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土家学的学科建构问题
——兼与周兴茂、陈心林二先生商榷

2016-11-26黄金王希辉

社会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学科

文/黄金 王希辉

也谈土家学的学科建构问题
——兼与周兴茂、陈心林二先生商榷

文/黄金 王希辉

2010年初,重庆邮电大学周兴茂教授在《西华大学学报》发表《关于土家学学科建构的几个问题》一文,就土家学学科的提出、构建土家学学科的时机、土家学的逻辑起点、定义和学科定位、初步构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随后,湖北民族学院陈心林博士发表《关于构建土家学的管见》对土家学学科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学科内涵与体系及学科未来发展等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引起了学术争鸣。周兴茂教授随即回应了陈心林博士,就“土家学”的提出、学科构建时机、“土家学”结构和“土家学”是“冷”还是“热”等问题进行对话,将关于“土家学”的学术讨论引向深入。本文拟就土家学相关问题与周、陈二先生商榷,为学科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于“土家学”起点的问题

笔者在仔细查阅和研读各位前辈论著后发现,在关于“土家学”起点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土家语鉴定说,主要以张正明先生为代表。1999年,张正明先生在《碎语零思论土家——土家学的回顾与展望》中明确提出,“土家学,从诞生之年算起,连头带尾,有半个世纪了”,“土家学的起点在1950年的10月,即罗常培为田心桃所讲的土家话做系属鉴定之时”。他指出,中央访问团在湘西地区所做的土家族调查资料,“一如坠绪和逸响”,而“不能成为土家学的起点”。可见,张正明先生是明确把罗常培对田心桃老人的土家语进行的鉴别作为“土家学”的起点。第二种:张正明先生说,主要以陈心林博士为代表。陈心林在《关于构建土家学的管见》中提出,张正明先生“发表了一篇精干的短文”,明确提出了“土家学”的概念。他还认为,张正明先生提出“土家学”是“首次提出,其学术价值自是不言而明”,“是前辈学者兴之所至,点到为止”,但“并没有对‘土家学’概念作进一步的界定和阐发”。第三种:集体观点说,主要以周兴茂教授为代表。周兴茂教授提出,建构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的“土家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土家族研究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他以亲自参与创办的《土家学刊》(现《土家族研究》)的发刊辞为论据:“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研究(土家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量专论和专著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土家族历史和现状的所有方面,这就为建立土家学的构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指出,土家学“到底是哪个人最先提出来的,恐怕现在也难以说清楚了”,只能“算成是当时湖北民族学院搞土家族研究的一批人集体提出来的”,因为“《土家学刊》的刊名也是大家讨论的结果,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并强调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周兴茂教授后来也修订了他的观点。第四种:贵州说,主要以贵州学者为代表。改革开放以后,为推动土家族研究深入发展,贵族省铜仁民委副主任田宏鹄和贵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陈国安联合提出成立“贵州省土家族研究学会”建议。随后,贵州省铜仁民委先后召开部分县市民委负责人会议和筹备工作会议,并成立“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筹备小组”。在这些学者的推动下,1990年8月23日贵州省社科联以省社科字(1990)6号文件批复:“同意成立贵州省土家学会。”随后,1991 年4月24-26日,“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贵州铜仁召开,选举产生学会领导班子,通过《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章程》。至此,“全国首个土家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了”。

可以认为,上述四种关于“土家学”起点的讨论都有鲜明的论点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值得土家族研究学界高度重视。但是,笔者认为,土家学学科的出现,有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数代土家族科研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多年调查与研究、积累、提炼和升华的结果,是一项集体劳动和智慧汇集的结晶。可以认为,罗常培先生的土家语系属鉴别仅仅是一种“自在”行为,只有当成立土家族研究中心、创办《土家学刊》、出版16本《土家族研究丛书》、汇集一大帮土家族研究学者、培养一批后继研究人才等标志性成果出现时,土家学才初具雏形,土家族研究也基本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转换。2004年,周兴茂公开出版国内第一部以“土家学”命名的《土家学概论》一书,推动了土家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土家学”的学科体系

(一)“土家学”的内涵界定

在周兴茂看来,对土家学作一个完整准确的表述,“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他提出:“土家学是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家族的历史渊源、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文化及其共同心理素质、习俗以及当代发展规律的一门中国民族学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陈心林提出,土家学是对土家族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独立学科,综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土家族及土家族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促进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上述两个界定分别代表了出生于不同年代和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对土家学学科观念的认识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土家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土家族社会与文化,只是上述两个界定各有侧重而已。笔者认为,土家学是一门以土家族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民族学分支学科,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生态、民俗等内容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二)土家学的研究方法

基于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土家学还应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第一,口述史研究方法。作为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弱势民族,土家族需借助此口述史学的方法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禁忌等“口述史料”中来“复原”或“重构”土家族社会与文化发展史。第二,考古学研究方法。基于历史文献的缺乏,土家学要借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从“地下”发掘可靠史料,以弥补史志的记载不足。第三,比较研究法。土家族多聚于武陵山区,位于祖国东西结合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交界地带,也是东南西北的交通要道,比较研究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还要借助现代传媒和多媒体技术。

(三)土家学的学科体系

笔者认为,作为独立分支学科,土家学学科内容丰富,体系繁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土家学基本理论与思想研究。主要包括土家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核心概念等,以及土家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第二,土家族史与学术史研究。主要涉及土家族的族源、人口分布与迁徙、历史发展以及土家族通史、学术发展史等等。第三,土家族哲学与宗教研究。主要包括土家族哲学与伦理道德、图腾崇拜、制度化宗教、民间信仰等问题。第四,土家族政治与军事研究。主要包括土家族宗族制度与习俗、抗倭抗日斗争、土司问题、土家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精神、土家族及其先民与历代中央政府和周边民族关系研究等等。第五,土家族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主要涉及土家族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文化开发与乡村旅游、民族品牌与特色村寨建设、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小城镇建设与扶贫开发、人力资源等等内容。第六,土家族语言与文学艺术研究。主要包括土家语的整理、挖掘和传承、土家族文学、音乐、舞蹈和审美文化等内容。第七,土家族社会文化与习俗研究。主要探讨土家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建筑文化、交通习俗、婚嫁习俗、民族习惯法、民族教育、民间禁忌等等。第八,土家族民族医药与民族体育研究。主要涉及土家族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土家族传统体育等。此外,土家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社会制度与社治理、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土家族共同体建设等也是土家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土家学”的发展问题

土家学要坚持“为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以族为本”的基本方针,兼顾国际、国家和地方社会的三维视野,切实地推动学科的健康、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建好一支队伍。一方面,土家族科研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同时还要“踏踏实实搞调查,老老实实做田野”,全面提高土家学研究的水平和档次;另一方面,要做好土家学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搞好两翼建设。在土家学的未来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土家学基础理论研究,而且还要做好应用研究,切实为社会服务。第三,推介三类成果。推介出一批具有科学范式的学术著作、拥有新观点和新材料的高水平论文和服务决策的第一手调查报告。第四,搭建四个平台。首先,组建一个具有中国话语、民族特色、区域优势和多省(市)联动的“中国土家学会”;其次,办好一个服务学术、培养新人、服务学科的专门型土家族研究学术刊物;再次,建设一个具有武陵特色、专业性强、高水平的“中国土家族博物馆”;最后,打造一个推介土家族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土家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中国土家学网”。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摘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土家族情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超学科”来啦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