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删繁就简,让教学更有效

2016-11-19陈桂芬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简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陈桂芬

[摘 要] 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过10多年的实践,其基本结构形式已经定型,教师大多形成惯性思维. 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维度,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改革,对教学设计进行简约化处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简约;有效

初中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固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学规律. 然而,纵观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发现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循规蹈矩,常常是不假思索,照搬现成的、固有的模式. 特别是一些名师名家的教学观摩课、展示课上呈现的教学设计更为花哨和烦琐,这种种都对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要删繁就简,简化教学目标、简练教学语言、简洁教学操作、简约教学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针对性,为塑造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简化目标,提升教学针对性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目标的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设计太多的教学目标,贪图面面俱到,或者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平均用力,那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节奏的紧张和教学的大容量. 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有时就会匆匆忙忙,草率地处置教学环节,这样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简化处理,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共识和诉求. 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简化处理,需要着重考量教学的需要,目标不可设置太多,也不宜大而空,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难度也要适中,要力求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学习目标,并能够切实地实现,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

在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时,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的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践精神,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位教师在学习这个章节时也设计了教学目标:①理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关系之间的转换. ②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比较以上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位的设计过于烦琐、庞杂,学生看到这么多内容,自然感觉到“头晕眼花”;第二位教师的目标设计相对要简明得多,让学生有醒目的感觉,因为目标比较集中,可以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指向. 实践操作显示,教师设计过于花哨的教学目标,不仅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能给教学带来诸多阻力. 而简单明了的目标,可以吸引学生全力投入,如第二位教师的目标设计就集中在两个点上,教师教学操作精力集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也比较及时,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有三维意识,但在具体操作中,未必都要一一罗列出来,特别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单独作为一项教学指标来集中执行,显然有生拉硬扯的嫌疑.

简练语言,体现教学凝练性

教师教学语言凝练化处理,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由过去课堂教学中的主宰者向现代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转型,要彻底和传统的“满堂灌” 的教学告别,首先从教学语言简化开始.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加强锤炼和打磨,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让学生多说多思考,把舞台还给学生. 教师要对课堂中发生的事件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语言要干净利落,指令的发出要明确到位,这样,教学点拨、启发才会准确到位. 教师教学语言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准确性、规范性、启发性、生动性等多个维度展开优化考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简练教学语言,要体现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不仅要让学生听得懂,还要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 在学习《图形的平移》相关内容时,一位教师这样讲解平面图形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中,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同一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图形平移之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平移是等距同构,是仿射空间的一种形式,就是将同一个向量加到每一点上,移动所得的结果. 学生听教师这样讲解,都摇头不解. 教师意识到讲深了,立即纠正:平移是按照同一方向平行移动的结果,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平移后,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教师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讲解,前后语言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前者过于烦琐,而且带有专业术语,学生听不懂;后者语言简单凝练,学生听得明白,教学效果当然要更好一些. 在数学的课堂中,教师要面对许多数学概念、定义、定理,还有一些数学现象,都需要教师给出恰切的解读. 如果教师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不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将简单直观的东西复杂化了,学生当然听不进去,教学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初中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并不那么厚实,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简洁操作,展示教学的明晰性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教师常常根据习惯思维展开教学,不知寻找最简、最佳的操作方式,这也是课堂教学烦琐化的重要致因. 教学操作简洁化,不是简单地减少教学环节,而是要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实现“教”与“学”的高度和谐,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目标. 教师作为教学主动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现场生成资源的处理、对教学环节的调整,都应达到简约的目标.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这对简洁教学操作也有积极作用.

在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时,教师列举实例:3a·3b=9ab. 从这个等式不难看出,3a和3b都是单项式,9ab也是单项式,这个计算过程有一定规律可循吗?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很快给出答案:两个单项式相乘,只要把两个单项式的系数相乘,再把这两个单项式的字母相乘,就可以完成单项式相乘的操作.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自己举例进行相关验证. 课堂内自主学习气氛渐浓,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给学生以明确的引导和启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单项式乘单项式的一般性规律,教师让学生自我陈述并利用实例进行验证,学生学习认知得以进一步巩固. 单项式乘单项式虽然很简单,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其内在规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对教学引导过程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主动介入到方法探索的全过程,学生从中形成的学习认知当然是鲜活的、深刻的. 数学教学也可以说是一个具体验证的过程,教师给学生一些明晰的指引,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规律,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这样的数学学习就是高效的.

简约训练,呈现教学灵活性

当堂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对课堂训练内容进行设计时,也要有简约思维. 精选课堂训练内容,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规范训练体制,展开个性评价,这些手段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形成简约力量,提升课堂训练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课堂训练要与教学内容形成对应,为巩固学生学习认知服务;教师在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及时给出引导点拨,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规范课堂训练设计,让学生掌握训练程序,减少没有价值的纠缠,也可以提升训练效率;教师给予学生训练以个性评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对整个训练活动也有总结作用.

例如,在教学《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一课时,教师讲解完相关内容后设计课堂训练:①计算:(a+2)(a-2);(a+b)(a-b);②填空:a2-4=( );a2-b2=( );9a2-4b2=( );③分解因式:36-25x2;16a2-8b2;9(a+b)2-4(a-b)2;④简答: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根据教师这一设计要求,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 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表现即时给予热情评价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既习得了知识,又在情感上有了愉悦的体验.

教师虽然设计了四道训练题目,但总量并不大,我们能够看得出教师的设计特别用心,下了一番功夫. 第一题计算,实际是对平方差公式的展示,让学生建立公式概念;第二题填空,由单纯字母到数字字母混搭,由浅入深,思路清晰;第三题分解因式,让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实践操作,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学习思维早已启动,这些题目也许有一点难度,但已经挡不住学生的思维前进;最后一个题目是简答题,让学生自我梳理学习认知,题目有创意,学生感觉新鲜,自然也会自觉投入,并通过总结梳理形成理性学习认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训练等进行简约化处理,并非是简单的机械性压缩,而是对教学设计的科学优化,使课堂由繁杂走向简约,由紧张走向轻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执行效度,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简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