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2016-11-10张宇荣跃贤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8期
关键词:群酯换药糖尿病足

张宇,荣跃贤

(西宁市第536医院内分泌科,青海810007)

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张宇,荣跃贤

(西宁市第536医院内分泌科,青海810007)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D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伤口换药,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4,P=0.013),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DF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抗凝药/治疗应用;负压伤口疗法;糖尿病足;达比加群酯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为9.7%[2],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并发足部溃疡。DF患者因促凝与抗纤溶状态异常:凝血机能亢进和促凝活性增强及前列环素合成减少和血栓素生成增多,所以抗凝治疗对DF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达比加群酯属于新型非肽类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克服了华法林的诸多缺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3]。本院内分泌科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DF,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DF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3~81岁,平均(63.1±10.2)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3.4±4.2)年;DF病程5~20周,平均(13.8±4.2)周;DF Wagner′s分级1级11例,2级9例,3级5例。治疗组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4~79岁,平均(61.8±10.8)岁;糖尿病病程6~22年,平均(14.9±4.6)年;DF病程7~23周,平均(14.6±4.8)周;DF Wagner′s分级1级12例,2级8例,3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DF病程及DF Wagner′s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DF的诊断采用Wagner′s分级[4],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影响到肌肉,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

1.1.3排除标准下肢动脉周围血管明显病变者;严重肝、肾及血液系统并发症,妊娠、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心功能衰竭或合并精神疾病不能参与随访者;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营养不良或有出血性疾病史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1.2.1.1治疗方法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强化降糖,同时予以营养神经、降血压、活血化瘀药物,使用丹红注射液,局部予以伤口清创换药,合并深度感染或伴全身感染症状者使用抗生素。

1.2.1.2足部溃疡护理观察溃疡深度、面积、渗出液的性质和量,保持皮肤、创面、床单元的清洁,防止创面污染。换药前需将创面上的残留物及分泌物拭去,敷贴内不通气,防止创面与外界相通,降低感染概率。足部溃疡面用0.9%氯化钠溶液、过氧化氢液和(或)聚维酮碘溶液清洁,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创面敷以凡士林纱布,无菌敷料包扎;视创面情况1~2 d换药1次直至溃疡完全愈合(8周)或满8周观察期(8周未愈合者)。

1.2.2治疗组

1.2.2.1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达比加群酯(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批号:130508),每次150 mg,每天2次,饭后0.5 h服用。观察有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等情况。

1.2.2.2足部溃疡护理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首先彻底清创,将VSD材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一致的形状,将其边缘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将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净,待干燥后用手术薄膜粘贴封闭创面,包括创缘周围3 cm以上的健康组织及泡沫材料上的2根硅胶管,确保良好的密闭性,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或中心负压吸引,持续负压引流7~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8周。

1.2.3观察指标伤口测量使用康惠尔伤口尺测量其面积,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

1.2.4疗效判定[5]入院时,由临床医生及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足部皮肤溃疡情况,治疗8周后对治疗结果再进行观察及记录。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溃疡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显效为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为溃疡面缩小3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为治疗3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无变化或扩大,临床症状无改善。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4,P=0.013),见表1。2.2总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用药后未出现皮肤及周围组织的反应,未见到局部和(或)全身的过敏反应,整个治疗期间未观察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腹腔内脏器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

表1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DM主要是由于高血糖造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肢端缺血,引起肢体溃疡坏疽、感染。有研究发现,DF患者的血液黏滞度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毛细血管灌流不足,加重局部缺血缺氧状态,造成组织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DF[5]。许多患者在出现DF之前就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在DF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及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6]。达比加群酯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达比加群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7],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后者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而发挥抗凝血效果。有研究结果表明,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与经典药物相当,且治疗过程中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8]。此外,达比加群酯口服使用方便,药物不良反应少,不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指标[9],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DF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腹腔内脏器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DF创面采用VSD,可稳定创面周围环境,减轻水肿,去除渗液,使创面微型结构重建,进而增加血管生成,创面周围血流增多,肉芽组织生成,细菌水平减少,改变创面生化和系统反应,加速创面愈合。采用VSD既简化了繁琐的换药过程,减轻了患者在换药过程中难以忍受的痛苦,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操作简单易行,持续VSD与常规换药等治疗比较,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节省医疗费用等[10]。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达比加群酯联合负压吸引用于治疗DF,可提高DF治愈率,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Boulton AJ.The diabetic foot:a global view[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suppl 1):S2-5.

[2]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张海澄,孙玉杰.美国心房颤动指南的最新更新——聚焦达比加群酯[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3):278-279.

[4]Wagner FW Jr.The dysvascular foot:a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Foot Ankle,1981,2(2):64-122.

[5]于巍,那娜,马维疆,等.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31(5):366-368.

[6]杨晓风.糖尿病足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1):1667-1669.

[7]魏永燕,汤日波.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683-685.

[8]Eriksson BI,Dahl OE,Rosencher N,et al.Dabigatran etexilate versus enoxaparin for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a randomised,double-blind,non-inferiority trial[J].Lancet,2007,370(9591):949-956.

[9]许关煜.美FDA称达比加群酯的出血风险不高于华法林[J].上海医药,2012,33(23):18.

[10]Ubbink DT,Westerbos SJ,Nelson EA,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for acute and chronic wounds[J].Br J Surg,2008,95(6):685-69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8.040

B

1009-5519(2016)18-2887-02

(2016-06-13)

猜你喜欢

群酯换药糖尿病足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分析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达比加群酯的研究进展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