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随感
2016-11-20周娟
周娟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江苏 如东 226404)
高效课堂之随感
周娟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江苏 如东 226404)
高效课堂是时下的教学热门话题。一场教学尝试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一段时间。教室里学生改同向坐为相向坐,四至六人为一组;改教师讲为学生讲,改独立思考为高声讨论;改坐着为站着,走着;改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些改变让学生和教师一时获得的一些新鲜感。学习,换言之做学问仅仅凭新鲜感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对学习持久的热爱,由衷的喜欢。
其实,高效课堂不需要形式主义。因为课堂是由"教"和" 学"两方面组成。首先从教者来讲,过硬的专业素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这是笔者从做学生到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几年的一点心得。做学生的每每知道学校里老师的风格,这个严谨,那个怪癖。不管怎样学识丰富的老师,是每个做学生的幸福,也令学生信服。这样老师的上课学生必会全神贯注。作为一名老师,丰富的文学知识积淀,,课堂语言的流畅、精确,提问的严谨,这些都让做学生的受益匪浅。一个优秀老师的课堂语言无不对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严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知识的理解深入全面培养着学生的思维习惯;板书字体的认真、隽秀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可见一位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不仅让课堂能高效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不可说印象不持久。
如果单举语文教学的事例不足以说明高效课堂的前提需要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那么就我从事的教学工作说明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见解。八年的工作,我一边从事语文教学,一边从事历史教学。其实教语文我是有些力不从心的。说实话,做学生时就十分喜爱语文这门课程,成绩不错。这些都得益于那时的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素养很高,每次语文课整个班级情绪高昂,整堂课学生情绪都被老师牵引着。现在回忆十多年前的高效课堂竟也如此。后来所学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而被选择了历史专业。这虽为憾事但四年的历史教学专业学习,受老师的耳濡目染,专业知识也日臻扎实。现今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情背景的分析,现象的剖析,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线索,这些都驾轻就熟。少了上语文课为一句话表达的流畅而心惊肉跳,为一个词的斟酌而绞尽脑汁。因为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教专业素养不强的语文,另一方面从事所学历史专业的教学。所以感想真实,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具备过硬是前提。
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是前提,其次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也很重要。这就体现在教学的另一面"学"。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让学生能够大胆的提问,质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既是学习的良好态度也未尝不是好的学习方法。我感觉教师不要做保姆,更不要做权威。如果教师习惯先入为主,学生只能邯郸学步,久而久之,就是去了对学习的创造力,养成等、靠、抄的习惯。如果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驾驭"知识的能力,那么自然而然学生会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的附属品。课堂上就没了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发言的现象。高效课堂需要讨论,因为那是问题不得解决后众人智慧的火花,但我认为更需要独立思考。课堂上的独学、对学、群学,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独到见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技巧、特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为这可以避免产生滥竽充数者,也可以克服懒惰的思维惯性。笔者发现一种现象,在所教班级,学生在提倡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之下,上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讨论激烈,高举小手。其中包括所谓后进生能说会道,发言时声音宏亮,举止大方。但令我眼花缭乱,不知滥竽充数者有几何?后来经过测试,上课抢先发言者与上课沉思但不急于表现着相比,成绩后者远远高于前者。这不需要杜撰,教学实践告诉我课堂教学不需要形式需要学生思维的火花。
高效课堂到底是什么模式,众说纷纭,但我认为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培养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以上是我教学中实实在在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