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记协召开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座谈会

2016-11-21

传媒 2016年16期
关键词:抗洪救灾防汛

本刊记者 高 方

中国记协召开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座谈会

本刊记者高 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月20日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入汛以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宣传报道经验,推动下一阶段宣传报道工作更好的开展,8月4日上午,中国记协组织召开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座谈会。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水利报社等24家新闻媒体的相关负责同志共25人参加会议。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7家媒体的参会代表,就入汛以来的报道情况做了交流发言。中国水利报社总编辑李先明代表水利部与参会新闻媒体代表就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势等问题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及时准确报道汛情和抗洪救灾工作情况,加强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和热点引导,及时澄清各类谣言,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取得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最终胜利。总体来看,此次报道呈现以下特点。

着眼全局,紧跟抗洪救灾新变化组织报道。媒体在报道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时,及时准确、重点突出、调控得当、导向正确,充分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真实记录了各地党委政府和解放军武警官兵防汛抗洪救援、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举措,上下同心、分秒必争、不计代价、全力以赴的国家救援行动,打造防汛抗洪救灾国家级权威信息发布平台,针对汛期网络舆情复杂局面,突出针对性、时效性,有效引导舆论,遏制负面舆情,有力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人民日报社组织十多家分社记者采写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力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综合报道,分别于7月22日-24日在头版推出《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层层落实责任 筑牢铜墙铁壁》《堤坝上擎起鲜红的党旗》。要闻4版开设“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抗洪一线的共产党员”“关注南方汛情”“汛情观察”等专栏,持续报道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典型和重要动态等。截至8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累计刊发报道11篇次,要闻4版等其他版面刊发各类稿件60余篇次。其中,人物通讯《抗洪书记尹建平的五天五夜》《洪水来了,他申请返乡》、记者深度调查《应防洪保安之急谋生态修复之远——湖北还湖》等报道反响较大,广受好评。

新华社以深入挖掘抗洪抢险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反映前线抗洪抢险人员保家为民的高尚情怀为抗洪救灾报道的主线,聚焦抗洪抢险中的感人事迹,积极弘扬正能量。稿件《洪水来袭,谁舍生忘己,谁保家为民——“双抗”下干部群众抗洪抢险全纪录》选取基层党员干部、武警官兵、普通群众三个不同群体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文字自然朴实,事例真实可信,讴歌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

中央电视台调动27个记者站、近百路记者、超过3000人次参与防汛抗洪报道。《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栏目及新闻频道第一时间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就防汛抗洪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对防汛抗洪工作作出的具体部署。新闻频道推出《防汛抗洪第一线》特别节目,通过航拍、直播、专访、特写、科普等多种方式,挖掘抗洪抢险先进典型。《焦点访谈》《新闻1+1》《面对面》《新闻调查》等品牌栏目推出《防汛抗洪 众志成城》《超强暴雨 需要超强应对》等专题报道。中文国际频道、外语频道、CCTV NEWS海外账号及时播发中央对防汛抗洪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重要部署,同步报道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等部门采取救灾应急响应等情况,回应国际关切。

全媒体平台融合发力,提升传播影响力。人民日报社采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现场直播、H5页面等新媒体报道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覆盖面。人民网先后在首页大头条位置推出9条重要报道;湖北、安徽两地汛情持续时间长、灾情较重,人民网湖北、安徽频道在首页重要位置开设专题,分别刊发图文报道427篇(幅)、420篇(幅),视频新闻14条、10条。人民日报法人微博7月14日播发的一条反映解放军抗洪抢险的微博《他们身上有太阳的力量》阅读量达406万,13万人次转发、评论、点赞。人民日报客户端组织7次现场直播,每次参与人数都在1万以上;网友评论超过300条的客户端报道达70余篇。

新华社组织相关分社和总社的百余名记者深入抗洪一线,创新使用无人机航拍、VR等先进技术,以及“H5”等表现形式,直击抗洪抢险现场,增强报道现场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下旬,新华社共播发相关稿件近1000条,其中文字报道530余条、图片报道300余张、音视频报道100余条、网络新媒体报道100余条,很多篇报道成为媒体“镇版之作”,在新媒体平台上起到“刷屏之效”。加强新华全媒头条等重点专栏稿件策划,连续推出专为移动端设计的融媒体报道“新华社记者直击抗洪一线”,整合文、图、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产品。其中,H5轻应用产品《这个夏天最帅的“网红”》,充分利用网络元素和网络流行语,展现军民众志成城战胜灾害的决心,催人泪下,充满正能量。融合报道《洪水,刻下他们成长的年轮》,将摄影记者拍摄的人物进行拼版,配以文字记者撰写的精短文字及VR产品,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九代人在洪水中的情感故事。

截至8月4日,中央电视台首发防汛抗洪新闻报道超过2800条,其中,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防汛抗洪微直播31场,触达用户数近8000万,微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12亿。央视网发布防汛抗洪图文报道88篇,视频190条,组织撰写网评4篇,在海外社交平台共发布相关帖文208条、微博26条、微信12篇。在福建泰宁泥石流灾害、江西鄱阳向阳圩溃口、湖南华容县新华垸发生内溃险情、湖北梁子湖破垸分洪、北京河北迎大暴雨、河北邢台洪涝灾害等事件上,全媒体平台都及时、准确、权威、客观地呈现了事件全程。

中国经济网集纳中央重点媒体稿件和本网所有原创稿件,主要报道中央各项指示精神、各地汛情、抗洪抢险措施和进展、先进典型以及相关灾害防治知识等。第一时间推出PC版及移动版专题。截至8月4日,共发稿900余篇。多篇文字、图片报道在PC端及移动端头条推荐,近百篇原创报道直击现场,主要报道各地区各部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措施和进展、一线涌现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加大信息发布和热点问题引导力度等。并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及时释疑解惑。此外,中国经济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wap站积极推荐相关稿件,wap站点发稿300余篇,微博推荐话题37个,微信公众号推出原创文章4篇。其中,《紧急! 我国三大流域或将发生大洪水!》《转给更多人,风雨中筑起不垮的堤坝》等文章网友阅读量较多。

发挥专业媒体优势,议题设置“量体裁衣”。从7月3日开始,解放军报社较为系统地进行抗洪抢险防汛救灾报道,稿件主要刊发在一版、二版等要闻版,以及部队新闻、国防后备军、青春方阵等专版。截至8月2日,报纸发稿约170篇、照片100余幅。中国军网发布相关稿件约570篇,国防部网发布130多篇图文稿件,解放军报客户端发布稿件百余篇。“军报记者”微博成功抢注主持热门话题#子弟兵抗洪#,截至8月2日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2.9亿;微信日均推送相关稿件2条。解放军报社着眼军事宣传规律和军队媒体的特点,精心做好新闻策划,推出《防汛救灾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见闻录》和宣传先进典型两个系列报道,充分体现了军队特点、军报特色,讲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洪故事,在军内外引发强烈反响。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和军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对内容进行不同平台的深度加工,除常规报道外,注重采用MV、微视频、微场景等进行多元呈现。此外,对于一些负面舆论,诸如“吃泥水馒头”“救灾不专业”等,解放军报社一方面发布多篇原创网评文章,及时正本清源解疑释惑;另一方面,加大热点问题引导力度,策划推出《部队专业救援力量迎战洪峰》《武警部队新型救援装备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等报道,以及《抗击洪魔,高新装备显威力》等专版,快速回应网友关切,使不实传言不攻自破,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中国水利报社根据气象预测,及早着手准备,在3月中旬就成立了由37名记者组成的防汛抗旱应急报道小组,为随时可能发生的防汛抗洪采访提供了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和制度保障。主汛期前夕,报社组织策划了“‘汛来问江河’记者行”活动,由社领导、中层干部或驻站记者站长带队,近200名记者挺进一线采访报道。实地采访报道七大流域和16条重点河流防汛备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防汛抗旱防台风等内在规律,陆续刊发太湖、长江、淮河等系列综述稿件21篇。开设《汛来备战忙》《防汛责任人谈防汛》《防汛抗旱进行时》等栏目,全面报道了大汛之年各地、各流域的防汛备汛情况,从声势上有效地督促了流域和地方防汛备汛工作,有力配合了国家防总、水利部防汛备汛的工作部署。集中体现了“突出水利行业、突出防汛专业、突出水利人”的“三突出”目标,有些文章通过行业外媒体引用、摘编得以二次传播,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中国水利》、中国水利网站开设专栏专题,中国水利手机报推出防汛抗洪专报;音像部与泉州等地方电视台记者合作,拍到了今年首个超强台风登陆的现场视频资料;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逼近历史最高洪水位,太湖何以波澜不惊?》等一批传递信息、普及水利知识、通俗解读水利专业的文章。

中国气象报社从专业角度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扩大气象预警、预报、服务、政务、科普信息传播范围、提升社会影响力。中国气象网推出“特别推荐”栏目,将最新气象信息服务重点、气象科普图解等内容进行滚动展示。同时,强化应急响应状态下的气象信息实时发布,在要闻区链接中央气象台精细化服务产品。此外,专门开设“2016年汛期专题”页面,在发布常规气象信息的基础上,加强气象一线人物和典型事例的宣传,增加汛期一线、汛期故事、科学解读、深度报道等栏目,并在首页要闻区滚动发布一线先进事例。应用视频、动画技术制作气象科普产品,动画专题“厄尔尼诺与汛期雨带不得不说的那些事”,采用图片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在厄尔尼诺状态下我国雨带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的影响。通过QQ、微信群等现代通信技术,主动组建聚合包括合作媒体、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报社各媒体、前方记者和各地记者站记者、通讯员在内的各类主题QQ群、朋友圈,打通采编业务上下游环节,实现实时沟通互动和新闻素材共享,确保气象新闻报道的“时、度、效”。

进一步深化“走转改”,讲好抗洪故事。汛期以来,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的身影活跃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前方记者不避艰险,深入一线,报道及时充分。7月14日,武汉牛山湖破垸分洪,湖北分社记者程远州凌晨3时抵达,大提爆破后第一个进入现场直播分洪场景。7月20日,辽宁分社记者刘洪超第一时间赶到降水量达395毫米的绥中县山区明水乡,蹚着没膝的洪水、打着手电到姚家村采访救援工作;7月23日,江苏分社记者王伟健冒着38摄氏度高温跟随苏州市望亭水务站工程人员采访现场作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日,累计有18家国内分社的30余位记者、15家人民网地方频道的60余位采编人员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宣传报道。

新华社深入基层一线是新闻宣传战线的优良传统,也是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的生动实践。此次洪灾来势凶猛,波及面广,“深入深入再深入”是新华社对做好抗洪救灾报道的总体要求。受洪水突袭,进入7月份以来安徽11市73个县受灾,安徽分社15天内共向灾区派21个多媒体报道小组,在有的地方记者划着木制澡盆进入被困村庄,坐着农用拖拉机进入拦洪堤坝。在湖南,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省内江河湖泊水位猛涨,一些重点堤垸形势危急之时,湖南分社新老党员纷纷主动请缨,奔赴抗洪形势最严峻、最危险的第一线。记者周楠在岳阳抗洪一线一边打吊针、一边坚持采访写稿;记者明星大腿上生疮几乎无法走路,但却始终坚持在一线。

中国水利报社号召记者“到现场去,到一线去!”。四个多月以来,记者们完整地采访、及时报道了我国29轮强降雨过程,见证了多年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见证了广大抗洪干群和武警官兵众志成城、合力抗洪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之中,记者既是历史的记录者,抗洪抢险的亲历者,又是抗洪精神的传播者。多名记者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河水里、在泥潭中、在暴风雨中,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把汛情当号令,为新闻风雨兼程,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在灾区采访,节奏像洪水激流般紧张。回眸参加“防汛抗洪”报道的经历,记者们点点滴滴的辛劳成就的不止是好作品,更有新闻工作者的好口碑。

猜你喜欢

抗洪救灾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防汛当前莫添乱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