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脑卒中健康管理,提升老年健康素养

2016-11-10李庆云洪音徐俊

实用老年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证据高血压

李庆云 洪音 徐俊



加强脑卒中健康管理,提升老年健康素养

李庆云洪音徐俊

李庆云 教授

2004~2005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1]。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2015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的脑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1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每年因卒中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2]。尽管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脑血管病经济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其中老年卒中人群由于健康素养水平和文化程度低,对于脑卒中健康管理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3]。

1 脑卒中人群健康管理的目的

脑卒中的健康管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运用医学临床、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疏导、康复医学、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管理方法与手段,针对脑卒中个体或群体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措施干预,帮助患者干预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更积极地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 脑卒中人群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

首先是对脑卒中人群的健康监测,通过系统地、连续地收集与健康状况有关的各种因素,经过归纳、整理、分析,产生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了解其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各种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系统分析其所处健康状态及在未来患慢性病的危险程度、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指导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中,如何让被管理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并愿意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需要采用分层、分级、分阶段的解决方案[4]。

3 脑卒中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影响最大,占所有健康影响因素的60%。脑卒中作为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脑卒中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脑卒中患者如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不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则原有疾病很难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90%的卒中风险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风险因素来避免。因此,加拿大卒中管理指南强调,控制风险因素对预防卒中的巨大作用并非夸大其词,而是确有实效。高血压、体力活动缺乏,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房颤、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生活压力过大这10项卒中高危因素的控制必须纳入到脑卒中的健康管理中[5]。

4 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要点

对于脑卒中患者推荐“ABCDE”策略:A规范服用阿司匹林;B控制血压;C包括血脂管理和戒烟,也包括对有颈动脉狭窄适应证的患者,CAS(颈动脉血管支架术)和 CEA(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非常有效的脑卒中预防措施;D包括糖尿病管理和调整饮食;E包括健康教育、锻炼身体和定期查体。此外,运动处方需要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医师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血管或运动器官的功能状态、年龄、性别及运动史等健康信息,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5-6]。

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多系统慢性疾病,对抗心理压力的能力欠佳,需要联合心理科医生指导其进行情绪调节,提高抗压能力。定期给予脑卒中患者适当的激励和支持,增强疾病恢复的信心,通过鼓励使病人认识到自己状况的改善,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继续得到改善。其中促进由亲人、朋友、同事、邻里、医生等病人信赖的人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可以很好地提供情感的支持[7]。

5 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第一位:高血压管理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明确推荐各级医院建立成年人各类疾病首诊测量血压的制度,同时积极建立示范社区,及时筛查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治疗和随诊,>30岁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8]。(1)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及时调整用药剂量(Ⅰ 级推荐,A级证据)。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以促进血压控制(Ⅰ 级推荐,A级证据)。(2)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3)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Ⅰ 级推荐,A级证据)。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 mmHg(Ⅰ 级推荐,A级证据);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Ⅰ 级推荐)。(4)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 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Ⅰ 级推荐,A级证据);如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Ⅰ 级推荐,A级证据)。(5)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Ⅰ 级推荐,A级证据)。

2016年《中华高血压杂志》发表的“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9],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中,50%~80%为“H型高血压”,其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至正常人群的10~28倍。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空腹血浆Hcy≥10 μmol/L即为超标。H型高血压患者除需进行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肝、绿叶蔬菜、豆类、柑橘类水果、谷类等。

深入贯彻新近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从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入手,把脑卒中健康管理融入到所有政策中,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将大幅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状况。

[1]Feigin VL, Roth GA, Naghavi M, et al. Global burden of stroke and risk factors in 188 countries, during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 Neurol, 2016, 15(9):913-924.

[2]Pu Y, Liu L, Wang Y, et al. Geographic and sex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n China[J]. Stroke, 2013,44(8):2109-2114.

[3]罗爱静, 王辅之, 谢文照, 等. 长沙市社区老年慢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6(7): 3554-3556.

[4]穆欣, 李娟, 刘瑞荣, 等. 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 51(3): 289-293.

[5]Cameron JI, O’Connell C, Foley N, et al. Canadian Stroke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Managing transitions of care following Stroke, Guidelines Update 2016[J]. Inter J Stroke, 2016.

[6]Waring J, Bishop S, Marshall F. A qualitative study of professional and carer perceptions of the threats to safe hospital discharge for stroke and hip fracture patients in the Engl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J]. BMC Health Serv Res,2016, 16(1): 297.

[7]Brown DL,Conley KM,Snchez BN, et al. A multicomponent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troke risk factor behaviors: The Stroke Health and Risk Education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troke,2015, 46(10): 2861-2867.

[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8):629-643.

[9]李建平, 卢新政, 霍勇, 等.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 8(5): 23-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215,81271211,81672261);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项目(BE201566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1592);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2013-Ⅲ-007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2-WS-002);扬州市绿扬金凤领军人才(yzlyjfjh2013cx056)

51018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李庆云);225001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洪音);神经内科(徐俊)

徐俊,Email:neurojun@126.com

R 743.3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6.10.002

2016-08-10)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证据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手上的证据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