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保加利亚文化
——中国对保加利亚文化研究综述
2016-11-23刘津
刘津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一带一路”上的保加利亚文化
——中国对保加利亚文化研究综述
刘津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对推动国家间政治互信、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文化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灵魂,是促进国家间政治互信互利、经济合作共荣的纽带。保加利亚是“一带一路”战略中东欧沿线的主要参与国,本文通过对其文化的深层研究,增强中保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进步,进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更有效的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保加利亚文化;“一带一路”;国别文化
保加利亚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东南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保加利亚有据可查的史前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它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色雷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的足迹。1946年,保加利亚作为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一部分,成为一党执政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东欧剧变后的后社会主义时期,保加利亚在加入欧盟的同时,也不断与中国进行合作,并在2014年与中国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涉及沿线国家众多,民族众多,社会文化情况也各不相同,这种复杂而又多元的文化情况无疑给“一带一路”带来了巨大挑战。保加利亚作为“一带一路”中东欧沿线上的重要国家,研究两国之间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对保加利亚文化研究现状
国内在对于保加利亚的研究成果中,经济、政治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但有关保加利亚文化领域的研究情况数量较少。
在已出版的保加利亚文化著作中,从内容上说,主要以保加利亚历史、文学为主。克兰普顿著、周旭东翻译的《保加利亚史》(2009)、马细谱著的《保加利亚史》(2011),主要讲述了保加利亚国家从古代到当今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杨燕杰所著《保加利亚文学》(2000)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保加利亚文学史。从类型上说,大部分关于保加利亚文化的著作主要以介绍或选集翻译为主,并没有过多研究论述类的内容,如吕圣尧译的《保加利亚美术》(1958)、姚念赓译的《保加利亚音乐》(1959)、英谱等译的《保加利亚简明地理》(1977)等。其中,国内对于保加利亚介绍最全面的一本书是由张颖编著的《列国志:保加利亚》(2006),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而全面地介绍了保加利亚。从时间上来看,大部分研究保加利亚文化的著作都比较陈旧,也没有一部专门而又系统介绍保加利亚文化的书籍,对于当今时代尤其是后社会主义时期的保加利亚文化研究也略显不足。
关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论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在对于保加利亚文化的研究中,以保加利亚科学、文学、旅游这三个领域的论文居多,如《保加利亚文学在中国》(1992)、《玫瑰之国:保加利亚》(2006)、《保加利亚科技创新探析》(2015)等。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于保加利亚民俗和文化遗产等狭义的民族文化研究却少有建树。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以“保加利亚文化”为主题的论文仅有71篇,其中多为期刊杂志,内容浅显且年代久远,例如《保加利亚文化的发展》(1955)、《保加利亚民俗面面观》(1989)、《保加利亚的民间节日》(1991)等。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新形势下的中国和保加利亚关系与文化交往发表了自己的论述。这些论述文献主要出现在报纸期刊中,如《中国与保加利亚的“玫瑰之谊”》(2014)、《为中保友谊架起音乐桥》(2014)、《在索菲亚,感受文化直抵心灵的力量》(2015)、《保加利亚:与中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2015)等。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保方愿意并积极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文化往来不断密切。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并认识保加利亚文化就变得更为重要。
二、对保加利亚本体文化的研究
保加利亚是欧洲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亚欧文化的交汇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很多学者都将保加利亚古代文化归纳到斯拉夫文明中去,这也说明传统保加利亚文化与斯拉夫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包含了对色雷斯、斯拉夫及古保加尔文化的传承,又受到了希腊、罗马、奥斯曼土耳其、波斯及凯尔特文化的影响。
保加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是保加利亚族。保加利亚族人是斯拉夫人和古保加尔人的后裔,占全国总人口的85.8%,剩余部分为少数民族。①同保加利亚民族一样,保加利亚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是多元的。他们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东正教是保加利亚传统宗教,此外也有民众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等。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时曾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杨燕杰、张颖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当时需要统一信奉的宗教作为巩固政权的思想基础。②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5个世纪里,土耳其人迫使保加利亚人信奉伊斯兰教,也摧毁了保加利亚丰富的中世纪文化和艺术。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保加利亚开始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再主张以宗教来控制民众的思想。
保加利亚的灿烂文化也离不开它的文学发展。基里尔与麦托迪于公元9世纪创造了斯拉夫文字,保加利亚成了使用斯拉夫文字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了斯拉夫文化的中心。用斯拉夫文撰写的东正教书籍被认为是保加利亚最早的文学创作。保加利亚文学的发展作为启蒙大众的工具,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保加利亚民俗音乐是目前传播最广的传统艺术,其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多元而又独特的,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龚天卓的研究中,保加利亚音乐风格多样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它的音乐形式以斯拉夫传统音乐为基础,并受到了色雷斯、希腊、拜占庭、奥斯曼等民族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形式。③
美术在保加利亚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保加利亚最初的美术作品大多同宗教壁画与雕塑有关,中世纪后期艺术作品的形象有着自由鲜明的特点。18、19世纪兴起的民族建筑和木雕、装饰艺术是保加利亚建筑艺术的瑰宝,这些传统也在城市建筑中得到了发扬。
保加利亚还有很多独特的传统节日。5月24日是保加利亚文字节,用来纪念基里尔和麦托迪所创造的斯拉夫文字对保加利亚乃至斯拉夫文明的重要贡献。保加利亚的玫瑰闻名于世,玫瑰节也是保加利亚人民的传统节日。
三、对保加利亚文化认同的研究
在王瑜的研究中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意义。④文化间的交流与认同可以促进两个民族的发展,反之文化间的冲突与不认可也会造成摩擦甚至战争,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获得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进行国家间的合作与交往。中国与保加利亚分属于不同的文明圈,不同的民族,它们的文化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一带一路”的实施,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也变得尤为重要。
保加利亚与中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远,但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接触。在伊莉埃娃、知白的研究中也证明了这一点。⑤研究表明,原始保加利亚人属于古突厥族系统,由于战乱的原因,他们在公元2世纪从中国西域迁到东欧南俄草原,居住在里海和黑海之间,过着游牧生活。7世纪初组成部落联盟,他们的统治者有可汗的称号,也以图腾为信仰崇拜。同时,原始保加利亚人所使用的纪年法也同中国纪年法相似,即以12年为一周期,每年都以一种动物来命名。这说明了两国之间在文化认同上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
当然,随后保加利亚民族又融合了色雷斯、拜占庭、斯拉夫等各种民族文化,后期又受到了土耳其、德国及前苏联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与中国文化并不相似的多元文化。尚宇红、王春岩研究了中国与中东欧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发现保加利亚具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征,由于受到宗教与西方文明的影响,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较远。⑥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保加利亚一直与俄罗斯,关系,亲近,受其影响在冷战期间也停止与中国间的文化交往,思想交流有过断裂,东欧剧变后又选择回归欧洲,向西方思想逐渐靠拢。在这种背景下,中保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也存在着挑战。
面对目前中保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与挑战,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思想交流。冯敏、宋彩萍提到,在国家层面,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⑦徐刚⑧、王明国⑨也提到,2006年在保加利亚设立了中东欧首个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重要交流的载体,很好地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四、结语
通过综合了解与研究,中国学者对于保加利亚文化的研究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带一路”是国家级顶层战略,而保加利亚是“一带一路”战略中东欧沿线的主要参与国。因此,研究保加利亚文化有利于更好的推动与保加利亚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带动“一带一路”战略更有效的实施与发展。
[注释]
①R.J.克兰普顿著、周旭东译:《保加利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②张颖编著:《列国志·保加利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③龚天卓:《保加利亚民族音乐及其艺术风格》,《艺术交流》,2013年第7期。
④王瑜:《三种文化的交汇处——东欧历史与文化评价》,《今日东欧中亚》,1997年第4期。
⑤伊莉埃娃、知白:《保加利亚学和中国学之间有无接触点》,《东欧》,1996年第3期。
⑥尚宇红、王春岩:《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国际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⑦冯敏、宋彩萍:《运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对策》,《经济问题》,2016年第1期。
⑧徐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2期。
⑨王明国:《中国对中东欧国家人文外交:发展、挑战与对策》,《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