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11潘庆年陈益智陈海容

数学教育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数学

潘庆年,陈益智,陈海容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潘庆年,陈益智,陈海容

(惠州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广东惠州 516007)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结合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方式、实践教学、本科生导师制、评价制度等方面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方案.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合方案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应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地方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01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一步明确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中国本科高校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产物,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的生力军.然而,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发展基础薄弱,办学条件、人员、资源等尚在融合阶段,于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良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能力与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它们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也是它们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赖以成长的必然选择.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众多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师范专业,也是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然而,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由于没有具体的行业做就业支撑,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培养数学师资,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相比,有着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技术能力不够明显的劣势.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小学教师队伍日趋饱和,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量有所减少,而且教师资格逐渐要通过国考获得,不再被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所垄断,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只要能考取教师资格证书都有机会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外部环境大大增加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部分师范类学生逐渐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和兴趣,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缺乏深刻认识和足够重视,使其在得来不易的就业机会面前失去竞争的优势.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根据地区和社会发展趋势拓宽办学思路,扩大学生实习、就业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能从事社会其它行业.

因此,如何结合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际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改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始于世纪之交,但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和探索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展开,但当时仅集中在专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准备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国内开始出现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此时,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成为了焦点,而中国在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在此时相继展开,参看文[1~15].

基于上述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所在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介绍如下改革综合方案.

1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综合方案

1.1 多角度多元化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众多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师范专业,也是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为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方向必然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及相关领域的人才.为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多角度、多元化,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来制定.

(1)数学师资.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师范教育,培养一批能在中小学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胜任数学教学的专业教师.为此,要在已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控量提质,做精做强师范教育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校地联盟”努力打造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着力提升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精心培养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

(2)数学应用人才.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渗透在各个领域,很多行业、部门都需要数学应用人才,特别是一些事业机关以及工商企业等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和事业机关以及工商企业等部门对数学应用人才的需求,可以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在事业机关以及工商企业等部门应用数学能力从事科研、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3)数学专门人才.学科的发展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如此.数学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可以为数学领域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人才,为数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造就一批能够从事数学专门研究的工作者.

1.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为此,有必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国家标准修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调整应体现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传承创新.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总结、完善与优化.基于已有人才培养方案已取得成效和尚存不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强化实践性联合培养教学环节,在与地方政府、教育局、中小学校联合培养的体制机制中寻求突破和创新.突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应用性,加强课程整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杜绝因人设课,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

(2)强化实践、能力为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计划,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强化实践性联合培养教学环节,注重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突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3)开放合作、协同育人.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学科优势和发展方向,继续推进跨学校、跨地区、跨国界的校际学分互认,鼓励开展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多种层次的合作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横向沟通交流,与行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充分挖掘教育行业及优秀校友的资源优势,开发和设置特色课程,努力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群”的结构形式,整个课程体系包括4个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每个平台课程下面分若干模块,模块中包括若干课程群.学生可在前6个学期选修完所有课程,第七学期实习,第八学期毕业论文写作,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前两年学习专业大类公共和平台课程,第三年根据其自身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修专业方向课程.例如,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可开设《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等考研辅导课程群;对于准备做教师的学生,开设基本的数学教育类课程,同时还可开设《中小学数学说课、说题技巧》、《结构化面试技巧》、《中学数学教育类期刊论文选读》等课程;对于准备在应用性较强行业就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数学建模》、《数据挖掘》等应用数学方向的专业课程群,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制定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办法,增设学生参加的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活动,如参加学科竞赛、科研活动或论文发表等若干课外实践的创新创业学分,该学分可不计入总学分,但可冲抵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以此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能力.

1.3 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方式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改革教学的方法方式.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带动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形成优良教风,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课题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优良学风.

(1)倡导“本原教学法”.抽象化和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现行大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比较强调这一点,忽视了数学思维过程的丰富性.“本原教学法”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要返璞归真,强调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产生和发展过程,讲明道理,再讲推理,然后再抽象化和形式化.

(2)提倡“研究性教法”.科学研究是大学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研究性教法”倡导教师在自身开展科研的同时,将所授课程的前沿知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研究实践经验、思维创新方法、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适时适度提出问题供学生研究.

(3)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与考察.学术性是高校教学区别于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特征.学术性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本学科特点,向学生呈现典型问题的研究过程,予以示范,并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同时,可以以毕业论文、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师各类研究课题为突破口,鼓励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激励其进行研究性学习.

(4)通过学生俱乐部,调动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鼓励建立学生组织,如数学建模俱乐部、考研俱乐部、数学教育俱乐部等.

①通过数学建模俱乐部,可培养和储备具有较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创新人才.

②通过考研俱乐部,可以调动学生考取研究生的积极性,为立志考研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③通过数学教育俱乐部,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及数学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1.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质平台

(1)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协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以全国和国际学科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建模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以赛促教,以教育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自主申报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各项课题,鼓励学生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或者科研专利.通过开设文献综述、写作规范等课程指导学生论文写作,鼓励学生踊跃向国内外专业期刊投稿,以此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研究质量.

(3)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教师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可将学生纳入到自身的科研工作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指导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开展社会调查不仅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各项专业知识能力,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为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利用专业的知识技能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书面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5)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事业、教育局等单位“校地联盟”协同培养人才.

一方面,定期派出部分数学教育专业的青年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让他们全程参与中小学的教学教研活动,更好地掌握中小学教育规律,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从中小学聘请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到学校讲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初等数学研究类课程,开设讲座或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等.

(6)构建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可按不同年级来构建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见表1).

(7)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体系.

构建毕业论文指导体系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检索能力,建立健全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开设指导课,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创新毕业论文选题模式.以教师项目研究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背景、以设计性实验为基础、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结合为基础、以学生所申报的课题为基础来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开设《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写作指导等》课程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表1 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1.5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落实“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创新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修身指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将通过对学生言传身教,在学习与科研上予以辅导,在生活与心理上予以疏导,在实践与方法上予以指导,在成才与就业上予以引导.通过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就业,力争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分类指导,鼓励个性发展,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6 改革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通过改革学习、教学、科研等评价方式,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1)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建立试题库制度,考教分离,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考察;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2)改革教师教学和科研评价方式.

以学生为评价者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建立健全教研室、同行、督导组听课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备课情况的考察,注重对教师教研、科研的评价等.

(3)建立一系列奖励机制.

学生方面,对参加省市比赛、国家比赛、国际比赛的获奖者根据获奖名次、等级和参赛期间态度等适当奖励与认定学分;对校级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的,校、市、省、国家级科研项目结题的,在省级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根据级别设立相应的科研创新奖学金,予以相应的奖励.

教师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与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与教学会议,对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高水平论文发表、高级别成果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按年度评选教学先进工作者、科研先进工作者、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考研指导优秀教师等,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2 结 语

综上,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方式、实践教学、本科生导师制、评价制度等方面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方案.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引起了管理者与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不少研究成果.例如,文[2]基于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文[5]认为,地方大学要在高等教育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地位,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着务实致用的精神,探索构建了“二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文[9]指出,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要体现地方特色,克服同质化,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研究型人才为辅,提出了“一体三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数学专业知识基础为主体,数学教育能力、计算机与数学建模整合能力和数学研究能力为职业发展方向,突出基础性、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的特色.文[10]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作为大学数学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所采取的4个卓有成效的典型举措: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开设原理课程和精品课程;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当然,在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中,如何结合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际,凸显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如何基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寻求突破与创新等,仍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追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洪田,孟上九,秦进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6-88.

[3] 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9.

[4] 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刘耘.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7-9.

[6] 陈厥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 张丹,周雪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21-22,66.

[8]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9] 曾峥,简国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5):61-63.

[10] 喻华杰,宁连华.大学数学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93-96.

[11] 刘幸东,张占亮,王兴志.高师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4):91-95.

[12] 曹广福,叶瑞芬.地方高校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53-56.

[13] 陈湛本,李小军.《高师数学论文选读》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75-77.

[14] 曾峥.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5] 李云晖,王君,姜秀英.地方高师数学专业“两阶段三目标”培养模式的探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8):132-134.

[责任编校:周学智]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N Qing-nian, CHEN Yi-zhi, CHEN Hai-ro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Big Data, Hui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Huizhou 516007, Chin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alent training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s at the authors’ own school,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the reforms of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is put forwar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comprehensive program

G642.0

A

1004–9894(2016)05–0092–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数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