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6-11-20杨国强

人生十六七 2016年17期
关键词:配套措施硕士生学制

杨国强

(德州信息工程学校,山东 德州 25300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

杨国强

(德州信息工程学校,山东 德州 253000)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改革和各高等学校的积极实践的历程,促进了大学生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大学生人才。但是,由于历史局限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仍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改革理论研究,高等学校的具体实践,质量保证和相关配套措施,以及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等方面。

(一)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改革理论支撑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不够,缺乏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的教学改革指导理论。各高等学校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了多年改革的积极探索,取得的经验教训迫切需要分析和系统总结,并上升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理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建立适合国情的教学改革理论体系,这是我国大学生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需要的理论武器,也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改革政策法规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高校教学改革实践多为直接照搬套用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具有盲目倾向,对发达国家的学制特点、改革背景和基础条件缺乏深入研究,直接照搬套用其高等教育学制及改革经验。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并未根据文件精神和自身实际深入研究以提出可行方案,而是遵照文件规定直接照搬执行,体现为高等教育学制的2-3年弹性化处理。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普遍实行的弹性学制以学分制为基础条件,学分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各种配套措施已经得到完善。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教学管理仍然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学分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难以实行真正意义的弹性学制而无法达到改革目标。

(三)质量保证措施不力和相关配套条件不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两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培养质量的下滑。一方面,由于国家和高等学校对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没能与大学生规模成比例增加,当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潜力资源随大学生的大幅增加消耗殆尽后,大学生培养面临投入力度相对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大规模扩招难保生源质量,很多高校面临生源质量下滑的问题;尽管高等学校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对教学改革试点的大学生培养严格要求,并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效率,但是仍然面临培养质量下滑的问题。体现为社会用人单位对2年学制下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置疑,以及教学改革后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近30年的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国际化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时期,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呈现新的特征。我国高等教育学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必须根据这些新特点和新需求制定改革发展的长远策略。同时,还要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和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中心,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相关改革措施和经验,提出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高等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大学生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是指改革中需要遵循的思路,以及制定各种配套措施的出发点。根据我国教学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发达国家教学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以大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实行弹性学制先进经验完善配套措施,特别是学分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根据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满足市场需要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教学改革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和服务。

通过组织专门的研讨会,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的有关问题专门研究。从2005年开始,由中国学位与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了多次研讨会,全国各大学生培养单位就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相互交流与借鉴,为积极推进硕士生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研讨会需要进一步开展交流和讨论问题,应该深入到硕士生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诸如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相关配套措施如何满足弹性学制的要求,如何通过社会经济条件的比较研究,进行我国硕士生学制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同时,研究中有必要参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将包含硕士和博士的大学生培养体系,甚至包含本科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综合考虑,研究进一步教学改革的解决对策。

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应考虑大学生个人和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优势的专业领域和学科特点,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的需求导向下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志向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应该在弹性学制条件下的培养计划中得到应有的体现,才能保证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得到大学生本人的自觉配合,弹性学制下培养计划的实施才具备基本条件,这也是教学改革以大学生个人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1]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雅静,孙世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杨国强(1969-),男,汉族,山东德州人,德州信息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配套措施硕士生学制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数据平台建设的探讨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燕磊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防范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