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泪背后的应对策略

2016-11-09陈修梅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育儿恐惧宝宝

想必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获得这样一个能力:孩子,你的情绪我能懂。的确,理解孩子的情绪是科学育儿的关键一步。对于年幼的宝宝而言,哭泣是他们最为常见的情绪表达之一。面对宝宝的眼泪,父母该如何分类应对呢?

生理不适

对于小宝宝而言,生理因素如饥渴、困顿、尿意、疼痛等都是哭泣的主因。随着年龄渐长,生理性原因会逐渐减少,但是在他身体不舒服时,还是会倾向于用哭泣表达。

应对策略:对于不会说话或者表达上不流利的小宝宝,当他哭泣时,首先查看是否存在身体不适,并帮助他解决问题,同时家长可抓住契机进行相关教育。比如我家宝宝点点小时候有次拉肚子痛得哭了,我当即跟他讲清楚是因为拉肚子才导致的肚子疼,同时指着他的肚子,强化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来,他只要感到肚子不舒服,就会指着自己的肚子暗示我,我也能很快地明白他的状况了。

安全感的缺失

安全感是孩子情绪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当宝宝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里,内心隐藏的那种对安全的期盼和需求就会立即表现出来,不仅会影响到他对环境的探究,也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如小宝宝可能会“怕生”,初入园的宝宝则不想离家,在幼儿园里哭泣等等。

应对策略:家长要帮助宝宝 “走出去”,提高他的适应力,建立安全感。比如去陌生的环境或者见陌生人前,尽可能采取提前告知(将要去哪里,那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等)、提前体验(在正式入园前安排一段过渡期)、转移注意力(多陪伴孩子,安排一些他喜欢的活动)等方法进行解决。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效果如何,但一定要让宝宝知道每时每刻爸爸妈妈都在关注他的需求和感受,这也是让宝宝克服不安的良好起点。

负面联想

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他会遭遇到一些负面事件和感受。比如有些宝宝小的时候对打针没感觉,打疫苗时表现得特别镇定或者迟钝。但是再大一些,每次一到医院,他就会立即央求大人:“爸爸妈妈,我们回家吧。”再看到针管,就立马哇哇大哭起来。这种哭是建立在宝宝联想的基础之上的,属于典型的条件反射。

应对策略:在生活中,如无必要,就不要加强或重复这种负面体验,当宝宝不得不面对时(生病住院或打疫苗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联想替代或转移注意力。如对宝宝说,医院门口有可爱的充气球和玩具;打完针后你身体会变得更棒等等,这些都是适合宝宝心理特点的联想,实际上是在帮助宝宝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非常有用。

恐惧

这也是引起宝宝哭泣的又一重要原因。恐惧当然是伴随人一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恐惧也会有梯度变化,小的时候他会对巨大的东西,如黑色的大眼睛、巨大的声响、黑暗的角落产生恐惧,渐渐地,由于语言理解力的加深,一些后果类的恐吓之语也会成为孩子哭泣的诱因。如“你再不睡觉,警察就来抓你了!”“那里有老虎会吃人的。”这些睡前故事容易使宝宝哭泣。

应对策略:尽量不要将宝宝至于恐惧情境中,因为恐惧而哭泣会使宝宝的呼吸失去规律,心跳加速;尤其是睡前的恐怖场景会导致宝宝做恶梦,睡眠质量不佳等。家长尽量不要人为的设置恐惧情境来管教宝宝,因为现实中的恐惧已经足够让宝宝应付了。

除此之外,孩子对于世界的无知也会导致他哭泣,比如点点有一次梦见奶奶被怪兽抓走了,他哭着醒来,向我哭诉心中的不安,这种哭是因为他不懂梦境与现实的区别,是源于对梦境的恐惧。此时我立即跟他解释了梦境的真实意义,虽然两岁宝宝不太能听懂我的话,但是他已经从我淡定的态度和貌似很有道理的说辞中释然了。

宝宝因为做恶梦而哭闹着醒来,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但显然是一种没有太大意义的哭泣。这个时候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是一个良策,随着宝宝的认知范围被不断扩大,这种哭泣自然就会越来越少了。

气愤

对于父母而言,有没有发现宝宝越大越“矫情”?我家宝宝就是如此,吵架吵不过姐姐就哭,抢东西抢不过也哭。哭了还不算,还经常跑到我的怀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状。

应对策略:宝宝越来越大,情感也越来越细腻,指望他还是原先的那个粗线条的乖娃娃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气愤显然是一种更高级的情绪体验,此时家长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智慧,用平等且理性的方式对待,用合适且能说服人的理由去开导宝宝,并且教给他克服气愤的技巧,提升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

无助

有些宝宝在面对棘手问题时,没有寻求帮助,反而是哭了,这或许是因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或者来不及表达而已。比如宝宝想喝水,瓶子却打不开,或者杯子里都是热水不能喝,他或许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无助状态。

应对策略:父母不仅要帮助宝宝解决当前问题,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丰富宝宝的语言表达,如坐车时因为不适而哭,就跟他说这是“晕车”;拉肚子哭,就说这是“肚子疼”等等,宝宝学会了准确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就有利于家长提供正确的帮助;二是父母要教给他自己学会处理应急事件的技巧,比如拿到一个“烫手山芋”可以直接丢掉,瓶盖打不开就请别人帮忙等等,摆脱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做不到或者受不了的状态。

哭泣,不仅仅是负面表达

宝宝哭了,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他处于一种负面情绪中,但这并非是绝对的,有些时候,宝宝的哭泣充满了技术性,他哭或许只是一种为达目的的帮腔。特别是当他在提出要求时,带点哭腔更能达到效果。我家点点就是如此,如果他拆不开小饼干的袋子,而我因为忙碌而拒绝立刻帮忙时,他会带着哭腔反复重复“呜,妈妈,呜,你帮我拆……”以期获得同情和让步。我教导他:“不要哭着说,好好说就帮你。”于是他立即将腔调转换,甚至换成了一副笑脸说到“妈妈,你帮我拆!”所谓破涕而笑,也有这种情况吧。

宝宝是如此聪明,当第一次因为哭泣而要求被满足后,他会开始尝试第二、第三次。家长要谨防中了宝宝的圈套哦,因为不同于最初的真情流露,后期宝宝的这种哭闹就变成了一种“阴谋”。从程度上来显得表层而虚假,可以归为无理取闹。如点点说,妈妈我吃一个糖果吧,我说不行!他说我就吃一个,我还是说不行!此时此刻他就会哭。但是这个哭是光打雷不下雨的,属于干嚎类的,他会一边哭一边观察我的反应,看见我还是坚持,那滴“鳄鱼的眼泪”终究还是没有留下来,不一会儿他就自己玩自己的,根本就不会再坚持了。因此,面对这类目的性很强的假哭,家长一定要淡定(不要以为他会真哭,即使真哭也不要让他得逞)、淡化(采取冷处理方式)、坚持(千万不能心软),相信假以时日,聪明的宝宝自然不会再做无用功了。否则,一味地满足宝宝,只会让他变成家中的小霸王,孩子吃准了这一套,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长此以往,性格将会畸形化。

总之,爸爸妈妈无需对宝宝的哭泣深以为患,毕竟对宝宝而言,这是他们的特权,更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解读孩子哭泣的语言就是解读孩子独特的心灵世界。

作者介绍:

陈修梅,教育学在读博士、高校教师,主攻方向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所撰写的文章被多家育儿杂志刊载。

相关阅读:

《中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全集(典藏版)》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情绪表现和对情绪的感知态度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人相处、沟通并融入社会,是提高儿童成长素质的重中之重。

本套丛书针对0~6岁年龄段的孩子,从自我情绪认知、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家庭、自我与社会等角度,让孩子在充满趣味和美感的阅读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自我在成长中的情绪变化,从而轻松快乐地接纳和管理情绪。

《孩子,你的情绪我能懂》

情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人们真实心理的反映。本书讲述了孩子的反应就和那些受了命令约束的成年人一样,他们体验着和成年人、和你我一样的情感……调整了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之后,我们才可以掌控局面,至少可以有把握。

作者伊莎贝尔是法国知名的心理学家,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她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和长期的科学研究,通过此书严谨风趣地为父母们揭开了孩子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背后的真相。全书插画则由法国知名插画家阿努克所作,极大增加了书本的可读性。

《赖克林儿童情绪手册》

初为人父或人母,你是否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总有点力不从心?宝宝嚷着买玩具、不肯看医生、守着电视机,宝宝打人、骂人、说谎、插嘴、发脾气……这些都是让年轻父母极为头疼的问题。作者为父母提供最为贴心和实用的指导,让你轻轻松松解决所有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遭遇的棘手问题。

本书针对40个育儿过程中必定会发生的问题,提出了467条可靠实用的建议,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品行。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一定会让你读来心情舒畅,家里烦人的小鬼也变得无比可爱。在教育孩子之外,更培养了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育儿恐惧宝宝
偷偷摸摸育儿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