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2016-11-19谢春燕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血液检验临床意义

谢春燕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在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30例贫血患者,并将30例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性贫血组5例和缺铁性贫血组25例。另外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5例健康人的血液检验资料,作为对照组与贫血组对比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经我院分组进行血液检验发现,地中海贫血组的RBC/MCV和RBC偏高。缺铁性贫血组的Hb和RBC偏低,但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中海贫血组。贫血组的MCH和MCV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检测值,且三组检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鉴别;临床意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极其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失眠多梦、苍白、急性肾衰竭等。产生贫血的原因有多种,贫血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如造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1]。为了对症下药、对因治疗,要对患者严格地进行贫血鉴别。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搜集了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30例贫血患者,并将30例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性贫血组5例和缺铁性贫血组25例。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5例健康人的血液检验资料,作为对照组与贫血组对比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缺铁性贫血组25例中,男性占12例,女性占13例。年龄2~67岁,平均年龄为(37.6±3.7)岁。地中海贫血组的5例中,男性占3例,女性占2例。年龄2~65岁,平均年龄为(35.3±2.5)岁。血液正常的对照组共15例,其中男性有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在2~67岁,平均年龄为(63.8±2.9)岁。三组检测人员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的要求相同,两组患者分别在清晨开始空腹状态下的血液采集。用一次性注射器于患者静脉抽取2 ml血液,并将采集后的血液样本放入血液检验试管中。对血液进行正确处理后,使用专业医用自动血液检验仪中进行检测。在整个采集、检测过程中三组的样本必须分组保存、检测,以免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而影响分析的正确性[2]。

1.3 观察内容和指标 对三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后观察并分析单位体积红细胞的数量(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等指标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并比较三组血液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对贫血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的RBC/MCV和RBC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而缺铁性贫血组的Hb和RBC则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但是缺铁性贫血组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对照组中正常人的MCH和MCV又明显高于患有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检测值,三组血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4.78%和95.25%,都在94%以上。两组的特异度分别为65.18%和69.8%,也超过了65%。贫血组的符合率分别为76.26%和79.81%,符合75%以上的范围。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中值得运用。

3 讨论

本文中我院研究的贫血症主要有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内缺铁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造成的。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称为海洋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遗传的溶血性贫血。多见于地中海地区或东南亚地区。我国最常见的贫血症是缺铁性贫血,因此预防缺铁性贫血症的主要途径是补充铁。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口服液等药物补充外,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以及牛肉、菠菜、红枣等食物。贫血的发生率较高,但是由于它的隐蔽性较强,大多数患者在症状严重之前都不会发现。而且贫血也是一种慢性疾病,患病初期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影响,长期以往患者容易对贫血症状不重视[3]。这样会导致患者因延误治疗而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脑出血、痛风等并发症。因此贫血是不容忽视的,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对贫血症的预防也有很好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三组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据关系,地中海贫血组的RBC/MCV和RBC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的Hb和RBC则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但是缺铁性贫血组的RDW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对照组的MCH和MCV又明显高于贫血患者,三组血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进行的该项研究表明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再次肯定了血液检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

在我院进行整个研究的过程中,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实践中准确检测出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并对贫血鉴别发挥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其检测结果展现了其科学性、可靠性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工作效率,使贫血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永春.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3271.

[2]方德政,蒋晓楠.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3264.

[3]安仕刚,鲁力,曾强武.探讨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3885-3886.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血液检验临床意义
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的管理措施分析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探析
72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72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