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体系与比亚迪的发展研究

2016-11-18石易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企业家

● 石易

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体系与比亚迪的发展研究

● 石易

在王传福带领下,21年来比亚迪先后进入了电池领域、手机领域,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进入汽车领域,以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形象吸引了国内外市场的关注。本文基于比亚迪21年来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的四个方面: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形成一套系统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此外,针对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进行关系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传福 企业家思想 比亚迪 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全球超过70%的玩具、60%的自行车、50%的鞋子和微波炉、33%的箱包和电视机等都来源于中国制造,其中更是有60%的商品以OEM模式(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本土代工企业)生产出口。1995年以电池代工起家的比亚迪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OEM模式的成功典范,在电池领域超越了日本三洋、松下等全球知名企业取得镍镉电池世界产量第一、镍氢电池世界第二(2002)及锂电池世界第一(2008)的佳绩;2002年进入手机代工行业,并服务于当时全球手机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中国代工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当大多数代工企业陷入“代工-微利-投入不足-能力缺失-持续代工”的恶性循环无法自拔时(杨桂菊、刘善海,2013),比亚迪已经实现了从OEM到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自主品牌)的成功转型,步入了汽车领域自主品牌之路。

比亚迪21年来的成功历程背后,其掌舵人王传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比亚迪创立之初,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就以其独到的创新型企业家思想为比亚迪打造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道路,成为横跨三个行业(电池、手机代工、汽车)并快速实现大规模高利润的中国企业,并以汽车自主品牌的标签赢得海内外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技术派”代表。

本文在梳理王传福的个人特质基础上,结合比亚迪21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战略和战术两大层面探究其背后隐含的企业家思想加以归纳,总结其企业家思想体系的四项特征,并进一步探究王传福的企业家思想体系在比亚迪发展历程中发挥的纲领作用,以及在比亚迪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基础作用。

二、王传福其人其事

从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商、手机代工到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比亚迪的每一步成功转型都备受关注,作为比亚迪的领军人物王传福也一直吸引着广大学者的探究(成杰,2010;李佳怡,2008;张锐,2010;等等)。本文对王传福的个人特质及其企业家思想加以探究,总结了三项鲜明的特质,分别是坚韧劲、科学梦和技术狂,这为其“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比亚迪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韧劲

出生贫寒、父母早逝,王传福的青少年经历可谓是尝遍了生活的苦楚,然而正是这种苦楚磨练了他的意志,凝练了他的坚韧。“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支配、自己去管,永远要比别人做得好”,这是王传福年少经历所留给他的信念,这种不服输、不怕苦、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已经随着时间烙印在他身上,并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正因为王传福这种不服输的坚韧劲,在普遍面临着“技术恐惧症”的中国企业常态中,比亚迪脱颖而出。王传福认为这种技术恐惧其实是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领域甚至被外界认为是一种“艺高人胆大”的狂妄,但比亚迪21年来对核心技术攻难克坚的坚韧劲最终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二)科学梦

年少的苦难经历不仅仅没有磨灭王传福对知识的渴望,反而是激发了他的科学梦。进入大学之后,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钻研于电池领域,想成为科学家依靠科学改变世界的梦想一直支撑着王传福的专注和坚持,并为其后来在电池领域的作为铺路。比亚迪的英文缩写为BYD,这其中也蕴含着王传福特别的深意——“Bring Your Dreams”(带给你梦想),这个梦想不仅仅是财富梦想,更是王传福心中的科学梦想,技术改变世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正是王传福的科学梦之一,技术造福社会。

(三)技术狂

无论是王传福的求学经历还是企业研发经历,都体现了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技术狂热。王传福不惧“技术恐惧”,而是秉持自求学之日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科研精神进行企业研发,并渗透到比亚迪的企业定位、竞争战略、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中。正因此,与大多数企业盲目引入外来技术的拿来主义不同,王传福始终坚持着在模仿基础上创新,并最终走上自主研发道路。

三、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体系

有学者针对比亚迪的案例研究表明,王传福作为企业家的创新理念是比亚迪实施其战略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杨桂菊、刘善海,2013),而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也是研究企业家思想的核心。因此,本研究从外现于比亚迪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的行为角度入手,归纳总结出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的四项特征,分别是战略层面的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及战术层面的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员工管理)、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生产管理)(如图1)。

(一)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

图1 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体系

对于企业定位,王传福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企业竞争,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因此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才是企业得以在市场中生存的定位。基于创新的定位,王传福一直坚持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经营理念,为比亚迪指引了一条“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用创新改变传统格局”的发展道路(成杰,2010)。

王传福对于比亚迪的创新定位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但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而是涵盖了理念、战略、体制、管理、流程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进而形成一套以创新为核心,辐射员工管理、技术路径、生产管理等各领域的企业家思想体系,这是比亚迪的“创新基因”得以在不同行业间成功转移的内在模式。

依托创新的定位,多年来比亚迪在IT(主要包含电池和手机)和汽车两大领域连连取得佳绩,实现了从OEM到OBM的转型飞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突破更是备受国际瞩目。在IT领域,比亚迪主要从事二次充电电池业务,主要以镍镉电池和锂电池两大核心产品占据了电池市场;依托电池成功进入手机、电脑零部件及组装业务,也得到了三星、苹果、诺基亚、惠普、东芝、华为、联想、HTC等国际电子通讯巨头的认可,已成长为IT业界最具竞争力的EMS和ODM供应商。依靠模仿式创新,比亚迪走上了低价高质的成功之路。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基于新能源的创新定位在以燃油发动机为基础的传统汽车制造业中开辟了一片蓝海,并避开传统核心技术另辟蹊径掌握整车、模具、动车总成及汽车电子等技术,并自主创新推出全球领先的铁电池技术,引领了自主品牌主导新能源的产业变革。依靠自主创新,比亚迪走上了自主品牌的成功之路。

(二)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

王传福认为,“知识信息和人才是企业的战略资源”,秉持着这一观点,王传福一直在比亚迪实施着人本管理,坚持“尊重人、善待人、培养人”的家文化氛围,奉行“造物先造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不同的管理。无论是着眼于大处的创新战略还是着眼于小处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体系都需要以人为节点来执行,因此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对于“人”尤为看重。在他眼里,劳动力不只是打工,而是创造者、是设计师,王传福强调,只有充分发挥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制造”的优势。

在王传福以人才为根本的理念下,比亚迪推行着“军队-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高执行力的“军队”模式,培养人才的“学校”模式以及员工关怀的“家庭”模式。王传福认为一定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他们才会愿意照顾好企业,而比亚迪采取的是解决员工家庭后顾之忧的途径——兴建工业园和亚迪村。针对比亚迪员工,工业园通常设置有住宿区、食堂、超市、娱乐设施、运动场所、图书室等。亚迪村是可供比亚迪员工购买的福利房,小区内设有幼儿园、健身房、超市、露天泳池、社康中心等,一应俱全。为解决员工孩子的教育问题,比亚迪甚至提供了“一条龙”的教育服务,兴办了亚迪幼儿园、亚迪小学,并与深圳中学合作兴办中学(刘焕明,2010)。针对工程师人才,比亚迪内部流传着301定律,即以300%的工程师数量来获取1%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成本优势从操作工人扩展到工程师。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1.5万名工程师是其最大的财富。针对高层管理者,比亚迪采取了股权激励方式。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王传福持股28%,其他34位高管合计获得了22%的股份。2006 年底,比亚迪出台了一次性股权奖励计划,将9%的股权(总值约 8600 万)以馈赠方式转让给比亚迪电子35名高级管理层及核心业务部门全职雇员(陈明,2010)。

(三)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

素有“技术狂人”之称的王传福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在王传福引领下,比亚迪以模仿式创新的曲线路径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2008年王传福在荣获“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时发表感言:“比亚迪所取得的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和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比亚迪创新基因的核心,也是比亚迪备受瞩目的关注点之一。

根据模仿的层面不同,模仿可分为“复制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前者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拿来主义,照抄照搬;而后者则存在一个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由于已有成果可能重新进行系统组合(或仿创成果与原创成果组合),进而产生集成创新成果。研究表明,模仿创新比原始创新在成功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模仿创新成功率高达87.5%,而原始创新的失败率达47%(郑友德、金明浩,2010),这类模仿式创新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这使得以此为技术路径的比亚迪受益匪浅。

在模仿式创新上,比亚迪一直推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主要是通过分解研发模式和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两种途径。王传福一直奉行分解研发模式,认为核心技术30%来源于对国外产品学习原理和特性的拆分,60%来源于公开文献中合适的非专利技术,5%来源于原材料,而只有5%来源于自身的研究 。此外,在分解基础上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迅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王传福认为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正是比亚迪的一种创新。为了防止陷入专利侵权的诉讼,比亚迪组建了上百人的团队专门研究全球的专利技术,形成专利监控系统来规避这类纠纷。例如比亚迪汽车F3在市场上的成功也体现了这种模式的优势。汽车作为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行业,传统的核心专利基本已经很难超越,比亚迪所能着眼的也只有设计上的专利,在大量吸收国际流行设计因素和非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物美价廉的F3,不仅没有引发任何专利诉讼,还申请了33个专利(成杰,2010)。

表1 体现王传福企业家思想的企业实践具体表现

王传福坚信创新的路上没有抢跑者。比亚迪在经历了模仿式创新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最终也能够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比亚迪建立了深圳中央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汽车工程研究院三大研发体系,目前有1.5万人从事研发,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截至2015年4月,比亚迪集团累计申请专利12580项,其中8846项专利已被授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推出了独特的铁电池技术,一举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吸引了国内外市场的关注。此外,比亚迪在模具开发、整车制造、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接轨国际水平,成为中国“技术派”的自主创新品牌登台国际市场。

(四)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

王传福一直坚持着“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电池市场的成熟势必要求比亚迪以“人有我优”的策略站稳市场,从电池领域开始王传福一直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来指引比亚迪的市场策略,并将这种优势从电池领域复制到手机领域、汽车领域。

比亚迪当年的注册资本仅450万,低成本作为一种竞争优势的本质原因在于资金问题,却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比亚迪成功的模式之一。引进电池生产线大约需要几千万资金,这对于当时的比亚迪来说根本不可行,为了克服这种困难,王传福采用了独特的解决方式——拆分为各个环节,通过“人海战术”将原来的全自动生产线改装为“半自动化加人工”模式,以“机器+人=机器人”的方式生产电池。这不仅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当推出新产品时,比亚迪只需调整原有生产线的某些环节,具备相当强的生产灵活性。数据表明,比亚迪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日本同类企业的1/15~1/10,而产品价格低于对手40%,当年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商生产一块锂电池的成本是4.9美元,而比亚迪只需1.3美元(陈明、张权、汤小燕,2010)。对于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也为比亚迪带来了低成本优势。比亚迪将生产镍镉电池所需的镍片更改为镀镍,价格从每吨14万降至1万,并将其电池溶液的化学成分加以改造保证生产质量,这一工艺的开发使当时月材料费从百万级降为十万级(李西、胡冰洁,2012;成杰,2010)。此外,比亚迪还通过垂直整合纵向供应链以提高汽车制造的便捷性和效率,同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质量,比亚迪主打“低价高质”,通过六西格玛质检要求、动态控制、事后百分百控制等方式严格控制出厂产品质量,只有完全通过质测的产品才会投放市场,稍差一些的投放至二级市场,再差的直接返工。

图2 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体系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关系分析图

四、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关系分析

在比亚迪的21年发展期间,王传福形成了创新型的企业家思想: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始终贯穿于比亚迪发展历程始终,并以内化于心的形式促进了比亚迪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

王传福的企业家思想体系以创新基因为核心,并通过员工管理、技术路径、生产管理三条路径服务于资源输入到输出过程,四项企业家思想特征形成一个统一的内在核心体系,支撑着比亚迪这些年来垂直化整合、多元化探索、品牌化发展的外在运行(如图2),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

在垂直化整合方面,王传福对于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极度推崇,使比亚迪尤为注重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比亚迪代工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服务,基于技术创新的从方案设计到最终生产的一站式服务。在多元化探索方面,比亚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袋鼠模式”道路,其中以长腿、育袋和自我奔跑为三大特征。所谓长腿,即制胜的关键因素,比亚迪的长腿无疑是围绕创新基因核心展开的各环节的创新。所谓育袋,即在原有核心业务基础上不断探索新业务的多元化拓展,所谓自我奔跑,即快速地自我超越,实践证明,在以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体系引领下的比亚迪模式,如创新为王,人才为本、模仿创新、低价高质等,具有在跨领域中可复制的属性,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比亚迪多元化探索的成功。此外,在该企业家思想体系的引领下,比亚迪走上了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从进入电池领域200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进入手机领域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的手机零部件供应商,到如今进入汽车领域以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化,比亚迪并非云云的OEM,而是致力于品牌发展的OBM。

(二)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

企业家思想体系不仅仅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比亚迪21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无不渗透着王传福的企业家思想,这种思想不断影响着比亚迪及其员工的行为,并且随着时间和事件结果的强化作用,这种思想以内化于心的形式成为一种员工共识,并逐渐形成比亚迪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中一种不变的行为模式。在王传福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的企业家思想体系影响下,比亚迪形成了“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员工关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品质文化所组成的企业文化,影响着比亚迪过去和未来的行为模式。

图3 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体系与比亚迪企业文化关系分析图

五、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王传福的企业家思想为出发点,基于王传福的人生经历总结其个人特质的三大特征,基于王传福创立比亚迪以来的企业发展历程总结其背后创新型企业家思想的四大方面,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加以总结形成以创新基因为核心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最后,对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关系进行分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结论。

本文主要得出三项结论:一是总结出王传福典型的三项特征:坚韧劲、科学梦、技术狂;二是对王传福的企业家思想进行归纳,分别是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并形成以创新基因为核心,并通过员工管理、技术路径、生产管理三条路径服务于资源的输入到输出过程的企业思想家体系;三是基于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的关系分析,总结出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这一论断。

本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理论上,本研究总结出了王传福企业家思想的四大方面,并形成了一套创新型企业家思想体系,并针对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进行了关系分析,丰富了企业家思想的理论研究。实践上,比亚迪作为中国众多企业中旗帜鲜明的自主品牌,广受国际认可,对王传福的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路径的探究,揭示中国OEM企业向OBM企业转型的深层次动因,对OEM企业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企业家思想对于企业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个企业战略层面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拥有真正话语权的企业家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机会感知能力,如比亚迪始终围绕着王传福所秉持的创新理念、根据王传福对各领域的机会感知开展战略行为,这是企业战略研究所忽略的一种深层动因。另外,这种企业家思想体系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也存在着重大影响,但关于如何固化为企业文化最终形成一种企业行为模式,本研究仅针对其对应关系进行探索,而关于其可行性路径和动因的探索有所缺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成杰:《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

2.陈明、张权、汤小燕:《比亚迪的核心模式》,载《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年第1期,第46-50页。

3.李佳怡:《王传福与比亚迪》,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李西、胡冰洁:《低成本创新战略——以比亚迪股份公司电池产业为例》,载《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6期,第7-9页。

5.刘焕明:《比亚迪:家文化下的HR管理——刘焕明先生演讲整理》,载《管理@人》,2010年第5期,第38-40页。

6.阮建芳:《比亚迪神话》,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7.田志龙、李春荣、蒋倩、王浩、刘林、朱力、朱守拓:《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的经营战略——基于对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和哈飞等华系汽车的案例分析》,载《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第139-152页。

8.王宏起、汪英华、武建龙、刘家洋:《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基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4期,第81-94页。

9.汪建、周勤、赵驰:《产业链整合、结构洞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公司为例》,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11期,第103-115页。

10.王全喜、李贞、陈梅:《创造性模仿——比亚迪的竞争模式》,载《经营与管理》,2010年第5期,第90-92页。

11.杨桂菊、刘善海:《从OEM到OBM:战略创业视角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比亚迪的探索性案例研究》,载《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2期,第240-249页。

12.叶青、肖素均:《国新首富王传福》,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

13.张化尧、李德扬、谢洪明:《技术截断下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能力升级研究:以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为例》,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第2期,第122-130页。

14.张锐:《王传福:传统颠覆者》,载《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3期,第15-19页。

15.郑祥琥:《比亚迪之父:巴菲特看好的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16.郑友德、金明浩:《比亚迪:模仿创新的汽车品牌》,载《绿色中国》,2010年第12期,第56-59页。

■责编/李朋波 Tel:010-88383907 E-mail: lpbup@sina.com

A Study of Wang Chuanfu’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BYD

Shi 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

Under the leader of Wang Chuanfu in the past 21years, BYD has entered the battery field, cellphone field and now automobile field, capturing the atten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with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image.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YD, this paper generalizes Wang’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into four aspects: innovation gene as enterprise positioning,talent-based management model, imitation as path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low price with high quality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ming an entrepreneur mindset system. Finally,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ng’s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r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BYD,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system is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roviding referenc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Wang Chuanfu;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BYD; Development Process;Organizational Culture

石易,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电子邮箱:yishilfxy@163. com。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企业家
比亚迪元PLUS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2018年比亚迪E5无法上电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比亚迪宋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