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2016-11-15孙艳霞白文昊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建设路径

孙艳霞 白文昊

摘要:诺丁斯关心理论的关心是一种关心及用关心来变革学校教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等的主张,与特色学校的基本理念存在众多耦合。使每个不同的个体得到关心是建设特色学校的守望和皈依。本文以诺丁斯关心理论的视角,尝试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师培养等方面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诺丁斯;关心理论;特色学校;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62-04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特色学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对特色学校的基本理念以及建设路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定位不明、理念不清、“无特造特”“无特加特”等做法。为此,迫切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梳理,对特色学校及其基本理念进一步作出明确的界定。只有根植于关心学生、关心教师、关心课程资源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合格的学校教育。特色学校主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发校本课程、营造充满关怀的课堂、构建关怀的师生关系等与美国教育家诺丁斯所提倡的关心理论存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因而,可以从关心理论的视角剖析特色学校的基本理念、建构特色学校的建设愿景、并尝试找寻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关心理论下特色学校的基本理念

教育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其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因此,创建特色学校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诺丁斯主张用关心的理念重新审视和构建学校的一切活动,因而,关心理论视角下的特色学校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

(一)回归人本的特色教育

关心理论下的特色学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坚守让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的教育目标,这是特色学校也是一切学校存在的前提和最终归宿。学校无论有何种特色都不能脱离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特色学校突破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思维,追求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学校的布局和学习环境是人性化的,它关注学校中的每个个体,使得整个校园是生动的、活泼的;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教师亦可以幸福地教导,师生是互为主体的伙伴关系。

(二)尊重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特色学校的学生是未经过挑选的、具有差异化的个体。关心理论下的特色学校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普遍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与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不谋而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标准化的、成堆的知识分子,特色学校一反传统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主张真正关心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责任感的培养,认同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允许不同的可能性存在,并积极发掘所有孩子的个性潜能。因而,特色学校的课堂超越传统课堂对知识的灌输,关心的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什么,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换而言之,特色学校培养的并非都是具有丰富学识的“机器人”,而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特色学校的课堂是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怀型课堂。[1]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和老师积极回应学生的个体需要,能够灵活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形成辐射功能,最后凝聚成一种整体的独特办学风格。

(三)关心合作的师资建设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然而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单一的,独立的。所有师范院校在培养同一层次的教师时,都采用相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忽略了这些未来的教师们可能服务的学校之间的种种差异。[2]特色学校需要有关心型的、合作型的教师群体,这是特色学校的生命线。特色学校建设中坚信一名好老师绝不只是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而是富有关心的情怀和能力,将学生看成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乐于关心,善于关心,对学生的需求能敏锐地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关心反应。此外,特色学校的老师们也一定不会是在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是在关心氛围中彼此互信、鼓励合作、共同进取的教师社群。

三、关心理论视角下特色学校的愿景

诺丁斯关心理论主张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整个教育过程中变革传统的重智主义教育,主张教育要符合道德,适应学生个体的身心特点,建构真正关心的教育机制。只有根植于关心每位学生、建构关心的课程体系、师生在关心对话教学中教学相长、在教学评估中不断进步的学校才能算得上是一所合格的特色学校。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和特色学校建设潮流中,关心理论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

(一)互动的师生关系

诺丁斯主张关心应重点放在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同等重要的关系上。[3]赞同“我—你”关系论,并且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反对唯科学主义、唯权威主义的学校教育,认为建立在“我—你”关系基础之上的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才是学校教育的使命。[4]特色学校要用关心理论来重新审视学校的教育活动,从增强学校的反应性做起,突破传统控制型的师生关系,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出发点,办出有道德的教育,而这种道德正是以关心、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师生间不再是控制型的关系,课堂呈现的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做笔记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换意见,表达想法,教师对于学生的表达需要和问题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并及时给予回馈。总之,特色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建立在师生间互动、关心的关系之上,突破传统的上下级师生关系,建构师生间互信的、互动的、关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目标。

(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

传统学校的课程体系几乎都未曾跳出“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牢笼。诺丁斯认为,要从根本上变革学校教育,就必须变革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关心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育人目标实现的基础。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特色学校的各项活动最终都要通过课程加以落实,没有特色课程就无所谓特色学校。[5]特色学校立足于本校的实际,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潜能的发掘,开发多种实践课程,灵活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转变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能力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心。[6]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是特色学校践行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理念的重要途径。

(三)关心型的教师

教学生“学会关心”是关心理论坚守的一项重大使命,它需要对整个教育体系做全方位的变革,其中提升教师的素养,培养关心型教师则是实现“学会关心”目标的关键因素。[7]如今的校园中师生冲突事件、教师辱骂学生事件屡见不鲜,这与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认同完全相悖。还有些教师则是不辞辛苦、勤劳备课、上课,声称关心学生,把一切都给了学生,而学生则抱怨老师们根本不关心他们,每天课上是记不完的笔记,课下是做不完的作业。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是教师忽略了关心的本质,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后果是教师教会了学生大量的知识,却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特色学校主张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更关注精神;不仅看重逻辑和理性,更看重情感。正如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威廉·亚瑟所言:“平庸的教师会叙述,好的教师会讲解,优秀的教师会示范,卓越的教师会启发。”特色学校的建设中主张淡化教师职业意识,课堂不再是教师控制下一片沉寂的课堂,教师是关心学生个体需要的、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关心型教师。同时,正如教师不应控制学生一样,在校本教研中,学校也不左右教师,尊重教师的感情和首创精神,发挥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培养真正的关心型教师。

(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评价

关于评价,诺丁斯建议不要一开始就问“应如何评价”,而要先问“我们要怎样看待评价”这种价值定位的问题。[8]标准的智力测试和学科考试的评价理念是奖惩、选拔、升学的主要依据,因此也有了“一考定终生”“一纸决定命运”的说法,学业成绩成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无疑使得个性突出或者课业成绩略差的学生在竞争性的评价中分流出去,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更谈不上全面发展。特色学校主张摒弃竞争性的评价理念,选择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评价模式,希望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评价,共同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建议性的反馈。总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成长性评价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关心理论视角下特色学校建设的路径

关心理论倡导反思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以回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关心理论的指导下,特色学校可以明确育人目标、改革学校课程、改变师生关系、培养关心型教师及采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评价。这时,特色学校就会成为一所真正的关心型特色学校。

(一)以培养关心的人为育人目标

明确育人目标是特色学校建设和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的学校教育的重智主义倾向严重,学生成为教师“加工处理”的对象。诺丁斯关心理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学校教育目标上的偏差。[9]特色学校的教育理念应强调,培养关心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应当为每一个学生发展和需要提供多种可能。

确立真正关心的教育目标是建设特色学校的先导,特色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不仅限于学术目标,它以每个孩子都有巨大发展潜能为认知前提,强调关心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关心的氛围,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人”,更要成为“道德人”和“情感人”。

(二)开发以关心为主题的特色课程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学校是为学科知识教育而存在的,学生接受完全相同的、标准的课程,接受统一的标准化考试。但这种完全相同的课程内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过于标准化的学科体系使学校成为标准化的工厂,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学校只会“生产”出“标准化、均质化的产品”,正如密尔所言“教育的每一次扩展都是在促进同化,因为教育把人们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并给予人们以通向一般事实和一般情操的总汇的手段。”[10]这样的课程模式不仅仅会导致学生的平庸与不幸,而且还阻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超越学科是诺丁斯在课程方面的核心观点。教育家杜威倡导教学要始于学生的经验,但又必须是学生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关心的态度、能力和技巧正是所有学生需要掌握的,要打破固定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他们真正关心的东西。

特色学校要以关心为主题开发课程,走出喂养哲学的错误逻辑,避免灌输式教育。诺丁斯建构了关心自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植物和环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和关心知识这六个关心主题取代传统的知识课程。从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出发,根据学生个体的需要调整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甚至是学习内容,建立不同科目之间的联系,把学生身体、教育、心理、职业的各方面需要都考虑在内,学生会关心自我,关心自己身体与精神的整体和谐,并且可以参与生活实践,关心周围的人、事,建立起与同伴、教师、社会的关系,而不再是只会不情愿的“啃课本”、眼高手低、来不及关心外界。

(三)建构对话型的师生关系

诺丁斯认为,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或者同志。”[11]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对话哲学居于主导地位。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种以知识为媒介的事实性活动,更是一种以关系为基本的价值性存在。因此,关心的主题要以讨论、游戏、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的方式来实践,尤其要保证有深度的对话,并且对话一定是无固定答案的,是开放性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在对话中达到关心与学术的完美结合。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特色学校的师生关系要改变以往传统学校中的单向的、上下级之间的控制关系,建构一种真正平等的、可以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关系。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尊重、欣赏和接纳时,能够真正与老师对话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老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12]师生间和谐对话关系的构建,需要有利于师生互动合作和真诚对话、交流的课堂氛围,在这其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在学校课堂中教师应以关心者的身份营造一种情感融洽、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自由、平等、信任的关系,在这种关心的对话中,学生展示个性化认知与表达方式,教师则传递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探询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对话过程中,孩子学到与人沟通的能力、作决定的能力、妥协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互相帮助的能力。

(四)开展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评价

特色学校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评价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学生评价要以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与其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并且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分析和评价学生,拓宽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内容扩展到除了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态度、兴趣特长、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际关系等。

此外,特色学校的教育评价是一次精神交流和真诚的对话过程,它不局限于评判教师工作的成效和学生的成绩好坏,相反,促进师生通过真诚对话和互动,实现共同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才是特色学校教育评价的目标。在评价中体现人文精神,区分性对待不同阶段的教师。不同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用来评价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区分性的评价标准,可以确保教师的人格尊严,倡导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同时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13]总之,多方参与、相互尊重、积极主动协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是特色学校应秉持的教育评价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小鸥.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2]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12).

[3][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5]叶存洪.没有特色课程哪来特色学校[J].江西教育,2012(10).

[6]卢盈.对特色学校的理性审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1(4).

[7]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8]张洪高.“关心”德育模式的课程思想[J].北京教育,2003(12).

[9]石中英,余清臣.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

[10]徐卫红.从洪堡到哈耶克:一种国家教育观[J].教育史研究,2006(4).

[11]张君,白联缔.浅议关心理论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12]周颖,李伟.论教师在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13]张华龙,刘新华.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的梳理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Noddings' Care Education Theory

SUN Yan-xia & BAI Wen-hao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Noddings' Care Education Theory, the "care" refers to a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using care to reform school education and to build a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is theory couples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characteristic schools. Individual attention is the goal of characteristic schoo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Noddings' Care Educ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ek the effective way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running concept,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Noddings; Care Education Theory; characteristic school; construction ways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建设路径
85所学校获评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