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实例分析

2016-11-24余涛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5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

余涛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关于所得税方面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计算所得税,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本文通过实例对新旧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处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实例分析;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由于税法和会计上关于资产负债的规定不一样,所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所得税的规定是首先确认会计和计税基础确认的资产和负债金额,然后根据二者的差额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用会计上得到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就是税后利润。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例分析

某工业企业2010年12月1日购入价值5万元的生产线,使用寿命是5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税法则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最终无残值,没有扣除折旧的利润总额为1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下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首先我们要按照会计上的要求确定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依据的是相关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其次我们要按照税法上的要求来确认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最后我们要比较会计和税法上确认的资产和负债,根据二者的差距来确定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该工业企业每年因会计和税法计税依据不同而产生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情况如下:2011年至2015年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的账面价值分别是4万、3万、2万、1万和0;依据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是3万、1.8万、1.08万、0.54万、0;二者比较得出的暂时性差异分别为1万、1.2万、0.92万、0.46万、0;进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分别是0.25万、0.3万、0.23万、0.115万、0。接下来确认应纳税所得额,2011年至2015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是8万、8.8万、9.28万、9.46万、9.46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得到每个会计年度的应交所得税,计算得到的2011年至2015年的应交所得税分别是2万、2.2万、2.32万、2.365万和2.365万。

最后我们要根据上述计算出来的每个会计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金额,确定最终的所得税费用,具体计算如下:

2011年所得税费用=2+0.25=2.25(万元)

2012年所得税费用=2.2+(0.3-0.25)=2.25(万元)

2013年所得税费用=2.32+(0.23-0.3)=2.25(万元)

2014年所得税费用=2.3650+(0.115-0.23)=2.25(万元)

2015年所得税费用=2.365+(0-0.115)=2.25(万元)

二、收益表债务法实例分析

旧会计准则下企业采用收益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计算每个会计年度的应交所得税

步骤二、确定各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及所得税影响额,2011年至2015年用直线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差异分别是-1万、-0.2万、0.28万、0.46万、0.46万;会计利润和应纳税利润差异分别是1万、0.2万、-0.28万、-0.46万、-0.46万;所得税费用各年都是2.97万;应交所得税分别是2万、2.2万、2.32万、2.365万、2.365万;时间性差异影响额分别是0.97万、0.77万、0.65万、0.605万、0.605万。

步骤三、计算应交所得税具体计算如下:

2011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8×25%=2(万元)

2012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8.8×25%=2.2(万元)

2013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9.28×25%=2.32(万元)

2014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9.46×25%=2.365(万元)

2015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9.46×25%=2.365(万元)

步骤四、计算所得税费用。具体计算如下:

2011年所得税费用=2+0.97=2.97(万元)

2012年所得税费用=2.2+0.77=2.97(万元)

2013年所得税费用=2.32+0.65=2.97(万元)

2014年所得税费用=2.365+0.605=2.97(万元)

2015年所得税费用=2.365+0.605=2.97(万元)

三、结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我们是根据会计和税法对于资产和负债的规定不同,通过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收益表债务法是根据收益费用和损失核算的不同来确认的递延税款账户金额,涵盖了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上述项目时的全部时间性差异。

参考文献:

[1]赵建华.试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一兼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1):33-37.

[2]于玲.浅谈新旧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收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J].时代经贸.2007(1):56-64.

作者简介:余 涛(1986-),女,湖北仙桃人,现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
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实例分析
海外高速公路项目PPP模式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分析
大型医疗单位网站主页的板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