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2016-11-08李旅萍苑媛欧阳冬方

甘肃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瞬目效贴神经炎

李旅萍 苑媛 欧阳冬方

·临床研究·

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李旅萍苑媛欧阳冬方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我院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7例、单纯针刺组35例、针刺结合肌内效贴组(研究组)36例。通过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的H-B分级及BR、运动传导(NCV)速度及患侧瞬目反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急性面神经炎的治愈率(22.2%)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及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潜伏期、波幅及患侧瞬目反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面神经炎;肌内效贴;针刺;瞬目反射;神经传导速度

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又称面神经麻痹,多发于青壮年,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患病率为258/10万[1]。面神经炎的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在季节变化、冷热骤变或流感期间高发。此外,过度劳累或病毒感染也可导致面神经炎。若拖延病情或治疗方法不当,会导致病情迁移,预后不良,甚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损伤[2]。因此,及时合理的诊治对该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文对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我院36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临床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就诊的面神经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拟纳入临床观察病例按顺序编号,按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和研究组按2∶2∶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单纯针刺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发病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贾建平主编的《神经病学》(2008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均为单侧发病,年龄19~65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计最低1分,最高18分;轻型1~6分;中型7~12分;重型13~18分。本课题纳入观察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5分且符合以下条件:①面神经炎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②患者有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而且其肌电图能够解释临床表现;③愿意接受针刺治疗。

1.3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的患者;②不能坚持针刺治疗者;③孕妇或病人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及晚期癌症等;④有近期疱疹病毒感染史;⑤继发性面瘫,如继发于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外伤、吉兰一巴雷综合征、腮腺炎、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疾病;⑥临床资料不足者;⑦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⑧失去联系,无法进行疗效评估者;⑨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或恶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或不能耐受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肌注地塞米松,3mg qd,疗程10天;肌注维生素B1 100mg qd。单纯针刺组:选穴与针刺方法。①穴方:患侧翳风、太阳、阳白、牵正、迎香、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加健侧合谷。②方法: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刺翳风穴,提插泻法,留针;余穴发病10天内浅刺,10天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20分钟。每日1次。研究组:针刺取穴及方法同前两组。根据贴扎目的及贴扎位置的解剖特点的不同,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作用原理,进行相应肌内效贴扎治疗,①急性期:以改善循环、减轻肿胀疼痛为主,自然长度,爪形/X形。②早期:以促进感觉恢复、软组织支持以防止双侧面肌不对称为主,自然长度/中度拉力,I形。

1.5临床疗效评定(1)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标准[3]。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H-B分级Ⅰ级;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功能障碍,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眼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H-B分级Ⅱ级;好转:有明显的功能减弱,无严重外形损坏,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面肌抽动),H-B分级Ⅲ级;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或H-B分级提高不到Ⅰ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21天)后进行疗效评估。均治疗三周,并分别安排在发病三个月进行H-B量表随访,并观察分析面神经炎后遗症出现的几率。(2)表面肌电图检查:瞬目反射(BR)波形由R1、R2组成,研究表明,通过记录患侧刺激R1、R2及健侧刺激R2',根据BR异常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4]。运动传导速度(NCV)是目前面瘫最好的客观定量检查手段之一,其中运动潜伏期和M波波幅变化是较敏感的指标[5]。本研究分别于发病第七天及3周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BR(R1、R2、R2')、NCV(潜伏期、波幅)等指标变化。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单纯针刺组及研究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单纯针刺组比较,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及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潜伏期均明显缩短、波幅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单纯针刺组治疗后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

2.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单纯针刺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患侧瞬目反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单纯针刺组治疗后比较患侧瞬目反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治疗后遗症出现状况3个月随访出现面肌痉挛的研究组1例(2.78%),单纯针刺组有5例(14.29%),对照组有4例(23.53%)。研究组与单纯针刺组及对照组比较,后遗症出现概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比较(ms)

3 讨论

面神经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通常单侧急性起病。西医对于急性期面神经炎常给予皮质激素辅以维生素治疗。中医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但一直以来,面神经炎针刺治疗究竟何时介入为宜尚存在争议[6]。西医主张急性期不介入针刺治疗,认为急性期针刺会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故现有的神经病学专著主张急性期后开始针刺治疗,而中医针灸医师坚持一发病即可针刺治疗,认为不会导致面肌痉挛[7-10]。上述的两种观点都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推广,人们对面肌痉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面神经出脑桥处受血管压迫,被认为是面肌痉挛的最常见原因,其他病因有占位性病变,还有部分原因未明[11]。另外,约12%的面神经炎是由于炎症导致面神经受血管压迫以及局部缺血和脱髓鞘,从而导致面肌痉挛。目前没有证据提示面肌痉挛与针刺治疗有关。肌内效贴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保护机体运动功能的治疗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肌内效贴采用高级的棉质材料制成,趋近皮肤物理特性,与传统的贴布比较皮肤适应性更好,透气性更好,而且没有一般贴布引起斑疹和发炎现象。

Borin[12]等通过对灵长类动物模型进行瞬目反射录像研究,认为瞬目反射录像为一种重复性好、方便可行的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临床疗效、面神经瞬目反射及运动传导速度以对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上述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单纯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面神经炎针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同时,在药物基础上结合针刺和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能大大提高疗效。单纯针刺组与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组在治疗效果上没有很大区别,但后者对于防治面神经炎后遗症具有一定疗效,可能与肌内效贴可以使面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间隙增大,促进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放松局部软组织,缓解面部肌肉疲劳,增加肌力,减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等有关。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在治疗面神经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增加样本量研究。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37.

[2]林娜,林旭明.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急性期疗效观察及2年随访[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1):29-31.

[3]冉亚娟,邱志茹,王少平,等.瞬目反射对早期面神经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6-8.

[4]彭更生,余青云.特发性面瘫肌电图及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3):186.

[5]House J W,brackmann DE.Facial,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146-147.

[6]曾丹,李光勤.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3):448-450.

[7]王新宇,姜岳波.《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面神经炎针灸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针灸,2014,34(6):602-606.

[8]曹世强,于金栋,吕丽柯,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85-387.

[9]韩静,赵宏.田从豁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3,31(11):11-12.

[10]王汝心,呼志红,李飞.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32-1833.

[11]宋瑞军,董莉莉,李明阳,等.针灸、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3(21):71-73.

[12]Borin A,Mello LEAM,Neiva FC,et a1.Experimenta1 Video Analysis of Eye Blink Reflex in a Primate Model[J].Otology&Neurotology,2012,33(9):1625-1628.

A

1004-2725(2016)10-0755-03

惠州市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4Y150)

516002广东惠州,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旅萍,E-mail:4531027@qq.com

猜你喜欢

瞬目效贴神经炎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效果分析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儿童频繁眨眼为何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