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价值观教育
2016-11-19董少敏
董少敏
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观点和立场。评价一个人价值观的客观标准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以及个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价值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和价值心理引导。”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也是党的工作的优良传统。
一、我国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发展,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总体看来,中学生知识面扩展,判断事物的水平有所提高,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有所增强,但部分中学生价值观存在以下问题:①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当代中学生普遍缺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意识,甚至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享受,存在炫富现象。②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实现。部分学生把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目标,把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等同起来,从而缺失了社会价值,过分强调自我价值。③过于崇拜个人主义。有些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凌驾于集体和社会之上,认为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多样化。
二、我国中学生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学生价值观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当前中学生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等媒体的普及、传播,使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学校园,对于身心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既要处理好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又要追求与时俱进的文化思想,一时使得一些急功近利的学生走向偏颇,从而导致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产生。
(2)学校德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学校过度追求成绩而忽视价值观教育,对于本来阅历有限、缺乏判断是非能力的学生来讲,思想道德观念更加模糊;家庭德育环境缺失,一些家长自己没有做好榜样,从而“引导”学生渐渐形成了一些歪风邪气,缺少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市场体制建设尚在完善中,仍有许多漏洞,社会上不乏贪污腐败、纸醉金迷、以权谋私的风气,同时还出现了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不合理因素,使得中学生群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产生动摇。总而言之,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导致了部分中学生价值观产生偏激。
三、提高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针对当前存在的价值观多元状态,首先要明确只有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为此,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1.加强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其一,要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育人作用。要把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引进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把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起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二,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比如,结合中学生的日常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校园活动或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从而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三,不断扩展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如通过当下流行的QQ、微信等交流平台,弘扬社会主旋律,扩展价值观教育的领域。
其四,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经常性地表彰先进个人,坚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反面故事为辅,用身边人身边事告诉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中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只有经历了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后,认识才能更深刻,行为才能更自觉。要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和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让学生感受到奉献带给人的快乐。另外,积极投身党团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班集体中的学生骨干的作用,并通过他们,引导广大中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培养奉献精神。
3.紧密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
除了受到学校教育及自身教育的影响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所以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强大合力。在内外教育的协作下,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斌雄.论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1,(6).
[2]罗玉萍.公民意识教育与中学生价值观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4).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