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与防控对策
2016-11-24刘申时
摘 要 近年来,新型毒品的发展和蔓延速度非常快,人员吸食和贩卖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在逐步增加,呈现出隐蔽化、智能化、暴力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对我国社会的危害逐渐加大和加重。文章从新型毒品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代发展蔓延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新型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的防控对策。希望能够对公安机关的禁毒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新型毒品 毒品犯罪 现代发展
作者简介:刘申时,辽宁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研究方向:刑事侦查。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11
新型毒品主要是相对以前的鸦片和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的毒品,目前主要有:冰毒、氯胺酮(K粉)、摇头丸、三唑仑、麻古等等。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因其制造简单、运输方便、吸食隐蔽,在毒品犯罪活动中已经逐渐成为主要涉案对象。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稳定。
一、新型毒品犯罪现代发展的现状
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毒品问题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全感,严重制约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受国际毒品多元化的影响,我国在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彻底禁绝的情况下,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又日益猖獗,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毒品犯罪总量居高不下
根据中国国家麻醉品控制委员会和公安部发布多年来的情况来看,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司法机关所破获的关于新型毒品的数量总和,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例如,从2007年到2009年,我国破获的新型毒品犯罪的总量在逐年的下降,而从几年后的2012年起,我国司法机关所破获的关于新型毒品类的犯罪又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
(二)新型毒品蔓延速度飞快
一方面,消费市场急速扩张。现在全球在传统毒品的市场销售方面已呈现出阻滞或萎缩的局面,但是,新型毒品的生产与消费却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据司法机关的官方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共发现有四十多万人在乱用合成型的毒品,比2012年同比增加了十万多人。另一方面,涉毒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现如今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已经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向周边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以及向乡村发展延伸的趋势。经司法机关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底,我国共有涉毒的县(包含市、区)有2827个,比2013年末增加了97个。
(三)犯罪手段隐蔽化、现代化
1.创新制毒技术和原材料的技能:
改变藏毒方法。除了继续运用传统的人体藏毒的方法外,现如今的许多犯罪分子还采用在行李里夹带,在快递包裹里小剂量夹带等速递的方法,形成“人货分离”的情况。
2.转换运毒工具:
在司法机关破获的案件当中,现如今新型毒品在贩运上的方法还主要是以陆路运送为主,有些犯罪分子还会亲身驾驶高级轿车或使用假的身份证明或者租车来运送新型毒品。
3.转换买卖地址:
现如今的犯罪分子对我国司法机关的各种侦破毒品犯罪的手法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他们也频频更换通讯手机卡、买卖地址,或者使用行业之间的暗语等反侦破手法。所以说,将来我国在新型毒品犯罪方面将加大侦破手段,向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靠拢。
(四)特殊群体实施犯罪数量增多
1.青少年涉毒犯罪非常突出:
青少年还处在青春发育的时期,一般对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另外,青少年通常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还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认识阶段。例如,在2014年4月所破获的安徽省“05.31”制作新型毒品案件之中,其中就有10余名贩毒分子是“90后”的青少年,平均年龄在18岁 ,他们主要是从网上自学的制作冰毒的工艺,并在网络上采购原材料以及在网络上寻找到销路。
2.女性参与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
女性进行贩毒主要是集中在贩卖新型毒品上,在我国云南等地,贩毒集团把目光对准了哺乳期以及怀孕的妇女,这些人成为了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主要力量,大量的从事贩毒以及毒品的运输。目前随着冰毒等混合型毒品的发展,大部分的娱乐场所出现了陪吸现象,这样就滋生了大部分的女性从业人员成为了吸毒人员,并且人数越来越多。
二、新型毒品的危害
(一)危害吸食者身心健康
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损伤极大,甚至一次使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新型毒品在短期内会迅速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损伤身体脏器各项功能,导致吸食者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新型毒品的成瘾性与耐受性远远高于传统毒品,许多新型毒品甚至吸食一次即可成瘾。
(二)易引发群体性暴力事件
新型毒品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吸毒者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分泌,使吸毒者出现亢奋、不知疲倦的症状,同时也使得吸毒者情绪过激,自控力下降,脾气暴躁,出现幻觉。在娱乐场所这种群聚性较强的公共场所,发生口角或肢体摩擦在正常精神状态下是很平常的小事,但是在吸食过毒品之后会很容易的失去控制。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下,很容易发生打架斗殴、械斗,进一步升级成为群体性暴力事件。
(三)毒驾危害社会治安
毒驾与酒驾一样,都是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前被明令禁止的行为。毒驾不光是指吸食毒品之后驾驶机动车辆,还包括在毒瘾未完全戒断期间驾驶机动车辆上路行驶。毒驾与酒驾都给安全驾驶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毒驾的危害性要远超于酒驾的危害性。吸毒之后出现的幻觉会严重干扰驾驶,极易发生超速、飙车,甚至主动撞人等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更大。
三、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代发展蔓延的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
新型毒品种类繁复、成分复杂,外观、形状千变万化,没有明确规定,这对大家正确认识新型毒品的犯罪特点造成很大妨碍。很多人对新型毒品的危害尚不清楚,认为新型毒品是无毒、无害,不具有成瘾性或成瘾性比传统毒品小。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新型毒品如摇头丸等不是真正的毒品,不会给自身带来任何的损害。实则不然,新型毒品对于人体的损害是巨大的。
(二)宣教工作不足
宣传教育活动是禁毒防控战争的重中之重,但是,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往往是世界禁毒日热烈一阵,其它时刻就没有本质行动。广大青少年自觉参加禁毒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禁毒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务必要在全社会进行学习新型毒品知识、消除新型毒品损害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立法滞后
随着国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禁毒法》等禁毒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多个专项禁毒工作无法可依的尴尬局势大为改善。但是,对于新型毒品犯罪的问题,国内现有法律法规还未对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只是例举出若干种新型毒品,这对毒品种类和花样不断翻新的新型毒品犯罪来说,明显缺乏有效的打击力度。
四、完善新型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的防控对策
(一)加强对新型毒品的宣传力度
近几年新型毒品的消费趋势明显增强,究其原因,人们对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危害已经熟知,但是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还不甚了解。尤其是不法之徒为了暴利将新型毒品吹嘘描绘成完全的无毒无害,不上瘾,只是加在饮料中的“助兴剂”,这就大大降低了人们的警惕性并且选择尝试。所以应该加强对新型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一样是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伤害的,甚至伤害程度比传统毒品还要严重。
(二)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控
新型毒品又称为“俱乐部毒品”,这是由于新型毒品的交易与吸食多是在酒吧、迪厅、KTV之类的娱乐场所进行的,因此,必须加大对娱乐场所的检查。对休闲娱乐场所的禁毒检查应该查看娱乐场所内是否贴有明显的禁毒标语和警示,工作人员有没有进行相应的禁毒知识的培训以及娱乐场所内有没有贩毒、吸毒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违规娱乐场所,应立即整顿,对涉嫌违法犯罪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三)完善有效的禁毒信息情报系统
新型毒品的出现使得我国境内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愈发隐秘的特点。境外的新型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入的渠道更加隐秘,境内的新型毒品也以更多具有迷惑性的外表掩人耳目,这种情形下,依靠禁毒信息情报系统就很有必要。自从1999年起公安部开始建设“金盾工程”至今,我国已经建立起禁毒信息系统,接下来要继续完善禁毒信息情报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共享禁毒情报,加强对实时信息的收入和研判,建立情报信息预警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打击毒品在我国的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禁毒部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五花八门的新型毒品具有越来越强的欺骗性,这就要求禁毒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分辨出各种毒品的伪装。新型毒品的“进化”速度很快,对禁毒工作人员也应实时加强培训,不仅是将全国各地查获的新型毒品进行交流、认识,同时也要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特点、手段进行分析、总结。禁毒工作人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识破各种新型毒品的伪装,对其严厉打击。
(五)国内各个部门通力配合
禁毒工作绝不仅仅是靠哪个部门或是哪几个部门就能办好的,必须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多管齐下,多方面对其进行打击。例如,公安禁毒部门协同药品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制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及易制毒化学品;与工商部门加强配合,检查、整治酒吧、KTV等休闲娱乐场所。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新型毒品也越来越多,并且制毒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导致了涉毒的群体在不断的扩大,国际上的一些新型毒品组织已经成为了影响世界各国社会稳定的一个新的毒瘤。只有不断的进行打击,从而摸清犯罪团伙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制止,才能在进行防控新型毒品的道路上获得优势,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对策,遏制毒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洁峰.新型毒品的犯罪模式.犯罪研究.2015(3).
[2]宋琦、徐军.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情报杂志.2015(S2).
[3]李亚可.信息化侦查在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应用.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3).
[4]陈飞.新型毒品毒更大.海南:健康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