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教育实践中的古典诗词鉴赏

2016-11-25袁耀辉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古典人文精神人文

袁耀辉 禹 平

人文教育实践中的古典诗词鉴赏

袁耀辉 禹 平

普通高等教育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同时需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元素,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有其内在必然性。人文教育渗透策略上体现在发掘、体验和评价三个方面。

诗词鉴赏;人文教育;渗透策略

教育改革的推进使高等教育实现快速的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突出专业性,与教育紧密联系的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都把成为具有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科学素养重视的同时弱化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要在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做到求真、求善、求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高校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古典诗词鉴赏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促进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课程,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主阵地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陈鼓应、赵建伟注释《周易今译今释》,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12页。《辞海》将“人文”指称“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794页。。在西方,“人文”主要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93页。。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文思想有着不同的存在基础,但其本质却旨在教育培养人并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将“素养”定义为“平日的修养”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240页。。何为“修养”,一是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466页。。

目前对“人文素养”一词的解释,各类辞书文献尚无收录。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肖川将这一概念概括为11个方面:一是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二是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三是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守护人的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则将人简单化、机械化;四是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五是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六是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七是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八是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九是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的问题作严肃的追问;十是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十一是能够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③肖川:《课程发展名词·术语诠释(一)》,《教育导刊》2002年第1期。。肖川主要从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视角对人文素养的概念进行阐述。我们认为“人文素养”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关照。狭义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学校通过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熏陶,使学生学习并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自我和社会价值的意义追求、实现和心灵体验,即具有一定思想理论水平、能够正确为人处世的认知心理和行为。

二、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必然性

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和目标,包括科学追求、政治追求、经济追求,从根本上讲育人是其核心目标,本质上是文化追求④王洪才:《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高校中的语言文学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文化教学,传播文化价值的教育。从文化视域而言,古典诗词鉴赏体现的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反映不同时期群体的诸种行为关系和文化归属。学习了一种语言,掌握了关于这种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深入体会语言艺术来给的艺术美和享受,自然会潜移默化受到该语言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传统的影响,感受语言带来的人文价值体验。深入学习语言艺术,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追求语言艺术带来的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在更高领域达到对文化的深入解构。由此,古典诗词鉴赏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文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自觉折射,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文化与语言符号二者并非各自独立存在,“文化和包括语言在内的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活动的各种符号密切相关。”①李延林:《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与“比较文学”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上讲,古典诗词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符号,由能指、所指构成。不过索绪尔是就整个人类语言而言,我们所说的古典诗词更着眼于汉语这一具体的非形态语言。“就汉字与世界、汉语的关系而言,汪曾祺说:‘中国语言是表意的,是象形文字,看到图像就能产生理解和想象。’汉字不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不只是作为形式的能指,它的‘形’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内容和意义。”②杨学民:《汉字思维与汪曾祺汉文学语言理论的建构》,《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古人以“六书”造字,无论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是转注、假借,所造之字的背后皆存在着一定的成字理据,它是“一切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动因。”③王艾录,司富珍:《汉语的语词理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页。而这理据的背后必然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制约,语言归根到底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于漪指出,“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言语表现形式,本身以语言符号形式体现又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必然折射出民族文化的人文元素。

目前我国高校语文课堂教学更多地表现为工具化倾向,无论是应用文写作,还是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皆表现明显的工具性特征,目标趋于短期的功利化,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很难明显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表现出这一功利化特征,加之就业、学习深造的导向作用,更加剧了人们轻视人文素养提升这一问题。古典诗词作为汉语言文字凝练而成的体现历代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融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于一体,有着鲜明的人文特征,而由汉字而成的书法诗词作品更是民族精神品格的写照。作为高校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古典诗词鉴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包含了高雅的文化传承、深刻的人生实践、崇高的社会追求,且不说《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作品带给人艺术美的享受,就是古代的名师大家其人生历程也足以让人细致品味,心智得以启迪。作品中所体现的关注民生、自由平等、爱国奉献、仁者爱人等思想无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古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瑰宝。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和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科研水平的提升,还要重视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渗透,要将语文课回归其本来价值。无论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深入,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本色应固守沿袭。作为突出体现人文精神的诗词鉴赏课程更应该体现其自有的质的要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古典诗词鉴赏人文教育渗透的策略

按照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古典诗词鉴赏课程渗透人文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学习主体、评价主体三个维度上。

(一)挖掘古典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

目前高校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渠道多来自教材和语文教师课堂的讲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大限度地给学生渗透人文教育,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要在教材的选用上进行认真审视,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引领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体味诗词作品带给人的至善、至美的心灵体验,升华人的品质和情操。这里所说的人文元素体现作品内容中所有反映人文精神的各类事项,包括作者的思想、作品的主题、体现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艺术境界以及作品中涉及到的人文景观等等。我国古典诗词卷帙浩繁,作家众多。诗词鉴赏作品的选择要做到具有代表性,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经典文学作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展示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和道德风貌,倡导君子修身重德,体现天人合一的人文观。“作为民族文化元典的《诗经》,其基本精神即核心价值观念在于它的人文精神。《大雅》主要体现在以‘敬德’、‘保民’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想方面,《小雅》主要体现在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方面,《国风》主要体现在以争取生存权为中心的生活理想方面。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①赵沛霖:《论〈诗经〉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期。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更多体现了他面对人生境遇的洒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他宽广的内心境界,其人格魅力至今影响着后世。再如杜甫、苏轼、王安石、辛弃疾、欧阳修、李煜等等诸多优秀作家,其作品无不折射出古典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成为高校语文教师诗词鉴赏课程精选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隐藏在作品后的人文元素,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内心,培养和激发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意识和较高人文素养的人,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实现由“小我”到“大我”的社会价值转变。

(二)课堂教学过程深入体验人文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学生主体参与性很少,教学质量不高,早已不适合现今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甚至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个优秀的任课教师不仅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还要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将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诗词鉴赏过程中除了深挖教材之外,还要积极转变角色,定位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发挥“导”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大胆发言,克服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的心理障碍,深刻体验教学过程,达到通过交流思想感受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常走下讲台,让学生表达看法,各抒己见,不要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要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采取邀请学生到教室前面发言,对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奖励,分小组派代表发言,表演情景剧,诗朗诵等多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比如,在讲授《将进酒》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前面,面向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接下来对文章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随后以师生交流的形式谈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同时布置课后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探究,通过研讨探究深刻感受诗人李白豪放的气魄和浪漫主义情怀。在讲授《春望》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深入了解时代背景,讲授过程中将诗人杜甫被安史叛军囚禁长安的内心情感结合诗句进行讲解,通过课堂讨论、朗读等方式,把作者忧国、伤时、思家、念亲、悲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展现出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体验教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学质量不仅得到保证,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教学评价重在考察人文素养水平

学校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起监督指导作用。诗词鉴赏课程教学归根结底在于学校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尊重其天性、发展其个性、启迪其灵性、诱发其悟性、促进其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批判能力”①张宇驰:《高职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7期。。因此,要针对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提升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课上练习、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授课水平。对教师而言,要在教学环节上进行设定,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布置练习,当堂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创新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对问题的思维理解能力。例如,学习鉴赏杜甫入川后作品《蜀相》,可以提问学生:杜甫当时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去瞻仰诸葛武侯祠的?引出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情怀,体现其胸怀的伟大。学习欧阳修的作品《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可以思考:欧阳修在创作此文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引出欧阳修正是在宋初力振士风的文化精神大背景下,倡导诗文革新、论述文道之关系,作品指向“挺立士人精神实体的人文精神”②陈瑜:《论欧阳修文道观的人文精神指向》,《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就教学具体责任部门而言,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水平检测时,试卷的命题和分析是衡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试卷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成绩进行信度和效度考察,考查学生整体掌握的情况,评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课、教学大赛、科研论文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横向对比,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结 语

人文教育是古典诗词鉴赏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功能,也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内在要求。随着“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和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注重并提倡人文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普遍共识。传统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已不再是唯一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大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校语文教育中的人生教育”(ZRKL0082FA)

袁耀辉,男,1979年生,辽宁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铁岭112000);禹平,女,1966年生,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春130012)。

猜你喜欢

古典人文精神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人文社科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