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欢乐喜剧人》看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2016-11-16王梦婷

传媒 2016年18期
关键词:出场真人秀喜剧

文/贾 月 王梦婷

从《欢乐喜剧人》看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文/贾 月王梦婷

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类别,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一系列版权引进节目中成功突围,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具有真人秀的基本特质,如人造情景、戏剧性元素、真实记录等,但同时它又以喜剧竞赛为主要内容,区别于传统真人秀的录制方式。因此,喜剧竞赛真人秀可以说是喜剧与竞赛以及真人秀的结合体,它以季播的形式,将喜剧作为节目的主要评判内容,放置于层层选拔的激烈比赛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真实性为原则对过程加以记录。根据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参与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平民为主体的平民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也称为大众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如2014年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第二类是以名人、明星为主的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目前,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并不少见,而由欢乐传媒公司出品东方卫视播出的《欢乐喜剧人》却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此类节目中的佼佼者,不仅给自身赢得了高收视率及关注度,同时也给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思路,其成功之道值得总结。

创新规则,突出戏剧化节目效果

人造情景是真人秀节目应有的特质,是指由电视制作者人为制造的假定情景,以突出非虚构的戏剧性,任务和规则是人造情景的重点。

任务是电视真人秀的核心,也是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所在,它决定着节目的整体走向。任务的设置一般可分为四个流程:设置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奖励与惩罚。《欢乐喜剧人》节目组设置的任务就是谁能夺取最后“喜剧之王”这个称号,这个任务决定着节目的整体走向。任务执行者是参加比赛的各路喜剧明星,成果的鉴定者是由500名大众评审和专业评委组成的评审团。500名大众评审决定嘉宾的去留,专业评委点评喜剧的质量与意义。这种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喜剧评价体系中“专家缺位,群众一边倒”的致命缺陷。参加节目的嘉宾接受任务,主要是为了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欢乐喜剧人》的嘉宾在参加此类节目之前,就已在专业领域里小有名气。如开心麻花团队在话剧界中小有成就,辽宁喜剧团队已多次参与春晚的录制。他们参赛只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回报,获得“喜剧之王”的称号。但因为每周每组团队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原创,此次比赛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规则的作用是决定任务的走向,架构完整的人造情景,并贯穿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始终。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同样有着复杂的规则设置。《欢乐喜剧人》的规则设置与传统真人秀所追求的目标一样,即是最大程度的公平。但是《欢乐喜剧人》的规则有着一定的创新之处,它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出场顺序的设定、周赛的设定、决赛的设定。《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出场顺序设定比较多变,经历了由节目组制定出场顺序到抽取出场顺序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节目组对实现最大程度公平的追求。而抽取人的角色也经历了由主持人到观众再到主持人的一系列改变,其中观众作为抽取人这一环节的出场顺序设置更为复杂,观众抽取首位喜剧人后,由他决定下一位喜剧人的出场。这个设置制造了喜剧人之间的矛盾,强化了节目的戏剧性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主观因素,不利于比赛的公正性。于是被节目所摈弃,最终回归到主持人抽取出场顺序的规则中。在决赛的两场比赛中,出场的顺序又发生了变化,由半决赛的得票数决定总决赛的出场顺序。周赛的设定较为单一,两场竞演总得票数最少的喜剧团队惨遭淘汰。由补位喜剧人替代淘汰的喜剧团队,最终产生五组喜剧团队,进入总决赛。总决赛的赛制设定更为新颖,采用的是车轮战,半决赛决定总决赛的出场顺序,票数越低的喜剧人出场顺序越靠前。两组喜剧人PK,由500名大众评审进行投票,投票率的70%与半决赛投票率的30%相加,最高一组暂时留下,另一组被淘汰。之后下一组进行比赛,观众再次投票,最高一组留下。以此类推,最后留下的为总冠军。《欢乐喜剧人》规则系统如此之庞大,其目的就是让嘉宾积极而又困难地行动起来,从而让节目具有更为强烈的戏剧性,更能够打动人心,吸引观众。

《欢乐喜剧人》的规则设置虽然较为复杂,但是它的评审主体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500名年龄段不同的大众评审进行投票来决定嘉宾的去留。观众的年龄不同,且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只是依据个人的喜好与理解,对表演内容进行评定与审判。收视群体是否会觉得这种投票方式存在缺陷或者会去怀疑节目的公正性呢?在笔者做的《关于〈欢乐喜剧人〉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在176份有效问卷中关于“将决定明星去留的权利交给大众评审是否公平”一题中,85.23%(150票)的观众认为对于明星是公平的,14.77%(26票)的观众认为对于明星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观众对于大众评审这一评判方式还是极为认可的,对拥有这种制度的节目并未产生怀疑心理。虽然这种评审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具有专业水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建议和参与节目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加入到节目的评论中去,强化他们的体验心理。

提高创作水平,增强节目真实性

真实记录是指真实地记录节目进展的完整过程。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与传统真人秀节目相比,在真实化的程度上更近了一步。以《欢乐喜剧人》第一季为例,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人物真实、内容真实与制作真实三大方面。

小品、相声等喜剧表演形式是中国所特有的,这些喜剧演员经过台下无数次的排练,只为上台博得观众一笑。观众观看表演之后捧腹大笑,却从未关注过笑声背后所隐藏的东西。欢乐传媒总裁董朝晖曾说:“让观众知道喜剧人的不易,这也是《欢乐喜剧人》一次颇具实验性的尝试。”《欢乐喜剧人》第一次展现了喜剧人这一特定群体的不易,它让观众知道,喜剧明星也是普通人,并不总是光鲜靓丽,喜剧创作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真人秀中“人”这一元素一旦选对,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内容真实是相对于喜剧取材而言的,这也是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处,它依靠这一点实现了内容真实性的最大化。在《欢乐喜剧人》第一季中,开心麻花团队的表演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热带惊雷》关注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爸爸爸爸爸爸》则取材于社会的拐卖儿童题材等。贾玲团队立足于贾玲自身,本色出演了一个不断被误解、被嘲笑、被冤枉,却对爱情、梦想、生活充满信心的励志角色。辽宁喜剧团队刚开始的表演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才艺展示,凭借着自身之前已有的名气维持着较好的名次,在第三期中有了一个较小的突破,宋小宝将对生命的思考植入了小品《看病》当中,博得了观众的泪点。为此,基于内容真实性这一点,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调查问卷中,“第一季中您喜欢的团队”这一题的数据显示,在176份有效数据中,开心麻花团队的得票数远远超越其他团队,以98票位列第一,可见观众还是倾向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喜欢有深度的喜剧作品。但是在“观众喜欢的内容类型”一题中,得到的结果却与上述结论相反。轻松搞笑的艺术类型占比高达68.18%,发人深省的社会题材类作品占据31.82%。可见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压”。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也并非是纯粹的说教性作品,他的作品中也含有轻松搞笑的成分。如果发人深省的社会题材类与轻松搞笑的艺术类作为对立面出现的话,观众还是更愿意选择后者。由此可见,无论是真人秀节目还是喜剧类作品,都应该适当地调和好这两者的比例,不应该顾此失彼。

内容真实除了喜剧题材来源于社会现实,还表现在其真实地记录了真人秀节目的拍摄全过程,包括从参赛开始记录喜剧人每期创作的艰难过程。虽然在制作中的体现相对较少,但也是依据节目效果进行挑选和编辑的,并以“小片”的形式插入到节目中去。制作真实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拍摄机位多与360度无死角。虽然《欢乐喜剧人》大部分内容是在演播室进行的。但从插播的“小片”或者“采访”中可以看出,拍摄活动也在室外进行。每组喜剧人在参赛之余,都有众多摄像跟随,记录他们的生活与创作过程。这种拍摄手法虽然造成了前期巨大的拍摄投入,中期的海量素材管理以及后期的细分化剪辑系统等诸多麻烦,但是它真实地记录保证了节目过程和细节的真实感,对嘉宾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大部分真人秀节目都是录播,《欢乐喜剧人》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录制方式丝毫不会影响真人秀节目本身的真实性。因为可以通过后期剪辑等手段,将它的叙事方式独特化,如采用电影式的记录与电视式的现场相结合、现场追述等手段来增加真人秀的真实感。

推陈出新,以优质内容赢取受众

从目前电视真人秀的发展趋势来看,多时空、多线索的剪辑策略已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

从空间来看,《欢乐喜剧人》可以分为室内室外两类。室内主要是嘉宾休息室、演播室、指挥台(剪辑中较少用到,可忽略不计)和采访室,室外主要是与嘉宾有关的活动区域。这档节目的剪辑较多采用三大空间:演播室(嘉宾竞演的主体)、嘉宾休息室、采访室(现场追述时使用)。

从时间来看,在《欢乐喜剧人》的录制过程中,剪辑经常强化一种时间意识,就是竞演倒计时。当需要表现或者塑造喜剧人压力大的时候,才会强化距离竞演时间的长短,以此来表达嘉宾的焦虑。在宣布结果时,主持人为营造气氛会故意放慢速度,增加现场的紧张感。这些时间意识的强化,将在节目中作为一种戏剧性因素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叙事上看,《欢乐喜剧人》在正式开播之前,会插播这一周嘉宾准备的过程,或者是嘉宾对上一期比赛的感想等这种追述性采访,或者是嘉宾进场的过程。这样的叙事手段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巩固原有收视群体,培养观众对选手的期待和感情,为之后的表演打下基础;二是通过二次介绍吸引新的受众。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电视真人秀充斥荧屏。竞赛类节目有厨艺类《顶级厨师》、军事类《超级女兵》、才艺类《中国好声音》等,非竞赛类有生活体验类《爸爸去哪儿》、特殊任务类《隐秘而伟大》等。如何能够推陈出新,已经是电视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欢乐喜剧人》立足于“喜剧竞赛”这一点,将参赛嘉宾定位为“喜剧明星”,将现有的喜剧、竞赛与真人秀三大元素巧妙融合,抓住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喜剧的渴望心理,察觉到喜剧数量与供应量不平衡的情况,同时以真人秀这一符合潮流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样式为载体,强强联合,推出这一档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其电视工作者的敏锐度值得学习。虽然《欢乐喜剧人》刚开始打的是明星阵容,但是播出之后却发生了观众由注重明星转向注重内容的改变,与社会现实相关的表演内容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吸引了大量的收视群体。可见节目的根本还是内容。所以,电视工作者只有将内容做到平民化、大众化、有趣化这三点,才能够真正留住观众的心。

作者单位贾月山西传媒学院
王梦婷山西大学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出场真人秀喜剧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