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认知测试法初探

2016-11-08王功建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案人测试法测试方法

王功建

(济南铁路公安局 济南公安处,山东 济南 250000)

系统认知测试法初探

王功建

(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山东济南250000)

系统认知测试法是在实践基础上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取各测试方法之长又有机结合而获得的一种测试方法,由概括性测试、犯罪情节测试和现时心态测试三部分构成。其“系统性”“认知性”“双向推定”和“弹性适用”等特征的有机结合在运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测前谈话、编题、评图和结论四个主要阶段。

心理测试技术;系统认知测试法;编题方法

系统认知测试法是心理测试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法。系统认知测试法是以作案人案(事)件心理发展变化为主线,运用概括性测试、犯罪情节测试(含过程性情节测试和关键性情节测试)和现实心态测试等测试方法编制的核查、探查、推断作案人对案(事)件相关信息认知状况、是否与案(事)件相关及相关程度的测试方法。

一、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构建与结构

现在国内心理测试技术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准绳问题测试法、隐秘信息测试法、认知综合测试法、系统(调查)测试法等。笔者在运用现有测试方法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心理学、生理学知识取现有各测试方法之长,有机结合后归纳总结得出系统认知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构。因此,系统认知测试法具有各方法的影子,却又不等同于任何一种方法,并非简单取上述四种测试方法之长叠加而成,而是从多方面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

(一)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构建思路

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构建思路总体上是“博采众长,规避短板”,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入系统(调查)测试法的“系统性”理念,降低测试片面性,提高测试的整体性运用,为心理测试技术运用作出科学性指导;二是引入认知综合测试的“认知”理念,增强心理测试技术运用过程中被测人的情绪体验性,提高认知唤醒水平,为信息检测的对应水平提供保障;三是引入准绳问题测试结构,降低假阴性概率,提高测试概括性判断能力,为被测人是否涉案做出整体性判断;四是引入隐秘信息测试结构,降低假阳性概率,提高测试对具体情节的甄别能力,为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提供数据支持[1];五是引入认知综合测试结构的“现时心态测试”,增强心理测试技术对作案人心理状态的了解,提高侦查员讯问针对性,为破案提供心理支撑;六是引入系统(调查)测试的概率性评图,增强测试结论的直观感受性,提高测试结论“科学团体普遍接受性”程度,为心理测试技术结论将来走向法庭奠定数据化基础[2]。

最终,形成了由心理痕迹分析、测前谈话、编题、数据采集、评图、结论生成、测后谈话与讯问等主要环节构成的系统认知测试法。

(二)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测试结构

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测试结构由三部分构成:概括性测试、犯罪情节测试和现时心态测试。

1.概括性测试

系统认知测试结构中的概括性测试一般由SKY测试结构和准绳问题测试结构构成。概括性测试以概括性了解被测人与在调查的案(事)件是否相关为主要目的,同时具备将无辜者分离出来的作用。

2.犯罪情节测试

系统认知测试结构中的犯罪情节测试是指案件发展过程中有关犯罪情节的测试,由案前准备、案件实施和案后处理三个阶段测试构成。犯罪情节测试分为过程性情节测试和关键性情节测试,涵盖作案工具准备、进入作案现场、具体实施犯罪、处理作案现场、逃离作案现场等情节。过程性情节测试一般运用互动性测试题目,极大提高被测人的认知唤醒程度;关键性情节测试一般运用典型隐秘信息测试题目,强化测试的认定能力。犯罪情节测试核查被测人对侦查人员已掌握的案件相关信息是否有认知和探查需要了解的未知隐秘信息,从而进一步区分知情人和作案人,进一步推断被测人与案件相关程度。

3.现时心态测试

现时心态测试是指对案件结束以后到进行测试这段时间作案人心理状态的测试[3]。这部分测试题目与案件具体内容无关,主要包括作案人是否具有自首心理、悔罪心理、是否愿意主动交代等情况。这部分测试题目的目的是了解作案人现在的心理状态,为下一步审讯提供心理支持和切入口。

二、系统认知测试法的特征与优势

系统认知测试法作为心理测试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法,具有心理测试技术的本质特征,遵循心理测试技术的各相关理论、程序规范和运用要求。同时,系统认知测试法还具有自身特征:“系统性”特征、“认知性”特征、“双向推定”特征和“弹性适用”特征。这些特征的有机结合,造就了该测试方法在运用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一)“系统性”特征

系统认知测试法的系统性包含测试方法的整体系统性和各测试环节本身的系统性两个层面。

1.测试方法的整体系统性

整体观念是系统的核心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可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4]68-69。“系统性”认为系统中的各环节在系统中处在一定位置、起着一定作用,同时各相关环节按照犯罪心理发展变化主线的有机结合,系统化处理成为一个系统性整体后,产生新的“化学反应”,让各环节产生自身以外新的作用,从而使整个测试系统的能效提高。

2.各测试环节本身的系统性

“系统性”认为系统中的各环节在符合测试方法整体系统性要求的同时要发挥好本身系统性功能。各测试环节的系统性主要指心理痕迹分析的系统性、测试编题的系统性和评图的系统性等。

(二)“认知性”特征

“认知”在心理测试技术中指案(事)件发展过程中作案人心理发展变化和对案(事)件的认知状况。作案人的“认知”指其在准备、作案和案后过程中产生的感觉、知觉、意识、注意、记忆和情绪等心理信息。这些“认知”心理信息的存在和有效唤醒是心理测试技术得以实现的科学基础,要始终将“认知”贯穿于整个测试技术的运用过程中。

系统认知测试法编题中“过程性情节测试”题目具有完整性和发展性特征,能够完整、连续、动态地呈现作案人的认知发展过程,能够完整刻画作案人的心理信息状况。“过程性情节测试”题目还具有互动性特征,可极大提高被测人心理信息的认知唤醒水平,对现有“简单准绳开发”进行补强,将“认知唤醒”寓于测试题目之中。

(三)“双向推定”特征

“双向推定”是指测试方法的推定方式和方法。因无具体命名,从推定方法特点角度进行区分,可分为两类,暂且称为“关键点—作案人”推定法和“心理刻画—作案人”推定法。

1.关键点推定法

关键点推定法是通过测试,详细刻画作案人应有的某些关键点,然后通过比较被测人具有“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并非指“谎言特有的反应”,而是指“异于常态的反应”)的关键点数量来推定谁是作案人,具有“特异性反应”关键点数量越多的人是作案人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推定方式的典型代表是隐秘信息测试法,用1个题干和5个备选项对一个关键点进行测试,这种认定方法是用众多“关键点”来推定作案人。

通过“关键点”来推定作案人,适用于经侦查已经掌握一部分已知隐秘信息的案件,一经认定,假阳性很低。但侦查工作掌握信息量极少的案件中,不足以描绘足够“关键点”的情况下,这种测试方法无法进行推定,“不结论”概率大。

2.心理刻画推定法

心理刻画推定法是运用测试题目刻画一个具有完整动态心理痕迹的“作案人”,然后对照刻画的“作案人”在被测人中寻找真正的作案人,与刻画的“作案人”最接近的就是作案人。过程性情节测试就是这种推定方法的具体体现。此种认定方法在疑难案件中作用凸显,因为从理论上讲,运用这种推定方式,即使未明确掌握作案人的任何具体性相关物证信息,只要可以对被测人进行心理痕迹刻画,就可以进行编题。测试结果中绝大多数测试题目都产生“特异性反应”且这些反应问题形成互不冲突的“链条”并指向同一被测人,那么该被测人就具有重大嫌疑。

(四)“弹性适用”特征

案件情况不同,能用于测试的信息会不同,测试题目结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系统认知测试法编题的“弹性适用”特征。在案件条件较好、已知隐秘信息量充分的案件中,适当简化概括性测试,增强隐秘信息问题测试运用;在案件条件较差、已知隐秘信息量较少的疑难案件中,要适当增加概括性测试问题数量,细化、增强过程性情节测试,以补充关键性情节测试题目数量较少带来的不足。

三、系统认知测试法的运用与要求

系统认知测试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自身特点,本文主要从测前谈话、编题、评图和结论四个主要阶段对“运用与要求”进行简单概述。

(一)测前谈话阶段

测前谈话是介于前期分析与数据采集中间的重要环节,测前谈话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前期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能否在数据采集阶段起到相应作用。测前谈话要完成以下六个方面任务:一是了解被测人的心理、生理状态是否符合测试要求,主动调节被测人心理、生理状态以适应测试;二是检验编制的测试题目是否合理,分析被测人对案件的了解程度,及时对测试题目进行优化调整;三是通过谈话建立良好的测试气氛;四是说明测试要求及测试相关问题;五是告知被测人在测试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被测人自愿接受测试并按照要求主动配合测试;六是根据测试方法的需要,对被测人进行相应程度的准绳开发。各测试方法对测前谈话前五个方面的任务基本是一致的,唯有在“准绳问题开发”运用过程中差异很大。

系统认知测试法的准绳问题开发要根据案件情况、各测试题目在编题中占有的比重情况进行适度开发,灵活调整。正常情况下,系统认知测试法要求进行适度准绳问题开发,既不像准绳问题测试法中那样深度开发,对被测人造成污染;也不能像隐秘信息测试那样几乎不进行准绳问题开发,造成准绳问题失去应有效果。在案件条件较好,已知隐秘信息量充分的案件中,适当降低准绳问题开发程度,只要被测人能够简单理解准绳问题即可。在案件条件较差,已知隐秘信息量较少的疑难案件中,概括性测试题目数量增加,犯罪过程测试部分隐秘信息测试题目减少,要适当加强准绳问题的开发,保证准绳问题在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有效作用。

(二)编题阶段(见编题测试表)

下表是笔者对系统认知测试法编题的简单思考和初步运用,经实际案件检验,已达到预期效果。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编题过程中肯定有所不足。因笔者已初步受益此编题方法,为避免因噎废食,目前已先行运用,今后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将不断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三)评图阶段

图谱评读包括定性评图、定量评图和概率评图三种方法。系统认知测试法的评图一般采用复合型评图方法,即采用定性评图、定量评图和概率评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图。复合评图包含以下几种复合情况:每个测试问题中各生理指标反应情况的复合;不同测试遍数中相同问题测试结果的复合;不同测试方法同一量化标准的复合;同一套问题不同测试遍数测试结果的复合;定性评图、定量评图与概率评图的复合;部分测试题目参与评图结果与全部测试题目参与评图结果的复合。

1.每个测试问题中各生理指标反应情况的复合

因为各生理指标对一个测试问题评图的信度和效度不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之和等于1),然后按照权重系数进行复合后继续参与运算[4]135。

2.不同测试遍数中相同问题测试结果的复合

每遍测试对被测人评价能力(权重)不同,所以要想得到一个被测人对同一问题的真实反应结果,需要对该问题的多遍测试结果按照权重系数(各遍测试的权重系数之和等于1)的不同进行复合。

编题测试表

3.不同测试方法同一量化标准的复合

准绳问题量化评图通常用7分制打分法进行量化,而隐秘信息测试法的量化习惯上用5分制来对5个备选项的情况进行评判。为了统一两种测试的量化结果,经调整,系统认知测试法使用7分制量化标准,为下一步使用统一的概率转化方程做准备。

4.同一套问题不同测试遍数测试结果的复合

为了比较被测人在不同测试遍数中的反应情况,以便选取最好的几遍反应,往往要对每一遍测试结果进行单独计算。在通过每一遍的测试结果汇总得到整体测试的测试结果时,要运用每遍测试的权重系数进行调节,得到最终的复合结果。

5.核查性测试结果与关键性情节测试结果的复合

这种复合的结果使被测人最终的概率评图结果是个概率范围而非一个固定概率值,更具科学性。“核查性测试结果”是指系统认知测试结构中只有核查性(已知隐秘信息)测试题目和概括性测试题目参加评图,其他问题不参与评图的结果,目的是根据我们已掌握物证信息来核实和印证心理信息。此时,过程性情节测试题目和未知隐秘信息测试题目只参与单个问题的定性评图、定量评图和概率评图,不参与整体性概率评图,这样就不会因为无法准确掌握未知隐秘信息测试问题答案而影响我们对于整个测试结果的把握。“关键性情节测试结果”是指所有关键性情节测试题目和概括性测试题目的测试结果均参与定量评图和概率评图。此时,过程性情节测试题目是否参与评图及参与程度与在“核查性测试评图”中情况一致。这两种评图概率结果的复合便形成了被测人的通过概率是一个概率范围的结果。

6.定性评图、定量评图与概率评图的复合

定性评图是目的,定量评图和概率评图是过程。定量分析是概率评图的基础,概率评图结果是定性评图的依据。整体测试结果既包括定性评图、定量评图和概率评图结果,是三种评图方法的复合。

过程性情节测试因评图方法的不同,很难像其他测试方法一样参与概率性测试结果,但其测试结果功能仍不可弃之不用。笔者通常将过程性情节测试的定性评图结果以“增益调节”的方式参与到概率评图当中。例如,当某被测人通过测试的概率为60%-70%时,如果过程性情节测试的定性评图结果支持被测人通过测试,则该被测人的概率评图结果表述为“被测人通过测试的概率为60%-70%,接近70%”;如果过程性情节测试的定性评图结果不支持被测人通过测试,则该被测人的概率评图结果表述为“被测人通过测试的概率为60%-70%,接近60%”。现实心态测试只参与定性评图,不参与定量、概率评图。现实心态测试评图结果单独叙述。

(四)结论阶段

心理测试技术的结论可以有很多种表述形式,但是其测试结论内容不变。系统认知测试法的测试结论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整体性结论、概率结论、单个目标问题结论、现实心态情况。一是整体性结论,即对被测人是否通过本次测试进行评价,一般以“通过”“不通过”和“无结论”表述;二是概率结论,即该被测人通过本次测试的概率范围;三是单个目标问题结论,即对准绳问题和关键性情节测试问题中的目标问题,也就是侦查员对最关心问题的测试结论进行单独陈述;四是现实心态测试也要单独进行陈述,以便侦查人员更好地掌握被测人此时此刻的真实心理状态,为审讯提供心理支撑。

[1]刘猜.犯罪心理测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34-135.

[2]陈云林,孙力斌.心证之道——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327.

[3]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377.

[4]陈云林,刘歆超.心理测试技术——从“测谎”到“拆谎”[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蒋玉莲

A Discussion on System Cognition Test Method

WANGGong-jian
(Jinan Public SecurityOffice,Jinan RailwayPublic SecurityBureau,Jinan 250000,China)

System cognition test method,a test method developed by absorption and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strengths of various test methods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knowledge,consists of summary test,crime plots test and the present psychology test.Organic combination of systematicness"and"cognitiveness""two-way presumption"and"elastic adapiability"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The test mainly includes the stages ofpre-test talk,question designing,design comments and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systemcognition test method;question designingmethod

D918

A

1008-9438(2016)04-0061-05

2016-05-1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5.1333.D.20160729.1503.022.html

王功建(1989-),男,山东新泰人,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公安处民警,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主要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作案人测试法测试方法
基于泊松对相关的伪随机数发生器的统计测试方法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系列抢劫案件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相关问题探析*
新型混合材料咀嚼效率测试法
电气化铁路轨道电路绝缘电压测试法的研究
入室盗窃案件现场翻动行为的研究与应用
对改良的三种最小抑菌浓度测试方法的探讨
美国版权侵权认定标准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