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话假唱

2016-11-21周春晖

剧影月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帕瓦罗蒂闲话大合唱

■周春晖



闲话假唱

■周春晖

当假货已经泛滥到“除了假货是真的别的全是假的”地步,严肃而认真地讨伐假唱,就显得有点迂腐了。因此只能对此说点闲话——一种在“白说谁不说”的闲情驱使下所说的;说了也白说”的闲话。

习惯上把歌坛上“对口型”的演唱称之为“假唱”。歌手事先把自己所唱的歌曲在音棚里录制好,然后一“带”在手唱遍天下。如果不发生偶然,节奏、口型没出现太明显的错位,后台的音响没发生技术性故障。歌手们以假当真的演唱足可以把这个骗局维持到更长的时间,假唱到今天可能也不会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就是因为发生了意外,观众们听出声情并茂背后的破绽,受骗的义愤使他们大声呼吁歌坛也必须打假。

其实,在所有冠之以“假”字的事物中,假唱是有其特殊性的,这就是“假的比真的好”。既便是世界顶级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据说演唱前也非常紧张,担心高音C的发挥是否理想。最初的成功是在幕后捡到一枚幕钉,以后每次上台前都在幕后寻找一番幕钉,找到了心理上的某种慰藉。崇拜者们得知这秘密后,便在幕后放上许多幕钉。如果是对口型的假唱,帕瓦罗蒂是大可不必如此紧张的。现代录音技术可以把五音不全的人,包装成为一名歌星。一句复一句,一小节复一小节,百余次地重复录制,直到每一乐句,每一延长音都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高音C之王的帕瓦罗蒂不能保证每次高音C都唱得完美,但录音却能使歌手在每次演唱会上都唱得无可挑剔,因此听流行歌手们演唱,宁可听其假唱而不必听其真唱。因为大多数流行歌手的真唱不是走腔跑调,就是鬼喊鬼叫,所以说假的比真的好。

假唱的这一特殊性,使观众们宽容了假唱的存在,何况对流行歌手的欣赏,本来就是综合性的。容貌、形体、舞姿、服饰、灯光、舞美、伴奏、伴舞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加上假的比真的还好的演唱,这种锦上添花之举,使观众不仅不讨厌这虚假,甚至为其“完美”的演唱欣喜陶醉、激动抓狂。

真正值得我们说道的倒是另一种假唱——一种口是心非的假唱。

上台前置千百名观众的千呼万唤而不顾却为出场费、为临时加价、为税前税后讨价还价。但帷幕开启音乐奏响、红男绿女们奔上台后满怀激情放声歌唱的却是“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与人格、口与心的悖离,无论他或她怎样地拿腔拿调、怎样的声情并茂、怎样的姿态万千,你却绝对听不到一星半点的真诚,真相披露你只能为之作呕。好在现如今人们已经丢弃了明星亦是道德楷模的美好愿望。你可以不欣赏歌手们的道德人品,但这不妨碍你听听他们假的比真的还好的假唱。

如果说口是心非的假唱,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下,仅仅是一小批流行歌手们在金钱操纵下所演出的见利忘义、见钱忘情的闹剧,这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市场经济的真正上帝是消费者,洞察了他们音乐与人品、口与心相悖的恶劣行径之后,可以不去听这样的演唱会,掏不掏钱的主动权在消费者自己的手中。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最终会逐步规范歌手们的演唱形式和职业道德。

口是心非的假唱之所以成为问题,我以为并不仅仅是眼前的流行歌坛上涌动流窜着这股虚假浮躁,见利忘义,道德败坏的邪风恶气,而是神圣隆重、气势恢弘的全民性的大合唱业已出现群体性口是心非假唱的端倪。

全民性、团体性的大合唱,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仪式,是歌唱化的政治。合唱艺术的所有原则、表现方法,它的旋律、它的和声、它的歌词在这里统统演绎成为一种宗教式的祈祷,成千上万人众口一声所诵唱的是万众一心的思想和理念。这一性质决定了全民性大合唱的参与者在心智、思想、情感上必须与诵唱对象融为一体、高度一致,是心与口的完美统一。每一个公民都会有过这样的情感体验,一当我们齐声高唱“国歌”的时候,仿佛热血在沸腾,心潮在澎湃,人们的表情庄严而神圣。我们与诵唱的祖国共创荣耀与辉煌,我们与共和国一道共度艰辛与磨难。这是心口如一的歌唱,是亿万民众真情实感的坦诚流露,这便是全民性大合唱的价值所在。

令人遗憾的是,全民性、团体性的大合唱这两年也出现了“对口型”式的假唱,虔诚神圣的情感在一次次的假唱中激情冷却,放歌者不再与诵唱对象融为一体。而仅仅是一个人数,一个以凑齐那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齐声合唱的一个数字。嘴巴在机械地动作,心灵却飞向别处。表面上看上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何等的热闹、何等的繁荣、何等的喧哗,但放声歌唱的人们却心口不一。这种假唱不仅令人忧虑而且可怕,是因为它使神圣庄严的仪式变为儿戏。

唠唠叨叨的都是些闲话,但却不是假话。

猜你喜欢

帕瓦罗蒂闲话大合唱
闲话“腊肉”
网边闲话
春天的大合唱
出身卑微并不可怕
大合唱
精品赏析
诗词闲话
帕瓦罗蒂终于离婚了
好话坏话都要听/听听“闲话”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