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及按摩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评价

2016-11-08罗承慧李军梅

甘肃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关穴中脘合谷

罗承慧 李军梅

穴位贴敷及按摩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评价

罗承慧李军梅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穴位贴敷,同时按摩内关穴、合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对比两组的止吐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恶心呕吐有效率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化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此方法简便,经济、无创。

穴位贴敷;按摩;乳腺癌;恶心呕吐;疗效评价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并影响患者食欲,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1]。临床上常采用盐酸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止吐,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很好地解决患者的痛苦,而且会产生头疼、头晕、乏力、嗜睡、转氨酶增高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本文对6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的方法,以期有效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GD方案化疗(多西他赛ivd d1,吉西他滨ivd d1、d8),对照组平均年龄(51.12±6.43)岁,观察组平均年龄(45.30±3.25)岁。纳入标准:乳腺癌化疗后的恶性、呕吐患者;愿意接受穴位贴敷及按摩的患者;无心脑肝肾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无肠道梗阻、消化道症状等非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排除标准:消化系统疾病及乳腺癌脑转移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纳入的研究都是采用WHO制定的恶心、呕吐量表来评定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程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基础治疗即化疗前半小时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5mg加地塞米松5mg。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穴位贴敷(磁疗贴)及穴位按摩。化疗前1天分别贴敷内关穴、合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并加以按摩;按摩方法:内关穴,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用右手拇指或食指点按内关穴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部发散为佳;合谷穴,按摩者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中脘穴,按摩者用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佳;足三里穴,将大拇指指腹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点按活动,点一揉三,连做36次,两侧交换进行;持续治疗五天[2]。

1.3疗效观察根据WHO恶心呕吐评价标准。显效是指无恶心呕吐反应;有效是指有轻度恶心,24h内有1~2次呕吐;无效是指重度恶心呕吐,24h内有5次以上呕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患者均有效,观察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治疗结果(例)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其主要是由于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激活体内中枢或迷走神经的5-羟色胺受体,引起呕吐反射。盐酸托烷司琼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防治恶心呕吐,但其价格昂贵,长期使用患者易产生疲劳、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头晕等不良反应[3]。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多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化疗药物则为抗癌祛邪,但邪去伤正,脾胃受损,运化无权,脾胃不和,升降失调,浊邪上犯,从而导致恶心、呕吐。

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通过对3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在预防恶心呕吐的应用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患者容易接受。穴位贴敷(磁疗贴)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制成的,主要通过经络传导和生物波效应发挥作用。中药磁疗贴主要由冰片、远红外微粉、磁片、医用胶布及背衬层构成。磁疗贴中的磁片能发射出和人体频率相一致的生物波,生物波与人体的固有频率一致,易被吸收,而且能量较大[4]。经络学说中,内关穴系手厥阴心包经,具有理气和胃、降逆化浊、宽胸理气等功能,主治: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腧穴,能上启肺胃之窍,下降腕腑之浊,补之益气理中,泻之升阳降浊,调理肠胃,宽中理气之功效;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泻中脘,补气海、胃难受者,泻中脘穴,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可以调理脾胃,降逆止呕,补中益气、扶正祛邪。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内关穴、合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能达到调理肠胃,宽中理气,降逆止吐的目的[5]。应用点、压、揉的方法对穴位进行慢性刺激,通过经络发挥理气和胃,升清降浊之功效,从而达到镇静止呕的目的,穴位按摩操作简单,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且经济实惠,便于临床推广。

[1]彭莉,肖用兰,胡陵静,等.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17-119.

[2]郭智涛,李雪真,路艳星.温中和胃法改善乳癌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1,6(1):16-17.

[3]范明文,刘纪营,江瑜,等.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化疗呕吐反应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4):21-22.

[4]易海燕.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对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94.

[5]方红,高艳丽.隔药灸脐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6):1173-1174.

A

1004-2725(2016)10-0774-02

730050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腹外三科、特需病房

罗承慧,E-mail:13909469215@163.com

猜你喜欢

关穴中脘合谷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