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转型——评《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2016-11-16文/唐

传媒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世纪媒介语境

文/唐 澜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转型——评《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文/唐 澜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变化对文学的转型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印刷文字到网络传播,文学载体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化。新世纪文学经历了文学革命、审美改造、机制嬗变、美学教育等转型过程,其中大众审美的嬗变便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张邦卫教授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的《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一书便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世纪文学转型的具体过程及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过程中的问题。

传播媒介与文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作为文学载体的大众媒介,其发展变化经过了由口语化、书面化到电子化的演变,这导致新世纪文学的诞生。大众媒体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媒介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广告,与众多相关部门共创经济效益从而获取经济价值。大众媒介的发展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力不断创新、文学载体形式不断丰富、经济价值不断增加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之后,传媒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印刷、传输技术,还是大众审美理念、文化理念都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更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媒介产品的迅速增长和形势的多样化,传媒生产机制开始逐步确立并完善起来,传媒文化的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客观事实,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兼具现代化色彩和古典文学特质的新世纪文学诞生了。

新世纪文学之所以为新世纪文学,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的文学多了互联网这一虚拟的数字化载体,在新世纪文化环境下,个体的表现已经深受社会的影响,以网络文学为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作者、读者和评论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阅读理解、思维开创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网络低门槛和宽松氛围,传统文学中的读者向新世纪文学的作者转变显得更加灵活方便,但相比而言,为了适应公众的需求,新世纪文学中掺杂着过多的感性思维,这使得传统文学的严谨性和审美性缺少了很多,文学逐渐变得更加娱乐化,这也是文学进入消费领域的一种体现,此时此刻的文学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作为供人们精神消费的娱乐消遣形式。另一方面,传统文学的作者一般都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较丰富的人生体验、生活阅历,他们一般都是以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状、描写生活,渗透了一定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但在新世纪文学中,这些都不那么突出了,新世纪文学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传媒服务的文学,缺少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这也是新世纪文学在今后的发展变革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

书名: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作者:张邦卫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4月定价:52.00元

《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一书便围绕着大众媒介和新世纪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审美改造”过程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学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文学作品在各个方面都受到文学媒介的影响,更是因为当今新媒体环境下多重文学媒介并存,电子媒介则成了新世纪文学的主要传媒语境。可以说,传媒语境改变了文学本来的存在环境,从语境上影响并促进了新世纪文学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影响力等发生着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传媒语境是一个多平台、多主体直接参与互动的过程,文学不再死板,而是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其表现形式较之前更加丰富具体;从表现手段上来看,新世纪文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印刷模式,而是兼顾电视新闻传播、电子图书期刊、互联网传播共享等,实现了多途径、多手段的文学展示;从影响力来看,如今新世纪文学正在以磅礴发展态势席卷全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全球各地,因此,其造成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更是传统文学时代所不能企及的。可以说互联网的诞生使得文学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对文学形式的重大革新。同时,从大众审美角度而言,在传统文学时代,大众的审美领域和审美视角都比较单一,对文学的理解和领悟主要靠生活体验和展开联想,但在新媒体时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都可以是文学的表现形式,人们的思维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想象,而是可以通过具象来感知文学内涵,这样文学作者与读者不仅容易产生精神共鸣,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水平,实现了审美嬗变。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以及互动性为文学提供了自由、民主的发展环境,开辟了崭新的生存空间,这可以说是大众媒介环境下文学审美价值最大的发现和提高。因此,该书在进行论述时着眼于“传媒语境”,剖析了传媒语境中相应的文学问题,并探讨了新世纪文学转型过程中的审美嬗变。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虚拟性以及在线互动性为文学发展提供了自由、民主的发展环境,为新世纪的文学开辟了崭新的生存空间,这可以说是大众媒介环境下文学审美价值最大的发现和提高。通过着眼新世纪的文学,探讨与图像、美学、教育等相关领域的问题,作者认为新世纪的图像、美学和教育等问题是一种相克与相生的变化过程,更是新时代下文学发展呈现出的崭新的文学生态面貌和生机。作者认为病变与嬗变是新世纪文学中美学存在的最大问题。特别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低门槛性,使得人人可以当作家出作品,这导致新世纪文学参差不齐,文学作品鱼龙混杂,文学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如果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精挑细选,就是文学审美的嬗变,但若无法分辨优劣,便有可能导致审美病变。而有教和无教的博弈问题则是新世纪的教育问题。新世纪的教育也发生了全面革新,以多媒体信息化教育取代了传统教育模式,问题的根源同样来自于互联网,只有全面衡量、综合考量网络平台的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互联网为教育事业带来有利影响,进而影响着新世纪文学水平的发展方向。全书在不断传递着信息时代对人们生存的理解,也在不断展现着新世纪文学的本质。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文学转型也出现了新趋势。例如,在手机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新世纪文学的表现手段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其语言风格也逐渐变得更加生活化、幽默化,这是因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及新兴的传媒手段正在不断融入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文学发生嬗变,导致了阅读的“超文本化”。文学转型的“超文本化”趋势让人们在一种十分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阅读写作,这也是促进大众文化繁荣的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得到空前的体验,也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和修养得到提高,但这并不影响经典作品的创作和流传。只有经典的作品才是历久弥新的珍珠,无论经过多少风雨的洗礼仍然熠熠发光,而那些“快餐”式的文学作品是经不起岁月的考验的,这不仅是由经典的典范性和权威性所决定的,更是因为在不断的发展变革过程中,经典文学并没有失去它的本质。

文学的根基和归宿是审美,关于审美的内容,前文已经从大众视角给予了阐述,除此之外从价值层面而言,审美不仅是体现文学价值的根本途径,还是文学价值实现的必然表现方式,它受到多重潜在价值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媒介是文学存在方式的决定者和引导者,不仅促进着文学形式的发展变化,更能影响人类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新媒体环境的出现加速了大众审美的嬗变,主要体现在情感释放、情感丰富、个性化更强等方面。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情感不需要得到压抑,可以随时随地释放,凡是对读者的思想产生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结果。另一方面,在新的审美格局下,由于新兴传播媒介信息传播速度快捷便利、文学作品种类繁多、获取渠道多样且便利,使得大众的情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为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读者带来了更多个性化的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旧媒介的优势虽然得以保存,但新兴媒介正在逐渐影响到文学类型、文学表达方式、文学观念以及文学审美的方方面面。这也反映了新世界文学与当今新媒体环境的内在相关性。全书立足于当今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环境,通过分析审美过程的嬗变来引领文学提高审美价值,实现新媒体时代的转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新世纪媒介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