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2016-11-19黄峰攀

教师·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文阅读语文素养

黄峰攀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善于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兴趣;授予积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构建不竭的积累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适时运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文素养;阅读积累;运用

从成年人思维模式来说,我们要评价某一事物其作用大小、结果好坏,最直观的做法就是从该事物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来评判。同样,小学语文阅读积累的作用也可从过程和结果这两方面来考虑。那么小学语文阅读积累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内容决定结果,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文化素质及个人素养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强调读书在于积累,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开阔视野”。可见,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

而在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怎样的衍生物呢?其一,我们知道,我们最初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记忆。对于未知的事物只能通过不断加强记忆来牢牢地掌握住,小学生在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记忆水平,记忆力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二,从陌生到熟悉、从未知到已知,这也是一个不断思考、反复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大脑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开发,智力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掌握更多未知的知识。其三,阅读的过程也是模仿和吸收的过程,通过模仿他人的东西并不断吸收最后化为己用,这也是学习的一条路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积累的作用是通过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吸收能力来培养其语言文字、文化素质和个人素养的。

一、为什么小学生要进行阅读积累

1.可能性:学生有摘抄的习惯

初接五年级班级,我发现孩子们摘抄的习惯还不错:一天一百来字,雷打不动。渐渐的,我发现不对劲了。个别同学把摘抄当成一种任务,达到百字就甩在一边,根本没有去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了;更有甚者,拿四年级的笔记“有选择性”地抄抄。这样的积累,效果何在?我当即宣布:每天一百字的规定免了,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笔记!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第二天的早自习,我特意翻翻他们的笔记,只有少数几个动笔,而且寥寥数语数语。我却如同发现新大陆般地和其中一位学生交谈起来:读什么书?为什么记下这个词?你怎么理解?交谈完毕,我欣喜地告诉大家:这位学生用“心”在学习,汲取了书中的精华,她一定会成功的。谁不渴望得到赞扬?谁不向往成功?慢慢的,做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多,笔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品味词句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课余爱好了。

2.必要性:作文教学中“积累”很有必要

每堂课,我喜欢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与孩子们坐在一起聊聊天。“昨天放学路上有什么新鲜事?”“晚餐桌上,你们一家谈了什么?”“教室里谁笑得最欢?为什么?”……其乐融融的交谈,叩开了孩子们的心扉,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上课的铃声总带着他们失望的叹息。水到渠成了,我对孩子们说:“把你们要讲的用笔描述下来,老师也用笔和你们交流,好吗?”不道日记,不言作业,我们的交流已积累了生活的素材。

看完两个“积累”的小镜头,你是否愿意把“点滴”作为他们的中心议题呢?关于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如何“积累”等问题大家已谈得很多、很深,这里不再多谈,我想说的是当积累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负担的时候,它对学生的学习就不是一种推动、一种促进了。那师者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呢?我认为应该达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小学语文阅读积累的实现过程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根深叶才茂。小学阅读非常重要任务就是积累语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呢?

(一)让阅读成为自然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含情脉脉的一个“好”字,盛赞春雨。“知时节”如春雨般奋发人的生命和激发人的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一位语文老师,就要当这“雨 ”,既“好”又“知时节”还会“当春乃发生”,做个引导学生积累的有心人。

(1)睿智、细心。《语文课程标准》里有关“积累”的阐述,我们应该贯穿起来读。并以一颗睿智的心去辨析,否则,怎称“好”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个人阅读量在150万字及以上,同时还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提倡好读书,读好书。课程标准分成三个学段提出不同要求,作为语文老师的心中必具备这本账。例如,孩子摘抄词语受四个字的局限,老师就告诉他们“龙生龙,凤生凤”也是成语;若孩子平时记日记心存疑惧,先写备忘录……这样,“知时节”!

(2)宽容、耐心。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靠说几句话、指导几次就能见效的,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积累的习惯。翻阅孩子们的摘抄笔记可以两天一次,三天一次,但决不能忘记;与孩子们交流生活感受一定要用心,可以今天这组明天那组,但决不能马虎。当孩子们爱写时,给一句赞赏;当孩子偷懒时,给一句关切;当孩子向上时,垫一块砖;当孩子下滑时,助一把力……不要有太多的不满,不要有太多的斥责,不要有太多的规矩,不要有太多的条款,“当春乃发生”。

春季万物勃发,最需要雨露的滋润。孩子们良好积累习惯的形成,最需要老师的启发与引导、赞扬与鼓励。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每当夜幕降临,细细的雨丝柔柔地洒向大地,万物被悄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舒展,焕发蓬勃生机。在引导积累上,我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身心特点,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把方法“潜”入孩子们的心中,“润”着他们稚嫩的心田,让习惯悄悄地生根、发芽、长叶。

(1)推广妙招,巧“聚”词句。瞧:这个同学把《快乐语文》书中的“碎语阁”剪了下来,张贴在一起,成了一组组或抒写“友谊”或抒写“真情”……的优美句子。我赶紧把他的“剪贴本”展示到学习园地,并告诉孩子们,现在大家的家庭条件普遍都比较好,家长舍得在大家的阅读上花钱。但是花钱买来的一大堆书或报纸,不一定是孩子喜欢阅读内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喜好征订报刊并与孩子一起读报剪纸,摘贴在笔记本上,这样获取知识,积累语言,才会一举多得。

“人不知而不愠……”听,他把少儿频道里介绍的孔子言论用到作文里来了。我夸张地赞赏着,并对孩子们说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大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有的同学经常因为看电视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做作业,少不了挨几顿骂。但影视真的是祸害吗?不,不是的,如果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就太棒了。语言规范、简明、得体的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意境优美的电视散文,回味无穷的科学……都很值得孩子们学习。没过几天,露露的妈妈打来电话,说露露怎么看电视还拿笔记呀?我笑了。

(2)调味生活,勤“累”素材。我努力尝试着指导孩子们有滋有味地“生活”,帮助他们在头脑中“保存”作文的素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进行“复制”和“粘贴”。

我经常会刻意地制造一些小矛盾、小插曲,让同学产生“误会”,产生一些强烈的“爱与恨”,让他们觉得生活不像白开水,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他们不会忘记的事情更多一些,难以忘记的感受更多一些。有一次,我从黑塑料袋里掏出一个奇形怪状的纸团,神秘地告诉大家:这里面包着一只小怪物,谁敢打开这个纸团?学生被我吓坏了,内心充满了恐惧;一些学生怀迟疑态度,眉头锁成了一个大疙瘩;也有胆大心细的学生一遍遍地猜测这是什么东西。最后,我让勇敢的学生上前来一层层地撕开“神秘面纱”,原来竟是一个“蜘蛛的干尸”。这个过程让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因而自然地将其载入他们的日记。更为欣喜的是,他们也善于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调味了。

(3)甲方乙方,深“筑”见解。善观是摄取材料,多思则是“透视”材料。思考是翱翔的翅膀,经过思考而储存的材料,就像拍摄的相底,经过“感光”,才能冲洗出清晰的照片。我经常利用班队课把孩子们与我交流的素材抛出,引导他们讨论。各家论点,均可畅所欲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角度不同。昨天将“抗风雪,过大年”的素材抛出,精彩之见不断涌出——“党的关怀暖人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类总是在抗争中成长”……瞧:他们可以看云议天气,沐雨话诗情,俨然一个个小思想家的派头了。一个个独到的见解深“筑”他们的心中,作文里的“无病呻吟”的现象少了。

(二)语言积累,从点滴做起

1.激发兴趣,从评价中积累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一些评比活动,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助燃学生积累语言的热情。教师要求学生摘抄优美词句,空余时间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并背诵下来,指导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学以致用,使其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在讲评时大家赏析,增强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1)搭建舞台交流积累。语文老师每周在教室显眼位置建立读书角,开辟一个“每周一读”的专栏,每周让对积累语言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轮流刊登平时课外阅读的优美词句或简短美文等等,让这个专栏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每周一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组织学生点评或赏析专栏。 通过课堂交流,营造气氛,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互相借鉴提升。

(2)开辟学习园地积累。班上开辟一个学习园地,分小组负责编辑,鼓励学生把他们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妙词佳句,运用到学习园地中,互相学习,扩大阅读量。

(3)开展评优活动积累。每一个月举行一次记忆类的知识竞赛活动,针对词语、成语、诗文、名人名言、作家等设计题目,进行抢答比赛,然后进行颁奖。

2.拓展延伸,从阅读中储备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学会了积累语言的方法以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摘抄优美词、句、段,并背熟,在平常说话、写作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语言的储备。

(1)背诵储备。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训练途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感知与理解中背诵。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方面的知识,表达时口吐莲花、出口成章。

(2)摘记储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名言警句、诗歌散文,朗读一两遍不一定记住,亲手抄过一遍很快就会记住,因此储备知识可以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常常提醒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随身带一本好词佳句的收集本,随听随记。回家后,把摘记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挤出时间认真阅读一遍,温故知新。

(3)实践储备。开放性阅读课外书籍,阅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处处都是课堂。如:指导学生收看喜闻乐见的影视节目时,学习少儿节目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体育节目斑斓多姿的解说词,学习综艺节目诗情画意的串台词等。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观看影视节目时摘记的台词进行赏析,大大激发了学生在观赏节目中积累语言的兴趣。

(三)观察——播撒习作的种子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因此,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在教师引导下留心观察,观察后通过分析、思考、实践获取生活的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

1.留心观察,捕捉生活

充实的家庭生活、多彩的学校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美丽的大自然,等等,都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都是学生进行习作的极好素材。学生如果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长期下去,何愁没有素材可写呢?如指导写水果的作文课,教师提了一篮水果,请同学们品尝水果,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在整节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复制、品味、想象、感受,学生有所思便有悟,而后便能作文。

2.细心观察,走近生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应该去寻找它的源泉,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农村孩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题材,只要教师指导学生用眼睛细心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味、感悟,就能写出充实鲜活的文章。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作文课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样,写作文就比较容易了。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一定写作素材,动起笔来就会一气呵成。

3.用心观察,盘活生活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有哪些发现?这些发现让你激动、兴奋,让你有了新的收获,在小组内先交流。刚开始时,学生发言不积极,只用简短一两句话来描述,比如,我发现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我发现下雨时蚂蚁会搬家,其他就无话可说了。这时教师只有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才能发挥最佳的语言潜能。正如一个女同学写的《可爱的小蚂蚁》:“我发现几只蚂蚁用它细小的爪子不停地往外扒土,我不禁想:这么小的蚂蚁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真不简单。第二天早上……”学生的作文让我欣慰,也让我深有感触: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三、小学语文阅读积累的运用

运用, 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某样东西,当然是先找到其可用之处,然后才能“用之”。小学阅读的可用之处上文已经提过,那么应该把它用到哪些地方?怎么用?

1.朗诵中丰富语言

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把他们的摘抄本放在我眼前时,我被他们摘抄的优美词句吸引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说:“同学们,你们摘抄的这些优美词句想不想读给其他人听一听,让我们来分享阅读的快乐?”“当然想了!”学生齐声答道。于是,我利用一些时间让同学朗读,分享。学生们甭提多高兴了!通过这样的阅读积累分享课,学生积累语言的热情再度提高。

2.习作中丰富语言

伴随着学生积累的语言日渐丰富,习作指导课上,我时常鼓励学生一定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学生用上自己积累语言,写出的一些优秀习作,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向学校校刊或校报投稿外,还在班上建立“习作天地”,QQ群、微信群,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每过一学年,让学生遴选出优秀作文,通过编辑加工打印成册,让他们的劳动成果,从文字变铅字,让他们尽享成功之喜悦。这样在无形中,让学生明白了语言积累的价值所在。

3.运用中丰富语言

学生每天都要开口说话,通过语言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在课内外多运用学到的词句与人交流,在与人交际过程中,词语句子要用得恰到好处,让彼此沟通心情愉悦。例如,家长每天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毫无拘束地跟孩子聊天,可以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学了哪些词语、句子呀?”“换哪个词说更好呀?”等问题,不失时机拓宽运用,丰富积累。

四、结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多元语言积累的途径,让学生乐于语言积累,学会语言积累。因此,在小学生其成长之初,就应该在学校和家庭中建立一个“读好书,好读书”的大环境,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把读书作为终身的爱好。学生的知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浅入深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 ,从“知少”到“知多”,这需要积累,小学为中学积累,中学为大学积累,渐渐地厚积而薄发,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须知今日的积累,造就明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 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积累语文阅读语文素养
精挑细选出华章
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从“畏写”到“乐写”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