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烟台蚕业三人概说
2016-11-23石瑞常
石瑞常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2)
清末民初烟台蚕业三人概说
石瑞常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2)
[摘要]烟台是我国柞蚕生产的发源地,茧丝绸行业存在着悠久的历史,在唐朝,烟台已成为我国水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随着丝绸产品出口量的增多,蚕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清末民初烟台蚕业三人进行介绍,以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清末民初烟台蚕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清末民初;烟台蚕业;王元綎;孙钟亶;孙厚甫
王元綎的《野蚕录》和孙钟亶的《山蚕辑略》详细记载了烟台柞蚕业的发展。孙厚甫等人的反垄断斗争,反映了烟台爱国人士反侵略反剥削的爱国主义精神。回顾他们三人的实干精神,可激励我们发挥“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的历史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烟台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一、王元綎与《野蚕录》
王元綎(1864~1918),也叫作王元廷,字文甫,山东牟平区王格庄镇大河东村人士。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孝敬父母。8岁时,家中为其聘请老师授课。他学习很上进,1884年,考取秀才。此后一年一个台阶,1885年,赴登洲考中举人,1886年,以第183名考上进士,后回家候阙二年。1888年,出任安徽省太和县知县。两年半后母去世,返回故里守孝一年。1890年,调任安徽省歙县知县二年余,又因父丧,回乡守孝半年有余。1894年,赴浙江省杭州任财政官员四年半。1898年,来到安徽,任安徽劝业公所商务科员。见其壤地瘠薄,水灾频发,槲柞等树,随处有之。听说滁洲有野蚕吃柞树叶子,他就找来《养蚕成法》阅之,但感觉此书文字简略,有些养蚕方法与现状不符,便将随时的所见所闻汇而录之,并搜集各处的益养蚕之法汇编成《野蚕录》。1902年,在安徽刊行。1905年,回到家乡,又反复修订,后返回安徽重新付印。1918年,王元綎病逝于杭州,终年54岁,遗体经水路到烟台,由村民抬回大河东村安葬。
王元綎写的《野蚕录》全书有正文4卷。卷1分考证和杂录,前节中除录入其他书中有关野蚕(柞蚕)的记录外,还较系统地论证了“山桑”说,认为山桑既为现在的“叶小而厚,有微毛,多岐缺,秋生白点,树大而腹完好”的野生桑。卷2写的是野蚕种类、柞树种类、柞树栽培法及育蚕要素等级,列出的中国野蚕有柞蚕、柘蚕、樗蚕、棘蚕、柳蚕、枫蚕等18种之多,并分别叙述各种野蚕的产地和所食树叶名,对柞树的种植方法和柞蚕的饲养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卷3分春秋蚕的制种、放养技术、柞茧缫丝法等。柞蚕茧在缫丝之前要经过剥茧、炼茧、蒸茧。在《缫具》一节中,对缫车的构造和主要零件的尺寸、形制一一作了说明和比较。书中还提供了当时缫丝的生产技术资料,如一个缫工的日生产量为“4个茧者,一人可缫5两;8个茧者,一人可缫7两;12个茧者和16个茧者,一人可缫8、9两”。又如每千茧的出丝量为“上者出丝12两;次者出丝10两;又次者出丝7、8两;最下者出丝5、6两”。卷4为丝绸法,并载柞茧丝、绸的出口等。列有野蚕出口表和茧绸出口表,介绍了清光绪年间中国出口柞丝和茧绸的情况。在图说中对柞蚕蛾、柞蚕和柞蚕所食树叶都绘有插图,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在《缫丝》一节中指出,柞蚕茧在缫丝之前要经过剥茧、炼茧、蒸茧。在《缫具》一节中,对缫车的构造和主要零件的尺寸、形制一一作了说明和比较。《野蚕录》中图说对柞蚕蛾、柞蚕和柞蚕所食树叶都绘有插图,并配以简要的说明文字。《野蚕录》是一本记述中国野蚕业发展史的珍贵文献,对于研究中国蚕业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世纪初,安徽凤阳举办柞蚕传习所,曾从此书中摘录要点编成《柞蚕简法》一书,在淮河流域各地广为流传。
从《野蚕录》所载柞树种植和培护法可以看出,对柞树的栽培方法大至是这样的:晚秋收拾落地橡子,用清水浸泡杀虫,然后挖窖贮藏,以防朽坏搁干。播种时间有两种:一种是在是10月,顺着山坡的地势,按株行距10~15厘米挖穴,穴深10厘米以上,每穴施粪少许,放橡子七八粒,埋土至平,来春即可出苗;另一种是11月将橡种撒播畦中,如同畦菜,不断洒水,来春生芽五六厘米时,于清明前后移栽于山上。春季很容易少雨干旱,故播种后至柞芽尚未出土时遇到天早,要时常浇灌,防止旱情。柞芽出土后,注意除去周围杂草和杂树。两三年后,晚秋贴地平茬,来年陡长至50~60厘米,秋季再割一次,第二年柞芽可长至150厘米左右,即可用于放蚕。四五年后,选择粗壮枝条留桩,桩高4尺以内。桩上枝条每两年或三四年剪伐一次,“剪时不留一枝,孤桩林立”。剪后次年,新萌枝条用养秋蚕,再次年用养春蚕。10余年后柞桩渐老,发条不旺,用铁撅贴地伐下烧炭。
二、孙钟亶与《山蚕辑略》
孙钟亶(1865~1930),山东省栖霞桃村人,清光绪年间,进缫丝坊学生意,对于蚕茧丝绸的生产全过程非常熟悉。民国初期,出任桃村的官员(桃村区区官),当时,正值蚕丝是烟台出口货物的大宗产品之一。牙山左右,土地很少,人口又多,多以养蚕为业,种柞为本,依此山茧为养生之源。在公务之余,孙钟亶对蚕茧丝绸生产之法均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经过思考,遂决定著书立说,以补我国农书之短。《山蚕辑略》于1916年形成初稿,他既与烟台一丝行合作,在桃村创办了一所初级蚕校,并以《山蚕辑略》为教材。不久,胶东观察使知后非常重视,使这一办学方法得以推广。《山蚕辑略》亦倍加引起重视,孙钟亶并没有对已有的成果感到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博览群书,深入考察柞蚕的发展历史,深入研究柞蚕的饲养殖技术。到1919年《山蚕辑略》的修订本经山东省议员牟笑然和恒星丝行老板孙文山推荐到省政府,田步蟾、吴永、蒋殿甲为之作序,田步蟾称此书“考拉据精辟,记载详明,实先得我心,东省实业界同仁,果能人手一册,触类引伸,互相讨论”。吴永称其“喜其用力之勤,尤服其立心之广”。蒋殿甲则言道:“天以此福吾民,民以此获大利,而究不知其所以然,年久倘失传,未免负上苍衣被斯民之心。孙君笔亭,有鉴于此,辑成说略,传之后世,播之远方,所以有造于吾民者,既远且深。”1983年,该书由农业出版社印发全国,书中所述种柞之法,选蛾标准,蚕病种类及技术防治、驻防患病,春秋放蚕及拷蚕技术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钟亶《山蚕辑略》共36课,分《养蚕溯源》、《蚕之利益》、《种柞》”、《育蚕》、《出蛾》、《蚕病》、《春秋放养》、《扣丝》、《织绸》等。比如在《蚕病》一课中讲道:“蚕之疾病,虽有天时,亦有由母体遗传者,有由同类传传染者,有由失人力不得其宜而起者。然蚕病之最可恐者,有黄烂黎犍(黎犍,一名黑老虎)、黑皮、皮条、水眠、脱肛、放花等病……黑皮,全身如漓黑点,三眠始是此症,亦有四眠,作茧时方见者。黑皮、黎犍俱由母体遗传,其病根在蛾,蛾子精选自无……又有微生物寄生天蚕体,名曰‘病菌’,必须用显微镜察验。苟有蚕病发生,则宜检出烧弃之,以绝其传染之媒。”这就是最早见于蚕书上的用显微镜检蚕的微粒子病的记载。
在《制物之变迁》一课(第二十九课)中言道:“山茧之用,虽自汉至明,谓之祥瑞,终未能介倡行。降及清初,文明日启,齐东一带。乡人间有以此制線代布者。自此以后,渐多效尤我栖自嘉庆初年,以纺车纺線而盛行焉。至十七年,岁大乡人或纺线、或织绸、以有易无而赖以生活者益众。”“大绸销行南北并北京,其尤次者粗而黑,名曰小绸,土人所穿者是也。至咸、同年间,花旂、布打连天等输入内地,渐及于察哈尔,绥远等处。”“光绪初年,东汤以坐軖改为蹬軖,以一人之力可当三人,以脚蹬踏板,以手拾头,省便之极。及光绪三四年,烟埠华丰,华泰洋行,改用汽锅铁軖,纊丝省力,而费用浩繁,虽有专利,而赔累无算,后裕丰丝厂徐子泉,因华丰专利改用蹬軖,聘宁邑宋生,加木轮四具,名曰小纊,所纊之丝比华丰、华泰价廉,直至于今烟街数万之軖仍以此式,此宋生所悟之力。亦以孙宝珠使之然也。自嘉庆初年,至民国五年,统计百年有余。以纺车而变坐軖。以蹬軖而变小軖,其中屡变不已,非所谓精益求精者乎。”这就是宋生坚持改革,勇于创新、不屈不挠为中国蚕业而所做的贡献。
三、孙厚甫与其爱国轶事
孙厚甫(1881~1960),乳山县崖子镇崖子村人,出生在贫苦人家。14岁时便只身到烟台学做生意,由于他为人忠厚,又勤奋好学,经过不断努力,于1917年出任恒星丝业经理。不久又被推荐为丝业公会会长、商会副会长。1919年,为抵制日货,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他曾出任500人组成的商团团长。1920年,烟台华洋丝业联合会成立,洋行、买办垄断了烟台城域的茧丝绸生产与出口,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他联合了丝业公会和绸业代理店等民间组织,一面抵制海关加抽的丝绸捐,一面亲赴北京、济南和海关,多次于财政部、农商部及海关总监据理交涉,终于于1926年迫使华洋丝业联合会进行改组,取消了三名买办的委员资格,增补了孙厚甫、孙直芳、徐殿臣为该会委员。1923年,他还随代表团去美国考察丝绸销售情况,当他在美国街头发现一只故宫失落的铜鼎被叫卖时,以私款买回交故宫愽物院收藏。1936年,烟台蚕丝专科学校因经费无着落而停办时,他又与烟台丝业促进委员会会长周秀义出面,再三请示当时的中央财政部和山东省建设厅,最后由全国经济委员会、省建设厅拔款,由全国蚕丝改进委员会、省建设厅和海关监督公署三方接办,并更名为烟台蚕丝改良场。1938年,日本军强住烟台蚕场。他又与孙直芳徐殿臣朱福祥等人出面,交涉迫使日军撤走。1939年,他与朱祥福等人以丝业的名义重新恢复烟台蚕丝改良总场,下设屯车夼、广泉寺、凤凰崖、班山四处分场。孙厚甫一生乐善好施,几无家业,并常用以自学的高超医术义务行医,他还曾出任过慈善机构的广仁堂董事,收养孤儿,舍粥济贫。在日军侵占时期,广仁堂停办。烟台第一次解放,他又重组广仁堂。国民党二次进驻烟台时,他抱病在家,烟台二次解放后,他又出任广仁堂首职。1951年,广仁堂并入恤养院,他任副院长。1954年,恤养院改成生产教养院,他继任副院长到病逝。
[中图分类号]K2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