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对口招生本科试点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6-11-19莫秋云胡泽民李帅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技能中职教育

莫秋云,胡泽民,李帅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中职对口招生本科试点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莫秋云,胡泽民,李帅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结合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不断探索构建以中职起点至升本科的工程领域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管理新体系.本文根据校区两年的"中职升本"学生培养教学实践,对办学定位、培养特色、教学模式以及探索中的主要问题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升本;培养模式;对口招生

2013年1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公布在广西区内开始实行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试点政策,即2013届的中职院校毕业生可经过学校推荐和相关考试上本科,解决中职“断头教育”的问题,广西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可以更进一步.这一政策标志着广西区的中等职业教育首次和本科教育贯通.这一政策符合了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指导方向,可有效促进现代教育体系在广西区的顺利发展和对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1].

事实上,在广西推行“中职升本”政策之前,江苏、福建、河南等省已有类似的做法,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广西地区实行“中职升本”政策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观念、地区物质文化水平等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影响.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小区域因素带来的影响,走出广西特色的中职对口招生本科试点培养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培养教学实践,主要对招生录取工作、培养办学定位、培养特色以及教学模式等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

1“中职升本”招生录取方面的探索

考试类似“自主招生”,主要采用“校长推荐+自主招考”的方式.校长推荐名单要求经过公示,公示通过的学生还要经过“高考”,学生参加的并不是全国的统一高考,而是由招录的本科院校自主出题进行考试,考试形式类似于“自主招生”考试[2].考试和录取的公平性方面,由自治区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巡视监督,相关学校严把程序关和“入口关”,确保将真正优秀的中职学生选拔到本科院校学习,违反规定推荐和录取的,一经查实,要清退相关学生,追究相关人员和学校领导的责任.

2“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总体考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一直强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中职升本”试点工作中,将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点工作.

2.1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从提高人格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及高端技能两方面出发,突出强调应用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融入,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具体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格素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高端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研发、技术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2.2精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中职对口升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深化技能和理论学习,从四个层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人格素养、专业知识、基础技能和高端技能等的培养,构建专业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模式,形成大学四年实践教学环节融合且不断线的培养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中职升本”课程体系探索

3.1课程集成度相对较高

在中职升本科的培养方案中,课程集成部分比例明显高于普本,旨在通过理实贯通教学的理实结合,更好的发挥中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并在优势的发挥过程中融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

3.2课程注重技能的培养

我校招收的中职升本科专业基本上是工程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因此,在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体系中,主要贯穿企业一线工程应用的需求,按照工程需要的专业技能设置安排相应课程内容.根据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时充分考虑学生四个层面能力的培养,并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进行重点强化.形成如表所示的四个素质层次培养及相应课程体系

表1 四个素质层次培养及相应课程体系设计

3.3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高度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努力提升理论知识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的策略和方法[3].强化实践实训,引入企业课程.加大和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经费投入和精力投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与竞争力.人才培养计划中集中实践环节达到50个学分以上,比例达到30%以上.如果将课内实验、实习、实训等所有实践环节都计算在内,实践教学比例达到了40%以上.在进入专业学习的大三、大四阶段分别开设《企业课程》,直接由企业专家授课或在企业生产现场组织授课,学习真正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技术与企业生产管理等知识.

4“中职升本”教学改革探索

4.1教学方法的改革

面对中职升本、专升本层次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改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手段灵活,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和掌控作用,突出学生对课堂参与能力与自学自律能力;强调学生对专本衔接知识的适当平顺过渡,加强对学生知识水平、思想动态的了解,提出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并切实落实到实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法,实现课堂方式灵活,学习内容主线清晰科学的现代教育模式.如《大学英语》以读、说为主,增加英语教学内容的故事性、专业性内容.教学方式主要是:中职升本层次采用强化实践中结合讲解理论知识、而应本采用理论学习过程中强调实践应用的方式.

4.2教学手段的创新

多层次本科培养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应需要的教学手段.针对中职升本等层次的学生技能方面的特长,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减少理论部分学时,在实践环节中适当增加理论知识普及与理论应用分析,以提高在较好实践能力基础上的理论水平.更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

5 校企合作的探索

5.1共建实验实训室,“课堂”变车间

为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条件,加强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先后与上海广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微电子生产线”实验室、与北海联通有限公司共建“3G网络”实验室、与厦门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手动生产线实验室”、“液晶电视维修实验室”、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共建“通信实验室”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软件开发实验室”等12家单位共建实验实训室,总价值1500多万元.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综合实训课程搬到大学课堂,使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有机会接触企业真实环境.

5.2实现“订单式”培养

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现“订单式”培养,特色办班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方共同就订单培养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进行商讨,共同开发相关合作企业特色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生产经营规模或生产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与北京千锋科技有限公司、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富优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现了订单式培式养.

5.3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教师互派

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具体人数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企业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先后在广西、珠江三角洲、长江三江洲等建立了30多家学生实习基地保证了每年3000多个实习岗位.例如惠州三星科技有限公司、广州LG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德豪润达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德昌电机有限公司,南宁富士康精密有限公司等.

6 结束语

在中职对口招生本科试点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面临就读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教学效果和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在不同院校实施不同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使中职学校在执行教学标准时无所适从.学分互认是中职升本衔接培养模式实施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4],而目前尚无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解决中职升本衔接的学分互认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推进中本衔接学制改革,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开展中职、本科、企业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分段培养学制改革,实现中一体化职业素质综合考评.试行中本预科教育,开展“2+1+4”(中职2年+预备教育1年+本科4年)职业预备教育制度试点.建议面向中职校各专业毕业生,开展由中职主办,院校协办预科教育.进一步提高中本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1〕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1): 55-84.

〔2〕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85-88.

〔4〕王志华,葛宏伟,雷卫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91-96.

G642

A

1673-260X(2016)09-0224-03

2016-05-18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141);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5JGZ123)

李帅帅(1989.12-):男,硕士,助教

猜你喜欢

技能中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劳动技能up up!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