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2016-11-21王景煜

剑南文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余秋雨极端主义中东地区

□王景煜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王景煜

繁杂而冗长,这是《千年一叹》给我的第一印象。

不同于情节波澜起伏的小说,它安静得如同无风的夜晚,时不时地传出几声虫鸣。淡黄的书页,不时闪现在书中的几张黑白照片,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它后,忽然感觉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翻开书本,我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世界,透过作者的双眼,看见了古希腊文明的衰微后今日的闲散自如,看见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文明在历史冲击下几近湮灭,看见了两河流域中的战乱直至今日未休,看见了印度半岛上的繁荣与衰落……每一种伟大的文明都在历史的大道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使我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步伐,惊叹它们的繁荣,叹惜它们的衰微,但内心更多的是对如今荒凉的文明的沉思,观望着在历史风风雨雨中残留下来的它们苍老的躯体。

每一种文明都拥有辉煌的过去,然而为何如今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断壁残垣?“人类,为什么曾经那么伟大却又会那么无奈?文明,为什么曾经那么辉煌却又会那么脆弱?历史,为什么曾经那么精致却又会那么简单?”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明“盛极必衰”吗?文明必将“枯萎”吗?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直在战火中生长,在创造了无数财富后又在战火中消逝。然而与其相比,古埃及文明拥有辽阔的“绝地屏障”,保障了一个个王朝的政治连续性,也在极权统治下可以集中惊人的力量建造出雄伟的建筑,但也因为极权而是潜在的矛盾在时间的推移中越来越突出,从而是古埃及文明在内部的对抗冲突中渐渐分裂,外族侵略也有机可乘。如今,金字塔依旧傲然矗立在尼罗河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却永远地遗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或许文明也拥有它的规律,如老子所言,“道生万物,万物归一。”一切事物,包括再伟大的文明,也终究有始有终,从繁荣走向衰亡,“枯萎属于正常。”

然而镜头突然定格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流离失所的无辜百姓,妇女怀中啼哭的婴儿,架着刀枪的巡逻士兵……还有书中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他们或许和我同岁,甚至比我更加年幼,却无法同我一样坐在教室中学习,而是经历着原本并不应是他们这个岁数所要经历的事情。从古至今,中东地区,那个曾经孕育了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等无数伟大文明的土地上,战争却从未画上过休止符号。宗教、历史、文化在这些文明中诞生,然而在这些元素的搅合下又导致了极端主义的出现。人们也在极端主义的笼罩下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尊严,甚至失去了人性,任何丧心病狂的事情他们都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来。不仅是中东地区,包括埃及与印度在内,在余秋雨先生的叙述中一路走来,所有的地区在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字——乱。文明在战乱中披上了黑色的纱衣,如同堕天后的炽天使,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徒留下乌黑的羽翼,渐渐散落。

与它们相比,中华文明似乎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华文明虽也历经沧桑,但却一直绵延至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起极端主义,中华文明更多的是兼收并蓄,在战争中交流,交流中融合。“中华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或许正是如此,才使得它能够比其他文明节省更多的靡费,保存了生命,在历史长流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旅途”结束,但我却依旧忘不了一路上经过的每一处景色。金字塔,巴特农神庙,耶路撒冷,泰姬陵……它们同伟大的文明拥有同样的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间向世界继续传递那不朽的力量。

合上书本,闭上双眼,我仿佛能听见一声叹息传来,跨越千年,从遥远的爱琴海传来,从古老的金字塔传来,从那些埋藏在风沙中古遗址中传来,在心湖中漾起一圈圈涟漪。我想,文明之所以让人痴迷,令人惊叹,并不仅是它在历史画卷上所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它对我们心灵的洗涤与熏陶,让我们在感受其的同时升华自我。

震撼与真实,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千年一叹》。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余秋雨极端主义中东地区
余秋雨投其所好
德国29名警察分享希特勒照片被停职
群聊分享希特勒照片,德国29名警察被停职
余秋雨投其所好
中东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教派权力冲突
中东地区未来商业航空领域缺口巨大
基于证据理论的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理想”
中东地区当前的宗派地缘政治格局与冲突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