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容 体现辩证思想
2016-11-15潘毅鹏
潘毅鹏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一个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掌握“四基”、培养“能力”同等重要,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个认识工具,才能使我们的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
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蕴涵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得整个融入的过程自然有物。笔者以宜春实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甘雅莉老师提供的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中的第二课题“溶解度”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探索如何有效地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学设计片段一】新课导入中蕴含辩证思想
【导入】在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固体食盐或白糖,并提问学生这些水能无限制地溶解食盐或白糖吗?
【演示实验】
实验1: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至溶解;
【提问】是否还能继续溶解?如何证明?
实验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提问】这时的食盐溶液“饱和”了吗?通过什么现象证明溶液已经“饱和”?如果再加入15mL水,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3: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教学设计分析】老师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承上启下的方法。同时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得知任何物质在水中都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的相对性,继而认识到事物中存在着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
【教学设计片段二】科学探究中蕴含辩证思想
【过渡】溶液是否饱和必须在“一定量的溶剂”条件下才有意义,你认为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限制吗?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室温下,向盛有4mL水的试管中加入1g硝酸钾,振荡至溶解;
(思考、回答)
【提问1】实验1获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怎么证明?
实验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g硝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提问2】实验2获得的溶液是否饱和?理由是什么?
实验3:加热实验2所得饱和溶液,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
(观察、回答)
【提问3】加热过程中溶液里的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加热后所得的溶液是否饱和,怎样证明?
实验4:向实验3所得溶液里再加入1g硝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观察、回答)
【提问4】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需要什么条件的制约?
实验5:将装有实验4所得溶液的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观察现象,回答、记录实验现象并获得结论。
【提问5】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教学设计分析】教师在这里设计了多组学生实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和科学的活动程序,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先确定“一定量的温度”这一条件,既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辩证唯物的思想品质,又让学生在失败与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老师在此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化,初步掌握“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以及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的溶剂”这一条件的科学思想以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教学设计片段三】课堂小结中蕴含辩证思想
【过渡】实验5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提问】
1.什么是“结晶”?
2.结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本P34-35有关内容,并回答上述问题。
【讨论】海水晒盐的过程。
【PPT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
【讲解】饱和溶液的应用,如自制冰糖、电解饱和食盐水、排水法收集较纯二氧化碳方法等。
【教学设计分析】通过研究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质溶解的限度问题,让学生从认识生活概念的层面上升到了解科学概念的高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存在着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同时通过饱和溶液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加强化学应用价值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例分析不难发现,初中化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教师在结合化学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发掘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将其有效地融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