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如何演绎中国民歌》
——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
2016-11-25欧阳琳刘慧婷
欧阳琳 刘慧婷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钢琴如何演绎中国民歌》
——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
欧阳琳 刘慧婷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运用钢琴来演绎的中国民歌,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同时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也充分的展现出了我国民族音乐当中的音乐意蕴。运用钢琴来演绎中国民歌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还要求演奏者体会到民族音乐当中的深刻民族文化内涵,在演绎中创新,通过演绎方式的创新使我国的民族音乐与钢琴演奏方式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钢琴在民族音乐演绎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彰显出我国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探究钢琴演绎中国民歌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运用钢琴演奏民族音乐时所展现出的民族音乐魅力。
钢琴;中国民歌;《刘三姐主题幻想曲》
前言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音乐文化传统,也蕴含着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通过钢琴的演绎能够更好的表达出我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意蕴。然而在实际的钢琴学习中,会发现许多学习者对于运用钢琴来表达民族音乐中的音乐意蕴和文化内涵是表现出畏惧与茫然的情绪,这往往是由于学习者执着于学习外国钢琴音乐作品所导致的。而在钢琴的学习中和演奏中如何能更好的展现出民族音乐本身的魅力,如何更好的驾驭和利用钢琴来凸显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精神是需要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
一、钢琴在演绎中国民歌时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一)思想情感层面
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首先就体现在思想情感层面。例如《刘三姐主题幻想曲》,这是一首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音乐作品,其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情感和民族思想情感。该曲目的创作背景是广西的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之上作者不仅赋予了该音乐作品丰富的音乐内涵,同时也在作品中展现出广西人民的民族思想情感[1]。除了这首音乐作品之外,中国大部分的民族音乐钢琴作品,其创作源泉都是中国的本民族文化,因此在音乐作品中不仅体现了地域性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寄托了当地人民深刻的思想情感。《刘三姐主题幻想曲》这首音乐作品是植根于广西人民生活的土壤上,其中结合了广西人民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广西人民深刻的历史情感,不仅是情感的寄托,同时也体现着广西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大部分的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不仅体现着人们的丰富情感,同时还准确的表达着我国本民族音乐中的音乐内涵以及音乐的真谛。
(二)音乐素材层面
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音乐素材层面上。大多数的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素材来源都是本民族的风土民情或者民族文化活动等,在创作上通常会与中国传统的民歌或者民族乐器等进行结合,在音乐作品中体现处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意蕴。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该作品中的音乐素材就来源于广西省的著名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其中深刻的蕴含着我国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着强烈的广西地域风格,在音调方面也充分的结合了广西民歌的音调特点,这首音乐作品中不仅体现着广西人民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还展现出广西人民的机智幽默,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本身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2]。该首音乐作品的开头就利用了铜管乐号角等来烘托出绵长的旋律,展现出广西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广西地域特征中的依山傍水,同时也体现出广西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的形象;该音乐作品中的主体片段中应用的旋律配合伴奏的主调创作手法,主要通过上行的五声音阶来进行铺垫,进而引出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当中的主题旋律,向听众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仿佛刘三姐从远处边唱歌边划船,缓缓而至[3]。
(三)音乐曲式层面
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当中主要应用了具有民族有特色的曲式结构、和声以及旋律和音色等,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创作方法,能够更加鲜明、突出的表达出民族音乐的情感,深刻的展现出民族音乐文化当中的文化精神。具体表现为:无序、有序、无序组合的曲式结构,非常生动的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独特美学思想;在曲式旋律中通常会应用宫、商、角、徽、羽物种民族旋律曲调来突出的展现中国传统音乐思想中的和谐思想,进而体现出音乐作品中的独特的音乐旋律。利用非三度叠置的和声来模拟传统民族乐器当中琵琶的实在,古筝的高亮,箫的淡雅、古琴的虚无,同时与笛子的快吐以及扬琴的击弦等相互配合来表现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当中比较突出的展现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在曲式结构当中运用了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当中的音乐旋律,通过将这首歌曲中的旋律作为音乐作品的主调,通过散板的自由表现不仅体现出比较宽松的审美风格,同时在此基础上又突出了律动的节奏,具有强烈的欢愉效果,两者之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而《刘三姐主题幻想曲》当中的音乐旋律是典型的民族徽调式,具有蜿蜒起伏的特征,鲜明的表现出我国南方地区的音乐作品中委婉秀丽的音乐特征;在该首音乐作品当中还大量的应用了非三度叠置和旋,同时还模拟了古筝当中的行云流水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模拟了琵琶音色的迂回、笛子音色的悠扬、锣鼓欢腾,这样的音乐创作手法惟妙惟肖,非常鲜明的展现出了我国广西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以及地域特征。
二、运用钢琴演绎中国民歌时所展现出的作品魅力
(一)旋律层面
音乐作品中的灵魂就是旋律,旋律能形象的表达出音乐形象当中的本质。而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民族性的旋律源自于当地,民族的生活,通常是对当地民族音乐素材的移植或者是加工改
编等,民族性的音乐旋律体现了民族的风土人情,是民族地区人们丰富情感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民族性的音乐旋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音乐感染力。因此当演奏者在演奏民族音乐作品之前,首先就应该针对该音乐作品中的地域性特色、民族音乐旋律以及民族的方言韵律等进行细致的分析[4]。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通常会用五声调式的单声部作为音乐作品创作中的的思维,经常利用旋律加花、合尾以及鱼咬尾等创作手法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还会大量的应用具有装饰性特征的变音,通过巧妙的运用这些音乐元素,使得整首钢琴音乐作品充满中国民族特色。在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时应特别注意对每个乐句的划分,对乐句轻重缓急的判断,同时应该合理的增强音乐作品当中比较细腻委婉的语气,为音乐作品中增添浓郁的中国民族韵律。例如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其主题旋律就是由合尾部分的两句民族五声徽调所组成,旋律的进行中以大二和小三度的蜿蜒为主体,因此当演奏者在演奏该音乐作品时应该特别注重在演唱模仿当中的在分解皮琵琶音伴奏的基础上凸显出音乐旋律当中的悠扬和甜美[5]。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着作品中的歌词对音乐作品进行逐段,逐句的理解,注意各个句子之间的连接以及句子的轻重缓急,展现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旋律特征。
(二)节奏层面
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节奏有着特殊的作用,能够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以及动率等起到良好德尔结构支撑的作用。而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当中的民族性旋律主要是源自于民族的本土生活,因此该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也会具有非常鲜明的、非常突出的民族性的特征。例如运用大二并叠加小三度的和旋,这样的锣鼓节奏就能够体现出热闹欢腾,可以用于气氛烘托的表达当中[6];而空五度交替实施的芦笙节奏又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彰显出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独特个性与魅力。除此之外,利用散节拍能够起到自由和随意的效果,这种自由与随意的音乐风格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主要特征之一,非常接近和类似于均分节拍中的律动,但并没有西方音乐作品当中节奏鲜明、强弱均匀分布的特征,在作品中应用这种类似于橡皮筋似的自由节拍也能够更好的赋予演奏者更大的发挥空间和音乐表现的空间,在音乐作品中这种松散的节拍也能与其他段落中比较规整的节拍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增强了作品中的活泼型与自由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会更强[7],例如《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就运用了这样的节奏表现,体现出了民族性的旋律特征。
(三)音色层面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在演奏时能够达到民族乐团的整体演奏效果,因而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借鉴民族乐队当中的音色以及其独特的演奏方式来表现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更好的体现出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八度与和旋类型的旋律能够有效的模仿出民族乐队中的齐奏特征,通过旋律来模仿出拉弦独奏乐器当中的比较激情的主奏旋律,而通过比较欢腾热闹的和旋伴奏又能够很好的模仿出打击乐当中的律动的支撑效果,还可以利用犹如笛子般清脆爽朗的装饰性单音或者颤音以及利用芦笙能够达到的空旷持久的平行四度和平行五度的模拟性的演绎[8]。例如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当中唱山歌和赶歌墟两个段落当中的连接处演奏者通过右手快速的弹奏十六分音符能够很好的模仿出笛子清脆的效果,而通过指尖十分灵敏的触摸键盘并提升弹奏的速度达到清脆的颗粒感效果,体现出乐曲中的清晰性特征来表现乐曲中欢快的气氛和流畅的意境;用左手来模仿出芦笙的空旷持续性的效果,通过指尖接触键盘面积的增大来达到此效果,表现出乐曲中和缓的意境。
(四)和声层面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当中通常会以线性的旋律或者主调的思维为基础,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区别于西方音乐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中国的民族音乐和声方面更加强调和声当中的色彩,而并不突出和声的主要功能性特征。在音乐作品中和声通常视为音乐旋律而服务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加和突出民族音乐中的民族性特色通常会应用空五度、四五度和声以及非三度叠置等来增加效果。中国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性的和声常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表现:四五度和声与非三度叠置的和旋以及固定音型等相结合[9]。而在音乐作品中运用的锣鼓型的和旋能够更鲜明的体现出民族音乐中的特色,通常在烘托热闹气氛、欢腾场面的时候会运用到该表现手法;四五度和声的平行进行能够营造出民族乐器当中笙的效果,能够达到空旷、和谐、欢庆的音乐美感。例如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的山歌片段当中利用了两个空五度的双音持续交替来突出和声的色彩,并营造出和旋的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和声特征。
(五)民族性的整体布局层面
音乐作品的演通常会从局部进行入手,而整个音乐则会从整体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中国的传统音乐作品结构中会以散、慢、中、快、散的形式存在,通常会运用多段连缀的原则,使音乐作品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结构,并推动其向前发展。中国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要想很好的把握住节奏当中的整体性布局,首先要实现局部段落的精细化以及精炼,还要进行反复的推敲,而在音乐作品的全局把握当中要把握好各个段落之间的连接性,达到一气呵成的整体性音乐美感。因此在民族性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当中应该使演奏者做到心中有中心,还要有层次,在此基础上对整首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性的布局和处理。《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首先由散板进行开头,过渡到缓慢的曲调上,再过渡到行板段落上。通过应用一个比较活泼欢快的段落来过渡到赶歌墟段落中,最后在回归到散板中进行乐曲结束。在演奏中需要特别注意从全局上把握各个部分中音量、音色和情感的变化,注重散板中的留白意境,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钢琴演绎民族歌曲中的创新
伟大的音乐艺术家不仅要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革新,中国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在创作中不仅要合理的继承我国民族音乐当中的精华,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中国的钢琴音乐作曲家通常都会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推陈出新,一方面保留了民族音乐当中的音调和调式和声等,同时也在不断的追求者民族音乐的创新,运用现代音乐的技法来追寻民族音乐当中的神韵。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实现了钢琴演绎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中的创新以及音响上的创新两个方面。
(一)创作手法上的创新
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创作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频繁的变换音乐的节拍,将低音流动进行固定,以及旋律流动当中的寄走性重音错位等;将西方对比式的复调假发同民族支声当中的复调与、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多调转换等。例如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就应用了传统音乐与现代激发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作品当中展现出比较娴熟的音调的转换手法,在近关系转调以及远关系转调当中都实现了巧妙的衔接,使整首音乐作品更加饱满、丰富和细腻。例如在赶圩歌和春江水这两个段落之间作者进行了有准备新的转调,通过应用半音变化的转调模式,使整个曲调一气呵成,达到
连绵不绝的效果。
(二)音响上的创新
钢琴音乐作品当中通常能都具有宽广的音乐以及丰富多变的音色,是多声部的音乐。而中国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通常会将单身不旋律演化成具有饱满丰富效果的交响音效果;例如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通过利用和弦长音来达到交响乐队中的号角一般的效果,而在结尾的段落中用八度以及低音来展现出高昂激扬的音乐效果,使整个乐曲仿佛始终伴随着交响乐的恢弘气势,律动效果十分显著。
四、结论
中国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性特征,体现着民族情怀,体现着民族区域中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不仅能激发钢琴演奏者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激发演奏者强烈的演奏热情。音乐作品《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中紧密的围绕着我国著名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中的主题旋律,该音乐作品中以我国民族本土的音乐内容为基础,并结合了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丰富立体的展现出了我国广西地区的民俗画面,该音乐作品中不仅具有钢琴音乐作品的现代性音乐气息,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钢琴演奏中驾驭好作品风格才能更好的凸显出作品中的民族音乐风格,只有在充分理解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研习和演绎。
[1]陈桦.浅析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创作特色[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03(05):57-60.
[2]樊禾心.根据中国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一) [J].钢琴艺术,2013,02(01):37-39.
[3]林冬.广西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03):150-153.
[4]杨春.论中国民歌钢琴伴奏的特点[J].音乐时空,2013,09(09):77-78.
[5]邹彦卓.中国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探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5(03):178-184.
[6]张凯.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二重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02):140-146.
[7]邹彦卓.对改革开放后民歌改编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8(04):288-292.
[8]周为民.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07,07(02):116-121.
[9]金慧.中国钢琴音乐民歌化写作的百年历程——兼谈钢琴组曲《炎黄风情》的艺术特色[J].钢琴艺术,2014,03(06):40-43.
谱例3:
谱例4:
作者如此在意此作品给听众以一气呵成的感觉,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希望作品能够给听众以“瞬间”的感觉:这个瞬间不是时间层面上的瞬间,而是给人以瞬间的感觉——不能有丝毫的拖沓与停滞,以丰富的变化和精彩的音乐牢牢将听众抓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使听众浑然忘记时间的概念,以此达到瞬间的效果。
对于此曲“瞬间”的理解,笔者更倾向于理解成“乐兴之时”,即乐曲中近10分钟的内容多为作者某一瞬间脑海中同时浮现的各种画面,那么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就尤其需要注意将不同段落的不同趣味诠释出来,这样才能使听众听的不乏味,也使我们的演奏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
整个作品在创作的时候,不但在乐曲内部各个细节体现出“瞬间”的意境以及万花筒般的画面效果,更在整体上一气呵成。那么我们在演奏到时候也就要尤其体现出这一点。
在演奏整首作品的时候,演奏者几乎没有任何思考以及喘息的余地,这对演奏者的体力以及背谱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练习的时候需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其一,要对作品的结构有清醒的认识。这首作品的结构图我在前面已经有了明确的展示。同时我们也要对此作品的各个细节有明确的认识。每一个变奏是如何发展而来,与前面有些什么不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二,在练习的时候,要多慢练,分声部练。这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论调,但确实是最有效果的练琴方法之一。慢练,是为了让自己的脑袋在练琴的时候有能力控制身体其他器官一起来对乐曲进行记忆,而分声部练,不但是手要分声部练习,耳朵同样也需要分声部练习,那么这也就需要慢练为耳朵提供分声部练习的可能性。由此可以看到,慢练和分声部练绝对不是完全脱离、各不相干的两个步骤,而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需要同时进行的两个练习时的要点。
其三,虽然说在演奏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气呵成的整体效果,但是为了在演奏时候能够更有把握,我们必须将重难点部分拿出来单独练习。《京剧瞬间》整首作品对钢琴演奏的各个方面的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激越刚猛的“长篇幅的快速跑动”“连续和弦演奏”“遍布整个键盘的大跳”,还是对手指控制力以及耳朵辨别能力极高的“各种音色的控制”“各种不同弱奏的区别”,都在此乐曲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需要下大工夫将这些片段拿出来单独练习,同时还需要在学习其他作品的时候夯实基础,减轻学习、演奏此曲的硬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