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时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2016-11-21吴礼晖

传媒 2016年16期
关键词:珠江时报融合

文/吴礼晖

《珠江时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文/吴礼晖

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上下共识。然而,与实力雄厚的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相比,地方区域媒体往往面临着无钱可烧、无力可借、无人可用的窘境,到底是倾其所有奋力一搏,还是亦步亦趋难有作为?

《珠江时报》是佛山传媒集团旗下一份区域性报纸,创刊于2004年,主要服务于佛山市南海区和禅城区,属于典型的区域报纸。创刊12年来,《珠江时报》在新媒体发展和融媒推进中,按照快步早走的思路,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美,不求花架子,只要快而实。尤其是近年来,秉承“服务创造价值”的发展思路,按照媒体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既建立起了“全媒体全覆盖”的传播格局,又实现了不投入或者小投入,而累计创收过千万元的实效,在生存夹缝中走出了一条道路。

快步早走力求实效 “三个融合”搭建传媒新格局

《珠江时报》多年来对新媒体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尽管没有太大的投入,但是一直按照快步早走的务实思路,力求较早起步。比如2006年,在佛山地区最早推出手机报,迅速占领市场;2013年,就开始购入无人机开展航拍,并着手建立视频工作室,为不少镇街和单位提供了航拍服务。经过这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两个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搭建起了传播新格局。从纸媒到手机报,微博到微信群,从网站到APP,从微电台到视频工作室,时至今日,《珠江时报》通过重组架构、重构流程,做强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全媒体矩阵,基本实现了对目标用户的全媒体全覆盖。目前,《珠江时报》系列微博“粉丝”量超过210万,系列微信“粉丝”量超过30万,覆盖到每一个镇街。

二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秉承“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在新媒体发展中,《珠江时报》这些年来承接的新媒体业务年年增长。在支撑报社其他各项业务的同时,近年来直接创收累计超过千万元,推动报社2015年总收入超过8000万元,实现利润超1500万元。今年5月20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的“2016中国新媒体门户大会”,《珠江时报》获“中国新媒体地方门户最具影响力奖”。

作为一家区域报纸,《珠江时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围绕“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创收力全面提升”的目标,按照“全媒体、全覆盖、重思考、强服务”的发展路径,注重快步早走,注重多层次融合,力争取得实效。

一是注重与报纸全面融合,通过“纸、网、视、移、微、博”等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区域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近年来,《珠江时报》努力推动多种传播载体的融合,尤其是大力尝试视频播放在新媒体各端口的应用。以报社今年策划推出的“寻找南海企业家精神”系列报道为例,每次到企业采访,报社派出不是一两个记者,而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包含了编导、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随行的至少有两台摄像机,文字记者除了写稿还要出镜,回来以后可制作成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这种全媒体报道正日渐成为常态,并大大提升了报社影响力。《珠江时报》策划推出的《中国需要佛山模式》重点报道,不仅在报纸上有深度报道,更通过融媒平台向全国推送,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和讯网等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均转载了该文,百度搜索引擎峰值期超过1000万条。

二是注重与经营全面融合,满足客户对全媒体传播的要求。《珠江时报》在各个经营项目上,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平台不同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新媒体平台对于经营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持作用。2015年以来,在“大牌驾到”、绿韵禅城“春夏秋冬”主题活动、南海城市升级摄影大赛、殡仪馆开放日活动、“童星童梦”少儿才艺汇演等诸多经营活动中,新媒体平台均起到线上召集、线下支撑图文直播及视频发布等功能。以“带上孩子寻宝南海非遗文化”活动为例,通过新媒体平台召集令,一天就获得几百人报名参加。今年端午假期,新媒体平台拍摄的赛龙舟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共获得32.3万次播放。

三是注重与服务全面融合,不断增强用户意识,将服务功能作为融媒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推动融媒发展的同时,《珠江时报》承接了多个政府部门的微博、微信、网站、新闻客户端维护业务,进军智慧政务,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同时也打造了一大批品牌活动。2015年和有关部门策划推出的“微家书·传家风”活动,引起186万余市民参与,收到微家书11.5万封、点赞近170万、浏览量1673余万,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形成广大市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温情热潮。今年上半年,和禅城区有关部门策划推动的“食品安全 携手同行”市民记者团活动、“森动禅城”市民记者团活动,均获得超过20万的网上阅读量,被活动主办方赞为媒政合作的创新之举。

发力视频和数据化 推动全面融合整体转型

当前,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如何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决定着报社未来的命运。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一些发展的趋势。

从传播层面看,有两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其一,在全方位融合过程中,报纸、电视、电台的边界日益淡化,视频化正日益成为纸媒融合拓展的标配和利器。业界普遍认同,在突发或者重要新闻传播中,视频的重要性和优先性,已经超过了图片、音频和文字,尤其是短视频成为报纸争夺的阵地;其二,无论是数据分析在新闻报道中的广泛应用,还是政府部门及社会对于大数据信息的诉求,都使得数据化正日益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基础工具,以及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要条件。

从政务服务层面看,政府部门的诉求也在不断变化,比如,政府需要更快速、完整的舆情监测;需要本业务领域更多信息的整合;需要政策法规、工作决策等方面的宣传,需要大量的社会活动进行推广;需要与市民的互动,需要大量的社会调查、意见收集,等等。这些不断衍生出的新需求,给媒体提出了新挑战,为媒体融合带了新机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基于这些判断,《珠江时报》今年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融媒投入和建设,采购了移动演播室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和直播车,在现有传统采编办公场所之外,建设一个全新的融媒创新发展实验基地。通过协调、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从全媒体协同平台到信息池聚合平台的提升。目前,即将投用的融媒创新发展实验基地,至少包括如下四个功能:

搭建全媒体内容采集分发平台。通过建设新闻信息采集沟通分发机制,力争将其建设成一个具备“信息聚合、指挥协调”功能的高效沟通工作平台,实现纸媒、各新媒体端口、各镇(街)系列刊物原生内容的集中生产和分发,并促进新媒体产品和新媒体服务的研发。最终在内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对外呈现内容创意制作、输出外宣产品。

搭建新媒体视频直播平台。通过建设移动演播室系统,配备直播车和航拍设备,引进一批编导、摄像、剪辑、主持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视频直播政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现场、人物访谈、高端文化活动、论坛沙龙、创业创新路演等,以及录制360度全景扫描等功能。

搭建舆情监测和第三方调查平台。以新媒体、大数据、数据可视化为标志,建立起实体的舆情监测中心,通过大屏幕、多图表、全流程、更直观反映舆情状态和预期,为党委和政府提供翔实、动态、迅捷的舆情监测,以及第三方调查服务。

搭建新媒体联盟平台。以规模庞大的通讯员队伍和社区信息采集员为线下主体,以各级政府自媒体、重点企业自媒体为线上主体,以《珠江时报》新媒体平台为纽带,组建官方新媒体联盟,力争实现政府重要政令在主要渠道实现全网覆盖,企业和民间动态直接进入政府视野,并形成信息资源的聚集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打造以上平台,形成全媒体指挥中心、全媒体传播联盟和全媒体素材库,其中指挥中心是内容生产和分发枢纽,传播联盟是全媒体立体传播的渠道,素材库是信息池,三者相互支撑,最终推动《珠江时报》全面融合、整体转型。

对区域媒体融合发展的三点思考

思考一: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汹涌而至,应早起步,早应对。传播格局剧烈变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这些都给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任何媒体都不可能因地域所在、规模大小而独善其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对于规模不大的区域报纸来说,也要积极行动起来,早研判、早布局、早起步,亦步亦趋没有前途。《珠江时报》今天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关键在于起步较早。

思考二:以“互联网+”为基本途径,突出全面融合。在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基础架构的时代,《珠江时报》的转型途径,从平台搭建、团队建设、部门架构、生产流程、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努力按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要求,在提升纸媒产品内容与形态的同时,逐步把自身核心资源带来的影响力向互联网移动端转移。

思考三:坚持“服务创造价值理念”,以提供更优质服务为基本方向。我们理解,为党委政府、为市民提供符合用户更高预期值的更优质服务,主要是要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以“以用户为中心”,从“以传播为服务的终点”转变以“以真正解决用户问题为服务的终点”,为党委政府提供宣传问题解决方案,为居民解决具体的信息供应、生活服务问题,为商家找到更精准的买家。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珠江时报》做了很多探索,也为下一步的发展积极谋篇布局。总体而言,还处在探索与尝试阶段,在内容、技术、机制、体制、经营等方面,都还远远未到成功之时。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创新探索,必然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作者系珠江时报社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珠江时报融合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老飞人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