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岁宝宝如何预防冬季上火

2016-11-09李梦娇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牛蒡子适应症宝宝

李梦娇

入冬以后,气候逐渐寒冷干燥,家长开始给宝宝增加厚的保暖衣服,吃一些热性的食物以抵御严寒,但如果饮食不合理或起居护理不当,宝宝可能会出现眼屎多、流黄鼻涕、口气灼热、口臭、口疮、大便干等上火表现。宝宝还会出现哪些上火的表现、为什么会上火以及该如何预防上火呢?别着急,本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上火”的表现有哪些?

按照上火的部位来划分,中医有“三焦火”一说,即上焦火、中焦火和下焦火。

上焦主要指心、肺等偏上的部位。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和感觉主要与心相关、呼吸与肺相关,宝宝若上焦有火,多表现为睡眠不稳、哭闹烦躁等精神不安的心系症状或发热、咳嗽、鼻塞、流脓鼻涕、流鼻血、鼻子冒热气、咽喉不适等肺系症状及面部起红疹等头面部症状。

中焦主要指脾胃。脾胃掌管人体的消化功能。中焦有火的宝宝,多表现为近日无食欲、肚子胀、大便干结难解、呕吐、口臭、口气灼热、口唇红或干裂、舌苔厚等消化系统症状。

下焦主要指肝、肾、膀胱、大小肠等偏下的部位。若宝宝下焦有火,多表现为小便量少次数频,尿色浑黄甚至混浊有味,排尿时哭闹,肛门瘙痒或灼痛等。

按照上火的性质来划分,中医又有“实火”、“虚火”之说。

实火的特点为上火症状重,来势猛,其中以心、肝、胃肠实火最为多见。肝火旺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眼屎多、脾气暴躁甚至发热时神志不清的抽搐;心火旺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口舌生疮、小便色黄;胃肠实火表现为口唇干裂、口热口臭、腹部胀满、大便干结。

虚火的特点为上火症状轻,持续时间长。虚火又有气虚火旺与阴虚火旺之分。前者以肺脾虚火多见,表现为平时反复生病、白天稍有活动则容易出汗、食欲时好时坏、食量少、大便时干时稀等。后者以肝肾虚火多见,表现为易哭闹、易受惊吓、睡觉后容易出汗、睡眠不稳、形体消瘦、发育较同龄宝宝慢等。

为什么宝宝会“上火”

为什么宝宝在冬季容易上火呢?一方面,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而室内温度相对较高,门窗又多紧闭致使室内环境既温且燥、空气流通差,微生物密度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容易侵袭脆弱的宝宝。而冬季又是储藏的季节,人体会不自觉倾向于用温补的食物为自己储存能量。1~2岁的宝宝新陈代谢速度很快,中医认为这是宝宝“纯阳之体”、“阳常有余”的表现。因此,若宝宝在冬季活动减少使其多余能量无法消耗出去或者因为冬天新鲜蔬果不足使补水途径较单一、水分摄入不足等导致体内较干燥,那么一旦饮食偏于温补就容易使热量蓄积,如同火柴棒擦向了火柴板——随时容易“着火”。

现代医学认为,宝宝在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减少,免疫功能减弱。冬季室外温度低,家长不愿带宝宝外出,殊不知,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并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钙、磷,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而干燥的气候下,若宝宝水分补充不足导致呼吸道干燥,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就会减少,免疫力也就降低。1~2岁时又正值辅食喂养的过渡阶段,胃肠处于由消化乳品向消化固体食品的转换时期,比较脆弱,容易消化不良。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导致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

预防宝宝“上火”3方面着手

1.饮食方面:忌大补,量平衡,性平和

冬季气侯寒冷,人体自身会消耗更多热量来御寒,因此对高热量食物需求较大,此时,温热醇厚、重口味的食品往往备受青睐。此外,仿效自然万物“冬藏”的特性,一些大补之品如西洋参、阿胶、冬虫夏草等也成了人们冬季养生的首选。但这些对于1~2岁的宝宝却并不适合。因为宝宝虽然尚未发育完全,但其“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只要护养适当,发育达标即可,并不需要大补。且由于其体质多偏热,在冬天活动量减少的情况下,温热、大补之类还容易造成宝宝能量过剩。此外,1~2岁宝宝的辅食正逐渐向主食过渡,食物的种类及数量都在增加,若不加控制,很容易给胃肠造成负担,产生积滞。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食物积滞、大便干结会导致肺胃之气肃降不畅,郁而化热,从而产生诸多上火之症。因此,家长除了在给宝宝少吃温热类、油炸类及补益类食品如葱、姜、蒜、辣椒、羊肉、狗肉、芒果、火龙果、桂圆等之外,还应尽量使宝宝的饮食实现“量平衡、性平和”的要求。

①量平衡

在保证宝宝每天500毫升奶量的前提下,其他优质蛋白如蛋、肉,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丰富的蔬、果、谷类等辅食的添加应逐渐均衡且多样化。例如:鸡蛋要每天1个;豆制品15~18克;各类鱼、禽、肉每天50~75克左右;谷类50~100克左右;适当增加些油脂,其中最好一半以上为植物油;蔬菜和水果则可按需而定。

②性平和

平时最好给宝宝多吃一些性味平和的蔬菜和水果,如山药、木耳、萝卜、南瓜、番薯、苹果、香蕉等,

若宝宝近期有上火的表现,可以选择一些性质平凉的蔬果来改善。如性微寒的白菜,有清热除烦、通利二便之功;性寒凉的芹菜能清肝火、解肺胃郁热;质脆多水性微寒的莴笋有清热化痰之功;性寒凉的茭白适合心烦口渴、尿黄量少等心经有热的宝宝;性平微寒的百合有清热润肺止咳之功,适合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的宝宝;性寒,味微酸的柚子和梨,功长清肺生津,适合肺热咳嗽、咽干而痛的宝宝。

2.起居护理

冬季气温低,门窗多紧闭(尤其空调供暖的家庭),导致空气不流通,很容易滋生病毒。且在干燥气候下,室内较高的温度常会蒸发宝宝身体的水分,使其出现诸多上火症状。因此若在空调房内,家长应视情况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人体在冬季的适宜温度是20℃,因此空调最好不要高于23℃,并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加大室内湿度。若室内温度高,可在取暖措施旁放一盆清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来改善湿度。还要注意给宝宝多饮水,达到每公斤体重每天饮100~150毫升左右即可。且最好少喝甜水、多饮白开水,因为糖分不仅利尿,还容易造成宝宝龋齿、食欲不振、肥胖等风险。如果宝宝已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家长可用热水给其清洗,并适当搽点护肤霜。

此外,由于室外温度低,宝宝的户外活动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而在接受不到外界空气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的情况下,宝宝的抵抗力往往会降低。所以家长应坚持带宝宝做一些户外活动,最好选在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正午前后外出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充足,能更好地杀灭宝宝身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并促进宝宝钙、磷的吸收,从而增强抗病能力。但须注意做好在宝宝出汗时的防寒保暖工作,如在宝宝活动后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为其及时脱去外衣。

3.中医保健方法

宝宝如果出现上火,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常用的中医保健方法来应对。

(1)推拿

①合谷穴

定位: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部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适应症:发热、咳嗽、流鼻血、口唇干、大便干等肺火与大肠火表现。

操作:每天早中晚用大拇指各按揉100次。

②内庭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

适应症:口热口臭、饮食不佳、便秘、腹胀等胃火表现。

操作:每天早晚用大拇指各点揉100次。

③太冲穴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适应症:眼睛红肿、烦躁不安、脾气暴躁、睡眠不稳、哭闹不休、会阴痒或灼痛等肝火表现。

操作: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每分钟60次。

(2)食疗

与夏季清淡汤汁不同的是,冬季食物讲究醇厚温润。粥,因其慢火细熬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溶解、适合宝宝柔嫩的胃肠、易被宝宝消化吸收等特点,很适合在冬季调养宝宝的身体。对于容易上火的宝宝,妈妈们可以尝试做以下几款粥来改善宝宝的不适。

①薄荷牛蒡子粥

材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牛蒡子单煮15分钟,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备用。将粳米煮粥,在粥快好时,放入薄荷,煮5分钟,然后放入牛蒡子汁水,再煮5分钟即可。

适应症:发热、鼻塞、流黄稠鼻涕、咳嗽、痰难咳出等肺火旺的宝宝。

②百合枸杞粥

材料:百合20克~30克、枸杞10克、猪肉碎和米适量。

做法:先将米煮成粥,然后放入百合、枸杞、猪肉碎丁一起煮至熟为止。

适应症:适合偏瘦、反复呼吸道感染、容易高热、睡觉时多汗、易口渴、烦躁等肺肾虚火的宝宝。

③苹果粥

材料:苹果1个、粳米适量

做法:将苹果切成小块儿与糯米一起煮成粥,食用时加入少许冰糖。

适应症:适合消瘦、食欲不佳、大便干、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脾虚火的宝宝。

专家介绍:(照片同以前)

薛征,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医儿科专业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师从多位名医,崇尚中医经典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优势。擅长治疗儿童咳喘、扁桃体炎、肺炎、厌食、多动症、抽动症、癫痫、性早熟等。

出诊时间及出诊地点:

专家门诊:

总 院(芷江中路):周三全天、周六下午、周五上午

门诊部(石门一路):周五下午

特需门诊:

总 院(芷江中路):周六上午

猜你喜欢

牛蒡子适应症宝宝
基于价值的多适应症药品医保准入模式探讨
完整精算法与简易调算法
— 多适应症药物准入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享乐适应症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适应症的疗效和预后
可爱宝宝超级秀
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