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高校班集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

2016-11-19蒯海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成就班集体学业

蒯海章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高校班集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

蒯海章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本文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将班级这一群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有影响的因素划分为班级凝聚力、班级氛围、班级领导者、班级结构等因素,提出通过提高班级群体动力,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提升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策略.

班集体;群体动力学;学业成就;策略

在我国,班集体是高校组成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实施教育培养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更深刻影响着班级学生的自我成长.班级作为一个群体,群体内成员之间、成员与群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高校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学生个性活跃、活动积极、整体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而在一个凝聚力较差的班集体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荣誉感较低、成绩分化严重,我们从群体动力学理论出发,探讨班集体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思考如何通过促进班集体的活力、提升班集体群体动力、加强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将是一种有益探索.

1 概念界定

1.1群体概念

我们一般把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均存在相互联系的集合体称之为群体.诸如同一列车厢里的乘客、同一个体育场里的观众,他们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一起,但他们在内在动力和外在行动上都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所以只能称为个人的集合体,而非群体.班集体中的学生一般具有共同的目标、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学生之间存在行为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班集体具有群体组织和群体规则等典型特征.群体又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的、有明文规定的群体,政府人员、企业员工、工厂工人都属于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某种共同利益而自发形成的群体,如班级里爱好相同的伙伴以及兴趣小组等.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它所属的正式群体目标一致时,就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就会起到消极作用.

因此,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存在着很强的相互影响.本文从群体角度探讨学生学业成就的问题,就是利用群体对个体学业行为的影响性,提升群体对个人的正向动力影响.

1.2学业成就

学业成就的概念比较广泛,一般是指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朱智贤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对“成就”的定义是“个人通过学习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学识和技能”.现在我们普遍对学业成就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划分,“狭义的学业成就仅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广义的学业成就是指学生接受教育后德智体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状况”.

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反映的则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的结果,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所探讨的学生学业成就涵盖了学生学习状况、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表现等综合素质,基于高校普遍采用的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综合评价.

2 理论研究现状

2.1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又称为“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首次由德国心理学家凯特·勒温于1939年提出,随后他又提出了群体目标、社会空间、准稳态平衡说等概念和观点,并由此奠定了群体动力学的研究理论基础.“群体动力学”借用了物理学上的场论,将群体看做一个整体的场,群体会在这个场中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群体动力学特别注重探求群体行为或个体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并在动力研究中强调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认为内在动力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效果,并提出了著名行为公式:B=f(P·E)式,其中B表示个人当前的行为;P表示个人的内在动力;E表示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该公式显著表明,群体中个人的行为会受到个人内在动力和群体环境的影响.

1945年勒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群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建立.其后的二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953年出版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与研究》建立了群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具体包括:群体内聚力、群体压力和群体标准、个人动机和群体目标、领导和群体技能、群体的结构性,其中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工作效率、群体在群体压力下会形成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较一致的个体动机更能促进个体的行为、群体领导对群体性质有道接影响、群体结构决定了群体的运作方式.

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中各成员为了完成个人的目标和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相互作用的力量.那么将群体动力学理论应用于班集体的管理当中,我们可以从班集体群体动力中的班级凝聚力、班级氛围、班级目标、班级领导者、班级结构等方面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进行研究.

2.2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研究

目前,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研究一般分为个体影响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个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法、目标定位、归因、自我效能等方面,如张晓宏(2006)利用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论证了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是有差异的,并且他们的归因方式与学生自身的元认知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朱丽雅(2012)从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过程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冯丽霞(2013)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和困难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社会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期望、父母影响、院校环境等,如王鹏军(2012)利用修订后的员工绩效评价量表,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心理资本、大学生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并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大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王云(2013)利用回归分析论证了院校环境与学生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相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而将班级这一高校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取得的成果较少.如张羽(2011)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论证了班级同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宋晓东(2014)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系统考察了班集体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得出班集体会从班级领导者、管理制度、班级活动、同学关系等方面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之,现有的从班集体角度讨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虽然论证了班集体会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都是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定量实证性研究,而没有讨论班集体会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产生哪些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因此,在借鉴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班集体组织管理方式讨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给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

3 班集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3.1问卷调查

为了使本次研究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作者选取了三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个体表现、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者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7份,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率为96.3%.(见表1)

表1

3.2班集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班级内聚力不足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高校班级内聚力总体情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认为班级一般团结和不团结的比例达到21.4%,说明仍然还有部分同学没有真正融入班集体之中,具体体现为目前高校的学生当中大部分为“95后”,学生个人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为淡薄,对于班集体建设的事情漠不关心,总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受,能够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的班级学生较少,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这却是现代社会特别注重的素质.个体作为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群体不断进步,从而带动个体不断成长.

3.2.2班级氛围不浓

虽然社会上经常把现在的学生贴上“个性”、“有思想”的标签,但同时我们总感觉现在班级的学生不够活跃,集体氛围“死气沉沉”,这是评价与现实的矛盾.而通过调查,我们也许可以对这种现象有所解释:一是目前班级开展的活动主要都是由于学校以及学院布置的任务,班级自发组织的占少数,甚至有不少同学是被强制参加这些活动,那么学生去参加活动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或者“点名”,没有真正参与活动,造成了活动意义不理想,也就不利于班级氛围的营造;二是学生活动作为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经常性的组织,而不是偶尔.调查显示有大部分同学认为班级活动只有在有事或者布置时才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虽然比较多,但主题形式僵化,没有新意;班级活动内容丰富,但多是娱乐活动和文化素质活动,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文化训练活动偏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没有帮助,造成部分同学认为活动没有意义,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吸引力不足.三是学生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由于目前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大学集体式的生活方式和家里有很大差别,会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的学生较少,在学校除了上课就对着电脑、手机,同学之间真心交流减少,班级融洽度有待提高.

3.2.3班级管理目标不明

每个群体都有发展的目标,而群体中的个体也有自己成长的目标,当个人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相一致时,有利于促进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实现,当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相背离时,则有碍于目标实现.大学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所在,但由于班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不同,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造成了目前许多班级的管理目标不明确,再加上个体的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的观念在心里还是没有消除.当集体和自己在利益上不同时就脱离集体,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诸如浓厚班级学习氛围、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是班级目标之一,但有些学生喜欢兼职,希望早点进入社会、了解社会,以后找个好的工作,把学习放在了第二位,把提高个人社会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个人目标,结果一方面自己的学习不好,影响了班级整体;另一方面,自己社会兼职的工作压力较大、收效甚微,又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毅力不足,虽然会制定学习目标和规划,但执行的较少,缺乏实际行动,或者是行动了但是持久力不够,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就退缩了.这些都容易造成班级管理目标模糊,不能将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予以较好的统一.

3.2.4班级管理者影响一般

一个群体领导者的作用发挥能够极大影响群体的发展程度,班集体的领导者则包括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干部.虽然大部分班级班主任责任心强,工作负责,但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方法不恰当.调查数据显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而能够做到面对面交流的仅占12.3%.现代化的交流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缺少面对面交流而产生的情感交流,班主任很难真正了解学生内心所思所想.同时,由于班级事务繁杂琐碎,部分班主任在处理事情时工作方法简单,只按规章办事,管理笼统,缺乏民主和以人为本,这种教育管理方式难以得到学生认同.二是工作精力不足.出于对班级学生专业上进行指导的考虑,班主任一般都鼓励由专业教师担任,而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都比较大,班主任自身也需要进修和深造的发展需求,再加上担任班主任的大多为青年教师,还存在着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了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甚至有些班主任基本只属于名义上的,基本不参加班级事务,全权交由学生干部处理,不能由学生处理的,则由辅导员处理,“位置缺失”造成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班级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在学生中多数评价一般,大家对于班干部的期望值大于现实值,导致班干部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不足,这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下降,工作起来也只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传声筒.有些班干部甚至是形同虚设,挂名却没有做事,在同学们的中的口碑不是很好,与同学相处不是很融洽.

4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的班级管理

针对班集体建设管理现存的问题,依据群体动力学思想,可以从“凝聚力”、“气氛”、“领导”、“目标”、“结构”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加速班级群体动力的生成,从而促进个体发展和群体绩效的提升.

4.1切实提高班级凝聚力

4.1.1强化学生思想引领.一是提升学生集体归属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班级是他们的家,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建设好这个大家庭,强化集体意识,树立集体荣誉感.二是引导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班级目标结合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全体成员朝着同一方向前进,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4.1.2树立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够在无形之中对班级成员发挥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让不同水平的班级成员逐渐缩小差距,并不断整体进步.打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大家生活交流的纽带,班级成员在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大家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团结一致,树立共同成长的目标.

4.1.3注重班级人文关怀.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建立感情,增加亲和力;公正对待班级成员、公平处理班级事务,树立权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另一方面,班级学生干部是和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最了解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关心同学,协助班主任为班级做好管理服务,“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困”,让同学感受到班级的关心和关爱,主动融入班集体,关心班级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4.2着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4.2.1学生作用主体化.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在班级各项活动和工作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要,激活学生能动性,调动全体学生亲自参与到班集体的各项事务中.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主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习惯,有意识地锻炼他们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4.2.2班级活动多样化.注重活动创新,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吸取全体成员的建议,意义深刻、难度适中,不但要有教育意义,也要兼顾趣味性,提高班级全体成员关注度和参与度,将班级活动打造成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活动的总结与反馈,观察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的参与情况、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和反馈.

4.2.3思想教育日常化.思想决定行为,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将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从新生开始,学生刚进入大学,思想还不成熟,但充满了激情和好奇心,这时要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深刻认识“大学并非天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注重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持有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信仰,快乐学习,阳光生活.

4.3强化班级领导者管理

4.3.1配备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引路人,需要具有热爱学生、善于育人的心态和能力.一是学校应选择思想素质高、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方法适当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班主任工作,而并非出于个人职业发展需要而无奈“被担”班主任.二是注重班主任职业培训.班主任不是学生保姆,而是具有教书育人和为学生成长服务双方面职责的教师,只有注重班主任的职业培训,才能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结合班主任个人需求,依据不同年级和工作侧重,通过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有区别地开展诸如心理辅导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等专业素质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三是实行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明确班主任工作重点,对班主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以制度约束班主任的工作行为.对考核优秀的班主任,除发放基本津贴外,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班主任工作团队,吸纳他们参加部分学校学生工作事务决策,增强归属感,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4.3.2选拔能且想干的学生干部队伍.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是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辅臣”,只有先选好班干部,才能用的好.我们要把思想素质、组织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优秀,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同学作为学生干部.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班级学生的优秀和不足;二是要发挥民主决策作用.通过举行民主投票选举,选择一些群众基础好的学生,有利于班干部以后开展工作;三是要掌握工作指导艺术.班干部要分工明确,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增强工作意识和责任心,树立工作威信.班主任既要敢于放手,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也要耐心指导,鼓励成绩、纠正不足,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四是要开展学生干部能力培训.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工作知识学习,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多种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班级服务.

4.4确立符合实际的班级目标

班级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浓厚的氛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有的个人成长需求,班集体应注重结合学生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针对部分同学存在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班集体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和举办一些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宣传教育融入活动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的目标;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实践调研活动等等,建立各种学习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把专业知识用到实践中去;针对创业实践意识强的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开展指导服务活动,给予政策帮扶措施,保护学生创业热情,在教导学生保证正常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创业成功率.总之,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说教式的灌输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统一化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4.5优化班级管理结构

群体一旦形成,就会拥有其自身的结构.班级结构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内在关系和班级规范等方面,正确处理班级成员内在关系、完善班级制度规范,是提高班级发展动力的前提.

4.5.1协调班级成员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成员是班级建设的参与者.每个班级成员都是班级的主人翁,要建立感情上的交流,培养共同的班级目标.一是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处理班级事务,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二是班干部要处理好工作和同学的关系,注重与班级同学的接触和交流,交流程度越深、感情基础越牢、人际关系越好;三是班级成员应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主动关心班级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正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基础,才能有良好的班级氛围,才能促进班级成员和班级的共同提高.

4.5.2完善班级制度规范.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公开透明,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保证管理制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意思表示.二是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管理措施具体,奖惩分明,具有可操作性.三是管理制度要得到贯彻执行.每个班级成员都应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增强自觉性,把班级规章制度记在心里、落在行动,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让遵守制度成为一种习惯.

〔1〕宋晓东.高校班集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61-63.

〔2〕张羽,杨斌,张春生,朱恒源.中国高校班集体制度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3-158.

〔3〕王云.院校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基于广西大学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于超美,叶威惠.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新生适应性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21-24.

〔5〕张立新,李茂林.群体动力学视域下虚拟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39-43.

〔6〕时砚.群体动力学在安全管理中违章行为矫正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3.

〔7〕朱丽雅.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

〔8〕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元认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G645

A

1673-260X(2016)09-0211-04

2016-05-16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班集体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成就班集体学业
艰苦的学业
了不起的成就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爱我的班集体
失恋“成就”的CEO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35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