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维舆情”,助力“精细治理”

2016-11-21余元锋

传媒 2016年16期
关键词:傅园慧舆情

文/蓝 云 余元锋

建设“高维舆情”,助力“精细治理”

文/蓝 云余元锋

南方舆情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提出建设新型智库,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重塑媒体价值,努力探索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南方经验”。

第十一届中国传媒年会于2016年8月18日、19日在广州召开。开幕式当天,主办方安排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纵论业界融合现状,探讨媒体转型发展的未来路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秘书长蓝云以《舆情服务与精细治理》为题,具体介绍了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双提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与认同。

舆情回应,各级党政机构发言人可拜傅园慧为师

媒体年会期间正值里约奥运会会期。奥运落幕之后再盘点,奥运中国军团最受关注的参赛队伍和运动员,人们或许会想到12年之后重返奥林匹克荣誉巅峰的中国女排,想到她们向死而生、荡气回肠的赛程,想到充满正能量的新时期女排精神。南方舆情的数据监测也验证了人们的这一观感,中国女排的相关正面舆情,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仍未平息。

南方舆情数据平台的监测结果同时还显示,在“最受关注的中国运动员”一项,仅获得一枚铜牌的游泳队20岁选手傅园慧,得分超过任何一名金牌选手。因为比赛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逗趣的表情、讲话,让这位看起来毫无心机、性情耿直的女孩迅速蹿红。

“58秒95啊,我以为是59秒,我游得这么快?”“没有保留,我已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决赛后记者提醒“跟美国巴克尔只差0.01秒,其实非常有可能得银牌。”傅园慧自黑“可能是我手太短了吧!”4×100米混合泳“我没有游好,对不起队友。昨天来例假了,有点乏力吧。”

2016年8月18日,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秘书长蓝云在传媒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呼吁全国党政机构发言人向傅园慧学习。 洪海宁 摄

傅园慧坦诚亲切、毫无造作、敢于自黑的背后,是有点强大的自信心。傅园慧赢得舆论的一片好评,甚至引起国外舆论界高度关注,她继姚明之后再一次刷新中国运动员在国际的正面形象。南方舆情认为,“洪荒少女”不只是一个体育现象,同时还是一个传播现象、一个舆情现象。

毫不做作、有啥说啥的傅园慧,在媒体面前表现出来的,恰恰是最妥当的舆情应对的“正确姿势”,其在公众舆情中“受宠”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同样是与媒体打交道,一些党政新闻发言人与傅园慧相比,其表现可谓“令人着急”,由于新闻发言人应对舆情方式不当,造成“二次舆情事件”的案例并不鲜见。

表面看来,这种局面是一些发言人“不说人话、不干人事、不讲人性”造成的,更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素养、参与公共治理的意愿,与一些区域落后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之间的矛盾”。当公众越来越熟练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表达意见,要求参与公共治理时,如果党政官员自己都玩不转新媒体,对公众的槽点和痛点不能感同身受,试问又怎么能做到与公众好好对话呢?

国内舆情处置问题多多,2016年8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与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务公开和舆情回应仍存在工作理念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舆情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南方舆情提出:推动舆情处置的供给侧改革,围绕“满足公众期待”改进舆情回应的方式方法,各级党政机构发言人可拜傅园慧为老师。

“舆情熵”:舆情爆点背后的传播学规律

《通知》提出,政务舆情回应要动起来,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明确回应责任、把握回应标准、提高回应时效、加强检查和培训、建立回应机制。

南方舆情对于《通知》的理解与解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政务舆情回应归结为政府治理能力范畴,是理念的重大革新。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够不够格、能不能适应所在岗位,舆情处置水平够不够成为一项新的检验标准。提升舆情处置水平,就要转变舆情思维:必须从粗放式、机械式舆情管理模式,转为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模式,从管控思维、静态思维转化为治理思维、动态思维。

二是关于舆情回应的时效问题,笔者在8月18日的主题演讲时提出了“舆情熵”的公式:破坏力=熵值×时长×人数。

现代科学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客观世界里三个基本要素,舆情正属于信息范畴。1948年,香农发表标志性著作《通讯的数学原理》,“信息论”由此横空出世。信息论里的诸多研究方法,有助于舆情研究,比如“信息熵”的概念,南方舆情在此基础上提出“舆情熵”的概念。

熵代表不确定性。会议现场大家坐得井井有序,走动比较少,这是比较稳定,熵值比较低。但人有天然的恐慌性,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感,比如说《天气预报》你告诉我晴天概率1/4,多云概率也是1/4,小雨的概率也是1/4,大雨概率也是1/4,熵值为最大值2,这种天气预报完全不能消除紧张感,等于没有报。舆情事件处置中,假如死亡人数不说,原因不讲,责任不说,这跟上述天气预报的熵值是一样的最大值2。

某件舆情事件越是无序、不确定性越大,民众的多元性意见、建议就越多,其舆情价值就越大。舆情引导、事件处置的目标就是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所谓的“舆情熵”,就是标示舆情事件的不确定性,其数值从0到2,代表该起舆情坐标系下的最小值、最大值。

假设甲地的天气预报为:晴(占4/8)、阴(占2/8)、大雨(占1/8)、小雨(占1/8),假设乙地的天气预报为:晴(占7/8)、小雨(占1/8)。试求两地天气预报各自提供信息的平均舆情熵。

解:甲地天气预报构成的信源空间为

则其提供的平均信息量即信源的舆情熵

(注:对数以2为底,与二进制相对应)

同样的办法,可以计算出乙地天气预报的舆情熵为0.544比特,乙地天气预报比甲地的平均不确定性小。

三是通过对大量舆情事件的研究,南方舆情提出“舆情爆点”的概念:事件发生有一个时间节点,但是相关舆情高潮未必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对应,有时事情处置、回应的方式、责任人的处理等后续节点,才是舆情真正的高点。这一规律能够很好地解释,因为政府和新闻发言人应对舆情方式引爆“二次舆情事件”的情况。

某省近期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伤医事件,一名知名主任医师被一位患者尾随到家砍成重伤,患者当场跳楼身亡,主任医师结果也不治身亡。根据南方舆情的数据监测,舆情传播高点并不是事件发生之后24小时,而是两天之后,因省卫计委发布“对伤医暴力零容忍”的通报,以及公众对医生和患者发生矛盾原因的猜测充分发酵之后,方才引发“舆情爆点”,公众关注度在伤医事件发生72小时之后暴涨。

“舆情爆点”显示,舆情高点和事件发生之间有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据此,舆情处置应当注意:舆情回应时必须把握到事件发生与舆情爆点之间的关系,注意舆情回应和处置的方式方法,避免成为“二次舆情事件”的引爆点。与此同时,利用好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也能够给舆情处置工作带来相应的空间。

2016年4月,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举办第三届“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

建设“高维舆情”:探索转型、融合的“南方经验”

在舆情处置案、舆情研究、舆情应对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主体责任在各级党政机构和官员。作为党报集团旗下的专业化研究机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一领域发力,力争通过新闻宣传与舆情服务有效结合,为政府部门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撑。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在2014年初提出,舆情服务的核心目的,是力争通过新闻宣传与舆情服务的有效结合,为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曹轲的具体带领之下,南方舆情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提出建设新型智库,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重塑媒体价值,努力探索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南方经验”。

可以用以下一组数字来概括两年多来南方舆情数据项目的工作。

一个中心。南方舆情所有的工作,都是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于2014年初成立,是国内首家从专业媒体角度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复合型智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领衔出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持。

两个效益。南方舆情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双提升。南方舆情已成为南方报业融合发展的平台级项目,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升了南方报业服务大局、服务用户和服务市场的综合能力。

三情融合。南方舆情团队在国内率先指出舆情具有“三个维度、四个层次”(三个维度为网络舆情、社会舆情和媒体舆情,四个层次为民声、民情、民智、民心),并在实践中充分验证这个概念体系,创新性地聚合“网络舆情、社会舆情和媒体舆情”,提倡线上、线下渠道互通,信息互补。网络舆情鲜活、快速,确实非常重要,但它并非舆情世界的全部。“不重视网络舆情,就是瞎子聋子,如果只依赖网络舆情,就有可能是偏听偏信”,这也是多地党政官员向我们强调的一个观点。社会舆情的突出代表群体是外来务工人员、出租车司机,这些群体在网上发言较少,但他们有充分的意见、建议要表达。专业媒体记者参与舆情生产,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记者本人的思考和积累,其联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界专家的智慧,都是高能量舆情。

四个领先。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用户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南方舆情在广东区域市场做到了四个方面的领先:用户数量第一、覆盖区域第一、项目签约额第一、综合影响力第一,同时建成了广东首个舆情案例数据库。前两年签约额超过7000万元。

五个“+”。“电脑+人脑”:是指南方舆情的资源保障,有借助电脑的数据分析、规律总结,还有专业记者、专职分析师的人工分析;“专职+协同”:是指南方舆情的工作机制方面,专职人员不是太多,目前只有41人,集团内近200名采编、经营骨干人员是南方舆情兼职分析师,这样的规模及研究实力在全国而言都居于前列;“线上+线下”:指南方舆情的资料积累,既有分析师对线上网络舆情的分析整理,也有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记者在事发一线对事件的实地调查;“舆情+数据”:指南方舆情的信息处理,既有基于文字材料的分析,也有通过分析和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梳理和解读;“问题+对策”:指南方舆情的处置对策,既有对问题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也包括在此基础之上的正确处置意见建议。

六种服务。南方舆情从舆情预警、研判、应对、培训、品牌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

在不断形成“一二三四五六”体系的过程中,南方舆情的定位逐渐清晰:南方舆情强调舆情产品的“供给侧改革”,通过舆情服务的主动性、产品规划的新颖性来吸引用户,注重将党政机构、公务员群体从“读者”转化为“用户”,将企业从“广告客户”转化为“舆情用户”;南方舆情具有强烈的产品迭代意识和服务意识,在遵循法律法规、新闻伦理的前提下,用户单位提出的各类意见都可以成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

猜你喜欢

傅园慧舆情
数字舆情
傅园慧婉拒千万元代言费
舆情
舆情
舆情
每周消费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