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

2016-11-16孙丽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孙丽晶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29例作为A组,给予常规护理,然后将同时期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29例作为B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与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围术期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心律失常;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02

临床治疗室间隔缺损主要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更甚者导致患者死亡[1]。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58例来展开实验观察,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29例作为A组,给予常规护理,然后将同时期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29例作为B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A组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8.1±3.5)岁;B组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8.4±3.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B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护理干预:第一,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情绪等进行初步的了解,针对患者的特点来制定护理计划,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第二,医护人员在术前应该对患者实施心电图、B超、凝血指标等常规检查,并且在术前1天对患者实施配血试验,叮嘱患者术前8 h禁食,术前4 h禁饮。在手术当天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2]。第三,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禁食禁饮的重要作用,并且叮嘱家属做好保暖措施,以免患者出现感冒。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坐高皮肤护理,为手术穿刺提供方便。②术中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在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变化,维持患儿静脉通畅,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操作,术中一旦出现问题,要立刻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③术后护理干预:第一,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后,需要给予吸氧处理,并且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变化。第二,患者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医护人员应该立刻上报给主治医师,按照医嘱让患者服用营养心肌药物[3]。在用药期间,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后,继续观察2天,如无异常,即可出院。

1.3 效果判定标准

我院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评估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项目:健康状况、患者的精力、生理机能以及生理职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情况

A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为(31.7±3.8)分,精力评分为(44.6±2.6)分,生理机能评分为(41.3±2.4)分,生理职能评分为(40.8±3.7)分;B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分别为(42.1±3.5)分、(57.7±2.5)分、(67.4±2.2)分、(51.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情况

A组评价为满意的有12例,一般有10例,不满意有7例,护理满意度为75.86%;B组患者评价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有16例、12例、1例,满意度为96.55%。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极有可能产生心律失常,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那么手术疗效就会大打折扣,更甚者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4]。临床上关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印发心律失常的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近几年来,该手术疗法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频繁,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有医学专家指出[5],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达到了96.55%,这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评价。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围术期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雪娟,黄丽葵,温小霞,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061.

[2] 范文娟.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35-837.

[3] 王道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2012,28(16):154-157.

[4] 张风雪.浅谈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395.

[5] 王道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2012,28(16):154-157.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综合性护理干预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