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动力的理想类型
2016-11-26邢菊
邢 菊
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动力的理想类型
邢 菊
【摘 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之一,会受到社会的发展的影响而展现出不同的变化。笔者认为,促使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变迁的理想动力类型包括了内驱动力、外引动力和承动力三种,本文将简单分析这三种理想驱动力。
【关键词】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 变迁动力 理想类型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内驱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各项要素组成,要素之间互相关联,相互牵制,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整体结构的变化。换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要素由于受到内力和外力的影响,会发生断裂、变异等,由此导致整体性的结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打压,其物质要素和组织要素等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民族体育活动无法正常举行,最后导致相关要素的变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萧条。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各项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体育的物质、组织等要素逐渐得到恢复。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文化都必然存在学习,文化学习过程实际就是文化对自身内容增加或是删除的过程。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外引动力
(一)政治力量和社会因素
政府或是国家为实现政府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往往会通过文化网络、庙会组织、大众形象资源等渠道深入下层社会,对文化的形成和变迁产生重要影响。这种运用政治力量干预传统文化的行为在近代尤为明显。比如,清朝末年,清政府就曾动用政府权力对一些落后的村落进行改革,包括了对传统服饰、居住习惯等方面的改革,并加强了儒家文化对其的渗透。新中国成立之后,需要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跳出宗教祭祀的范畴,不断融入现代化的元素。20世纪八十年代后,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政府部门便加强了对其的干预和保护,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结构的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受到其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政治、文化、人口等方面。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的转型升级,农村人口快速流向城市,这种人口的流动一方面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基被动摇,导致其出现断裂,为文化的变迁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却又为农村带去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变异,为促使其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三)外来文化的入侵
外来文化的定义会受到地域性、群体性等的限制,其概念具有相对性,具体指的是出了本族群、本地域、本群体意外的文化。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大多生存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其传播也限制于临近的村落之间,发展较为缓慢,加上文化本身所带有的排他性特性,使得文化的传播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快速流动,外界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愈加明显。面对如此情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得不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确保其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承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无论是内驱动力和外引力引起的文化变迁都是由人的行为来承载和传达的。所谓的“承动力”强调的就是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人的行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文化是人实践的产物,一旦形成就具备了群体性。民族体育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种固存于主体思维、心理中的内在存在,主体在有意或是无意的状态下一代又一代的对文化进实践性的演示和传承。这种传承的过程中,主体的事件活动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行动受到束缚,因此主体也会采取一定手段,推进实现文化的创新,以超越原有的文化模式。
民族体育文化是人实践的产物,同样具有群体性特征,主体与主体之间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沿袭技术是一种不假思索的行动,这种不假思索导致民族文化的变迁动力弱化甚至是消失,因此作为文化主体,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应融入思考,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添砖加瓦。文化学研究表明,文化反思具体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是对文化危机的原因等进行思考,探究其本质和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是提出应对文化危机的策略,帮助文化走出发展瓶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亦是如此,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某些部分会变得不合时宜,这种不合时宜被人们发现,就能够促使人们反思其中的缘由,进而促使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动力的来源于文化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文化的变迁并不取决于其中某一个因素,而是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晶伟.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02).
[2]洪艳玲,施吉良,单华.试论生态文化变迁对云南澜沧拉祜族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12).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邢菊(1959-),女,江苏海门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与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