市发展

在目前国内外把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实际运用于现实做的比较好的是德国,在亚洲有日本。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法规。我国最早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1985年3月。近年来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都比较好。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起步晚、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有着显著成绩。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建筑,程度不同地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我国的部分城市还相继建设了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都有一定影响。

对于武汉来说,城市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及地铁施工遍布江城,这就要求有好的配套设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特别是由于武汉正处于老龄化进程中,这更要让我们的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建设更加的优化和人性化,以此推动大武汉的发展和城市宜居环境的提升。

武汉是一个有着全市常住人口897万人。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2012年,平均每6个武汉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有统计显示,到2015年,武汉老龄人口达160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提高至18.39%。这使得武汉空巢老人显著增多。目前,青山区人口老化程度最高,老龄人口占比高达20.12%。这一切均说明武汉市老龄化进程中公共设施的无障碍人性化设施的设计有着迫切的需求和现实意义,这也和城市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公共设施的沿革回溯,我们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城市发展的脉络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考察这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来判断城市的发展繁荣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共设施往往较之城市发展是匮乏的,总是跟随者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风格。

对于武汉来说,有一种说法就是这里是一个具有码头文化的城市。码头的功能是什么?是集散与流通。是人的集散与流通,物的集散与流通,信息的集散与流通,风俗的集散与流通。所谓“来如行云,去如流水”,坐而能知天下事,一日看尽五洲花。因此,我们到现在还可以看见保留至今的武汉码头的公共设施和一些交通设施。而这些都是公共设施所能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脉络。

二、人、公共设施、城市发展,三者是相关联的

对于公共设施设计而言,设计的对象是产品,及各种公共设施。而产品的服务对象、使用对象则是人。因此,人既是城市环境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使用者。是上游的制造商也是终端的消费者。由于城市公共设施属于城市人们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因此,不论男、女、老、少在内的大多数人们,都具有 “众性”的设计导向。公共设施的设计要处理好城市环境、人、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公共设施起到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作用,同时也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公共设施的设计既应考虑胖瘦、轻重不同的人使用,还应兼顾人们从不同行为情况中转换到现有设施时动作状态。或者说不光要注重大多数人的感受,更要注重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的使用感受,特别是在老龄化人口急速增加的当前。

一个城市只有关注民生,关注老年人生活,才能在精神层面上更加富足,使社会民众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多于三分之一的城市家庭都属于空巢类型,即家里只有一个老年人或者一对无儿女陪伴的老年夫妇。这种空巢家庭的比率高达70%。

再从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来看,武汉市由于近年的城市建设,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康健,进行人际交往、从事部分劳作,以及早上晨练、晚饭后散步、结伴购物、外出旅行等已经成为广大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武汉市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老龄化公共设施建设,以保障老年群体的社会活动。

由此可见,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创造者,一直是向前推动着时代发展的。同时,公共设施辅助人们的生活,从另一个侧面体现着城市的发展。三者相互联系和促进。

三、公共设施中的文化因素是构成城市特征的一张名片

首先,每个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必将反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及设计建设观念;其次,区域文化的影响力是可以同化民众的行为方式的;其三,公共设施作为链接区域文化和设计表现的载体,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反映。

从武汉市的地铁公共设施来看,不同的每种色彩将代表一条线路,方便市民识别。九条市域地铁线U1-U9,分别为:地铁蓝、梅花红、归元金、芳草绿、扬子蓝、鹦鹉绿、青铜色、云苔紫、东湖蓝;三条地铁快线E1-E3,分别为云鹤黄、凤凰橙和古琴褐。这些都是武汉的城市景点和文化的反映。同时,由于站点的不同,其装饰风格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从侧面反映了该站点的文化及地区特点。

武汉在地铁的建设中不足的是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不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拖行李箱的人们出行均不方便。要么没有坡道设计,要么电梯和楼梯的转换不合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武汉公共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对老龄人口的出行没有做出合理的设施建设,不够关注老年人对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的需求。

四、公共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让人们有归属感

公共设施设计的是否能体现人性化,最能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它不仅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身心放松的公共设施,更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场所,它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无障碍设施是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参加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

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在公共设施中停留的时间。一个设计人性化的设施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反之,人们是不会乐意长时间逗留的。而让人们有好的体验感是让人们产生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因此,公共设施的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发展中是重要的,它可以促进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和谐城市的发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障人士的增加,人们对无障碍设施的建立更加迫切,关爱弱势群体,建立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目标。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武汉在老龄化进程的公共设施建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面对新的人口结构变化,面对如此的武汉速度,做好了就更加能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内涵,与城市性格相融合。

参考文献:

[1][丹]盖尔.人性化的城市[M].欧阳,徐哲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G180。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城市发展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政府在农村公共设施协同治理中的角色探析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