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政权对犹太人态度的综述
2016-11-10秦蓁
秦蓁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俄国政权对犹太人态度的综述
秦蓁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伴随着波兰被沙俄帝国的瓜分,波兰境内的大量犹太人开始成为沙俄的臣民,但沙俄政权带给他们的不是安宁的生活,而是持续不断的反犹浪潮。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曾经使俄罗斯犹太人的处境有所改善,但随后沙俄的政权又开始采取了反犹政策。之后虽然垂垂老矣的沙俄政权在工人运动和革命当中土崩瓦解,但是新政权的建立也未能从根本上将俄国土地上的犹太人从压迫中解救出来,后续的苏俄、苏联历届政权也针对犹太人制定了不同内容的政策并对俄国境内的犹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沙俄、苏俄及苏联各个时期的政府对犹太人的政策进行梳理,并通过综述的方式将不同研究方向笔者的观点加以整合,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沙俄政权;革命;犹太人
由于历史文化及俄罗斯国家自身的特定因素,反犹主义的幽灵长期以来一直在俄国上空游荡。旧的沙俄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采取了排犹主义的措施,然而在民众们还揣着美好憧憬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同样在一些领域采取了不利于犹太人的政策。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却采取相似做法,既有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因素,也带有政权本身的时代烙印。
笔者朱文霞认为,俄国反犹的历史比较久远。从18世纪末起,沙皇政府就一直对其境内的犹太人实施限制和迫害的政策。这种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实行“栅栏区(Pale of Settlement )制度”,即在一些远离沙俄国家中心的边远地区划出一定的区域,让犹太人集中居住,以此限制犹太人的活动;其二是推行民族同化政策,集中表现在宗教和文化方面。
民族问题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苏联作为一个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政府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的反应则显得更为重要,其中犹太人问题在某些时期显得更为突出。
张建华指出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非常注意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谨慎地并适时地调整民族政策。列宁认为,在新政权创立之初,全党同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上因为沙皇政府和俄罗斯民族给其他民族造成的灾难,应该真诚地和平等地对待一切民族的要求和意见。并且提出,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即“应当不仅表现在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表现在压迫民族即大民族要处于不平等地位,以抵偿生活中事实上形成的不平等。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不懂得对待民族问题的真正无产阶级态度,谁就实质上仍持小资产阶级观点,因而就不能不随时滚到资产阶级的观点上去”。列宁同志对于民族政策的调整,使得犹太人在社会主义俄国获得了主人翁的待遇。
1917年11月16日,苏俄政府通过了《俄国各民族权利宣言》,正式废除了沙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迫害和歧视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语言习俗都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他们在历史上第一次和其他民族一样享有了平等的政治地位和自由发展的权利。在新政权和新制度下,在新国家中,苏联各民族激发了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犹太人(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热情贡献给苏联。大批的犹太族青年加入俄共(布),参加红军,投身保卫新政权的斗争之中。
肖瑜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在任何场合都拒绝承认苏联社会存在反犹主义问题。1931年,斯大林在答复“犹太电讯社”关于反犹主义的提问时指出:“民族的和种族的沙文主义,是野蛮残暴时期所特有的仇视人类的性情的残余。反犹太主义只能对剥削者有利...因此,作为坚定不移的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们,不可能不成为反犹太主义的毫不妥协和不共戴天的敌人。在苏联,反犹太主义作为强烈敌视苏维埃制度的一种现象,会受到最严厉的批判。根据苏维埃的法律,积极的反犹太主义分子会受到死刑的处罚。”如前所述,苏联犹太人地位大为提高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进入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苏联政府对犹太人总体来说是不友好的。虽然在二战时期,苏联政府对犹太人相对友好,但传统的反犹主义并未消失,在各个方面对犹太人限制诸多。张宝行认为二战时期苏联对犹政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实行传统的反犹政策;第二,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实行接受、限制和利用的对犹政策。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是苏联对犹态度和政策发生转变的关键。
魏斯贝格的观点,斯大林暂时保存了李维诺夫的事业是因为希特勒公开表达反犹立场,而在斯大林看来,处死李维诺夫意味着公开表露其反犹倾向。虽然在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此时并不想公开反对犹太人,因为斯大林需要考量公开反犹在世界上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再者,苏联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完全破裂,斯大林不希望因公开反犹而遭到声讨。所以,斯大林的反犹政策是低调的,留有余地。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考虑到战争的需要,苏联对犹太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彻底,但至少苏联政府在表面上没有实行反犹政策。伴随着战争的发展,苏联对犹逐渐保持着一种稳定的政策。与此同时,深受苏联传统反犹政策影响的斯大林及其政府对犹太人的政策又是矛盾的。
美国学者泽夫·卡茨也写道,“几十万犹太人和其他苏联公民一起撤退到苏联后方,避免了纳粹的残杀”。纵使苏联政府对犹太人进行了有组织的疏散,疏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人民免受来自敌人灭绝的威胁,而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劳动力。
赫鲁晓夫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斯大林时期的民族政策是有区别的,它显示了自己的特点。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中说:“斯大林所做的粗暴破坏苏维埃国家民族政策簇本的列宁原则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这是苏联官方对斯大林时期民族政策的首次指责,也是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民族政策进行调整的起点。放松对某些民族的限制是赫鲁晓夫时期民族政策的一大特点。赫鲁晓夫对具有特殊性的民族问题采取了特殊的政策。犹太人、日耳曼人和亚美尼亚侨民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历史上对这些人限制很严,犹太人在苏联曾受到排犹主义的影响,受到一些歧视。赫鲁晓夫对犹太人的评价很积极,为一些犹太民族千部恢复了名誉,释放了一些犹太族犯人,并亲自处理反映歧视犹太人问题的来信。1963年3月8日赫鲁晓夫会见文艺界人士时专门谈了犹太人问题,他对某些作品歪曲犹太人形象进行了批评并赞扬犹太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的贡献,正是从赫鲁晓夫开始对一些想与国外家眷团聚的犹太人放宽限制,允许离境。
1964年,约4667名苏联犹太人(主要是老年人)被批准移居以色列,这是苏联犹太人第一次获准移民。此后,苏联犹太人移民意愿有所显现,但规模与影响不大,到70年代初才渐成规模,并在1979年达到历史最高点。针对苏联犹太人不断大规模申请移民,苏联政府迫于种种原因,逐渐加大发放签证的数量,但就总体而言,政府对犹太移民问题的反应是复杂的,控制犹太移民规模的措施是非常严密的。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犹太移民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开的转变过程,导致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苏联国内改革,苏美关系及苏联的中东利益。犹太移民政策的变化使大量苏联犹太人得以离开苏联,同时也对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晓燕认为在表面上看,苏联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苏联的一个处理民族问题的国内政策,是对苏联犹太人强烈的移民要求的回应。但在以色列及美国强大的犹太院外集团等外界势力的干预下,苏联的犹太移民政策就不仅仅局限于内政范畴,它同时还涉及苏美以三国关系及苏联的中东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苏联犹太移民政策服务于苏联的外交工作,是苏联当局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筹码。因此,对苏联犹太移民政策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苏联外交进行更为系统地研究。
时至今日,虽然苏联时代已经远去,但是民族问题仍是各国历届政府都不敢掉以轻心的大事,只有各民族的兴旺发展整个国家才能兴旺,才能说自己是一个文明,现代的国家。犹太人在历史上的遭遇值得反思,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是一件永远不能停歇的大事。
[1]潘光:《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资料选编》第4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4]施瓦尔茨:《反犹主义在苏联》(С.Ш в а р ц. Антисемитизм в Cоветском Союзе,Нью-Йорк:Изд-во им.Чехова,1952,с.100.),纽约1952年版,第100页。
[5][美]泽夫.卡茨著,费孝通等译,苏联主要民族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Sergei Maksudov,Claire Rosenson.Evacuation Documentation and Testimonies as 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soviet Jewish population losses during world war II[J].Holocaust and Genocide Studies,Spring2012,Vol.26,No.1.
[7]泽夫·卡茨.苏联主要民族手册[M],费孝通,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41.
D738
A
1671-864X(2016)10-0073-02
秦蓁(1991-),男,汉,山东淄博,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美国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