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2016-11-21刘越闵路路
刘越+闵路路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安徽绩溪“聚土地”项目开辟了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先河,被誉为“绩溪模式”。本文以“聚土地”为案例,探讨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相关问题:首先从“互联网+”为电商介入土地流转提供平台、产业资本介入农业农村土地流转需求增加、生态需求、休闲需求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五个方面分析了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原因;从互联网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众筹模式与市场化流转,去中间环节化三个方面分析“聚土地”特点;从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半径、弥补传统农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短板、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效应;最后分析了“聚土地”给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电商;聚土地;绩溪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5-0066-06
Abstract: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cale, intensity, in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the “poly-land mode” in Jixi, Anhui province, getting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s involved in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known as the “Jixi pattern.” Taking the “poly-land” project in Jixi as a ca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evant issues on the electronic suppliers involvement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land involved in the electricity business from the five perspectives: 1) the “Internet+”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 to intervene land transfer; 2) increasing industrial capital involved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helps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demand; 3) ecological needs; 4) recreational needs and 5) national policies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s involved in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t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 land”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et business involved in the innovation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mode, the rising pattern and market circulation, and intermediate links; thirdly, it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electronic supplier involved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anding radiu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making up for of short board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uch aspects as capital, talent,technology,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help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rural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aper finally reveals the inspirations caused by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n “poly-land” projects.
Keywords:rural land circulation; electronic suppliers; Poly-land;Jixi Pattern
2014年3月,安徽绩溪与阿里巴巴的“聚划算”首次推出全国私人定制农场项目:“聚土地”一期。该项目有1年期3个品种:580元1分地、2400元5分地和4800元1亩地。按粮油80%、蔬菜或水果20%的比例分配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西瓜等。认购者除了每月两次可收到认购土地上种植的蔬菜、瓜果和粮食,按照自己的需求种植农产品,闲暇时可以到自己地里体验采摘的喜悦外,还可享受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等[1]101。这是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案例。
一、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为电商介入土地流转提供了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引擎。它逐渐融入到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1]102。由农资电商、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引发的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效益。电商可以利用我国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既可以加快我国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延伸农业下游消费,拓展销售渠道,又可以降低电商介入农业产业的交易成本。而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既可以拓展土地流转,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可以延伸自己的发展空间,中国农村因市场巨大成为电商拓展其发展的潜在市场。“聚土地”就是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土地流转模式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020模式”,将线下的土地流转转变为线上交易,实现了人人均可参与的新型消费模式,极大地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
(二)产业资本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自发地进行土地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不但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还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观的建设资金[2]。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土地抛荒。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客观上要求土地流转。另外,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不利于规模化生产[3]。如此以来,政府及时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如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探索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与监管制度,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等。再加上我国农业投资利润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比较高,吸引大量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生产,需求旺盛,以及现代交通、通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运用,为电商介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居民急需大量的零污染绿色蔬菜水果,但购买渠道不畅,而部分农村闲置土地又没有很好地利用。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城市居民既可以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瓜果,农村居民也可增加收入。所以,为了吃到绿色放心食品,很多消费者乐意为品牌支付差价,市场需求增加为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客观条件[4-6]。
(三)生态需求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所以,目前改善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以“聚土地”为代表的电商介入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将变传统的高污染模式为生态农业模式,如绩溪土地流转后,专业合作社聘请附近有经验的农民按照订单农业模式进行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保证农业生产的原生态,既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保证了食品安全[7];另外,“聚土地”项目还涉及购买者到当地旅游,使得当地农家乐非常红火,也极大改变了当地的交通、通讯、农村村容村貌。
(四)休闲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战略重点转向关注民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休闲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受此影响,我国休闲业正如火如荼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收入增长、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休闲需求潜力巨大,休闲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体育消费等。其中,体验式生态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模式之一,既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又可以亲自体验农村的生产生活,了解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例如,“聚土地”项目认购者闲暇时可以到自己地里体验采摘的喜悦,深入农村,现场体验石磨豆子、暖菇糍制作、捉鱼摸虾、捡田螺、犁田、锄地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另外,每位认购者还可享受一年两次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服务等。这既有助于进一步传承我国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也有助于加快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
(五)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尤其解决农村土地抛荒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国家适时推出了一些政策以规范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这为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持。例如,2013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2013年11月,党的第十八届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村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2015年的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这些文件精神奠定了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设基础。
二、“聚土地”特点
(一)互联网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
“聚土地”项目已被誉为“绩溪模式”,实际上它是在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电商资本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借助互联网来量身订制私家生态农场,凭借绩溪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深化农业功能,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型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其独特之处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前预售农作物,并以此来定制流转土地面积。所以,农业生产的订单化不但破除了区域屏障,也提高了偏僻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并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模式将农村土地通过“聚划算”出租使用权,让农民和消费者实现共赢。465 亩土地主要被苏浙沪、京广等一线城市3500 多人认购,交易额 228 万元。单个农民每月可增收约 4000 元。“聚土地”一期探索出一条电商支持土地流转的新模式[8],该模式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闲置并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以及带动区域二、三产业发展。
(二)众筹模式
“聚土地”引入众筹模式,创造性地将互联网电商引入土地流转,将线下的土地流转变为“O2O”模式,实现了人人可参与的新型消费方式。它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网下种田与网上认筹、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既是众筹、电子商务的创新,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尝试[9]。
(三)市场化流转,去中间环节化
“绩溪模式”是市场化运作,没有政府的直接干预。首先,“聚土地”的农地使用权认购价格是通过电商平台由市场形成的。其次,该模式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农户、电商平台、当地合作社或农户组织、认购客户等,参与者自主协商各项协议。第三,没有改变农地用途,很少涉及政府审批环节[10]。另外,电商平台有效实现了农地经营者与农产品最终消费者直接交易,避免了很多流通环节,既保证消费者能吃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也解决了农地生产与销售不匹配的难题。
三、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效应分析
(一)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半径
以往农村土地流转只限于当地的亲戚、朋友、熟人等之间进行,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流转。例如,2014年3月,“聚土地”一期上线5天之内,465 亩土地就被3500多人抢购一空,合计曝光点击次数达5亿次,参与咨询人数35万次,购买者主要集中在江浙沪晥等地,其余分布在深圳、内蒙古、北京等地。如此以来,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半径。
(二)弥补传统农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短板
以往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缺乏,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电商与农村土地的有效对接,借助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可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弥补制约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11]。2014年8月,“聚土地”原团队在国内注册成立首家专业农村土地流转,电子商务服务商,而且其土地电商项目又成功获得2500万的A轮融资。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把闲置的小钱集中起来投资农业。例如,“聚土地”一期项目,客户投入228万元资金,再加上浙江兴合电子商务公司投入的资金,有5000多元投入到每亩土地上,剔除土地流转、种子、人工等支出外,大部分用于购买现代农机具、兴修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同时,引入互联网可以增加农民信息量,提高其自身素质,并把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到农业各个环节。例如,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土壤中埋入传感器来搜集土壤与大气中的湿度与温度,可以适时开启或关闭灌溉系统,以保持土壤墒情,这既可以实现农民由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变为科学种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又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而且也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农业方面的研发、生产、销售,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三)增加农民收入
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将闲置土地有效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流转,流转农民可获得三重收入,即除了得到高于自己种粮收入的租金外,还可以在流转出去的土地上务工,获得比较高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获取更多的非农收入。这也将有效拓展当地农民就业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等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例如,以土地短租形式的“聚土地”项目将小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加快了当地土地流转,而且这种订单农业可以有效开发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流转农民不但可以获得每亩高于种粮收入的800元租金收入,而且还能在流转土地上打工,获得每月2500多元的工资性收入;另外,绩溪是典型的皖南山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流转农民再办“农家乐”,出售旅游纪念品,为游客提供住宿、购物服务等也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四)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产品结构单一,农业资源损坏严重,是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例如,“聚土地”一期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绩溪处于皖南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农业资源丰富,原生态农产品种众多。之前,尽管绩溪也极力向外拓展市场,但没有充分利用绩溪本地资源优势打出自己的品牌,产品知名度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绩溪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更不利于扩大其优质农产品销售,导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聚土地”一期项目后,种植户按照土地购买者要求进行订单生产,而且是无公害、生态环保的,既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当地农业资源,又能扩大当地农产品销售及提高其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12]。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一则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就业的城镇化;二则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使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改变。如此以来,为了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土地资源配置低效与土地撂荒的矛盾,各级政府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相关措施。而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土地两大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可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从而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加快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采用现代科技来实施订单农业,让农民亲身体验利用高科技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并有效提升农业长期效益,引导农民从长远视角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并实现增值,从思想观念上提升农民转变为市民的意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六)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
乡村生态游是加快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变,转变提升农民思想观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生态游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农村开放度与知名度,有利于农民就地现代化。自“聚土地”一期项目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当地乡村生态游发展。一期网上认筹者超过3500人,根据合同约定,认筹者在一年之内与家人有机会到绩溪县伏岭镇、瀛洲乡的湖村、仁里、龙川几次旅游,且可享受特定景区门票与住宿免费服务。他们来绩溪可体验亲自采摘之乐或旅玩,体味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乡村民风的淳朴敦厚,感受绩溪的美丽风光。一些人尤其是年长者或许将成为绩溪候鸟式的长期居住者,如此以来,可进一步优化绩溪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实现绩溪旅游业多样化进程,更好地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聚土地”的案例启示
(一)发展智能化物流弥补冷链物流短板
由于农产品保鲜的特殊性,常规物流体系不利于电商介入土地流转项目的推进,尤其是冷链物流短板。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保鲜问题,“聚土地”项目一方面调整了认购地域、认购农产品品种等以确保该项目实际操作更加切实可行;另一方面,“聚土地”利用现代科技及时接入智能化物流平台以补齐该项目一期推出时遇到的冷链物流短板,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保鲜问题。例如,“聚划算”要求商家优化产品包装,外包装抗压至少 50 公斤以便航空运输,并且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物流公司后台数据截单止损的有效对接,及时追回破损件,要求集中化配送,优化配送物流流程,缩短转运时间,确保消费者收到完好新鲜的农产品。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为了保证“聚土地”项目顺利实施及农产品安全,就需要相关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一方面,“聚土地”项目要建立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重点加强种植、养殖等环节监管。确保农药、施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科学有效使用,禁止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项目生产基地快速监测设施要齐全,做到派送的鲜活农产品批批检测、批批留样。还要充分发挥项目所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作用,应在项目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例如,2014年,阿里集团实施了“码上淘”战略,若“聚土地”项目能实现与物流平台对接溯源码,消费者一扫便可知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和物流信息。
(三)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要实现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化、可持续性,就要解决当前土地流转的短期化问题,而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有序健康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有序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好在安徽省比较早地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绩溪县应结合“聚土地”项目率先在项目涉及的村、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给农民吃上“定心丸”。依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双方公平协商的基础上,扭转当初一年一签的土地流转合同现状,实现土地承包方与农户流转合同长期化,以利于“聚土地”项目进一步服务“三农”。同时,开张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防止电商“圈地”。
(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生产与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探索出了一条比较好的解决农村闲置土地的途径。尤其是目前国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居民急需大量零污染的绿色蔬菜水果,但购买渠道不畅。而电商向城市的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蔬菜瓜果是电商顺利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所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快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建设,积极引导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并加大对农民相关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根据各地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可组建产业联合体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能手)。电商就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一起起草制定统一的生产规划与生产标准;以比较低的价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现代农业科技资料、种子(种苗)等,以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合作社积极解决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能手)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引导他们统一种养、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能手)按照订单组织生产,最后向电商提供绿色环保新鲜的农产品,电商则迅速把这些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五)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并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而是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适度流转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最终目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陈锡文曾指出,为了避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工商资本过度进入与“大跃进”,务必要坚持以下三原则:农民集体所有不能变;农村土地用途不能变——农地农用;农民基本权益不能受损。所以,电商在介入农村土地流转中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而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带领流转农户共同富裕。一方面,土地流转费用在承包基数的基础上加浮动红利。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一般都希望流转时间比较长,在承包基数基础上加浮动红利,让流转农民能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电商与流转农民形成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电商应在自愿基础上尽可能把流转农户或失地农民雇佣到本企业上班,形成电商与当地农户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这种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不但可以稳定电商与流转农民之间的租赁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流转农民的主人翁责任感,避免项目的短期化。
参考文献:
[1]王小君.试论互联网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2).
[2]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
[3]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 2002(6):35-43.
[4]向俊,陈晓.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10):25-28.
[5]叶进芬.农业电子商务主体创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0):174-176.
[6]吴国强.腾龙与落凤共存——工商资本务农成败基因解析[J].农村工作通讯,2014(13):24-27.
[7]徐旭,蒋文华,应风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9):144-145.
[8]赵俊杰.对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5):98-99.
[9]高安峰,杨刻俭.资本主导下的“股田制”利弊分析[J].红旗文稿,2008(17):19-21.
[10]胡传景,程石.适当规模化,谨防“非粮化”——对建立“公司 + 农户”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构想[J].国土资源,2009(3):20-23.
[11]朱静虹,毕发钱,肖红云.基于新时期土地流转下的村域经济发展反思——以姚安县清河村为例[J].经济研究,2011(3):24-25.
[12]刘越.安徽农村土地流转评价研究——基于460户调查的数据[J].新疆财经,2014(6): 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